传统瓷贴面与超薄瓷贴面对口腔修复科患者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传统瓷贴面与超薄瓷贴面对口腔修复科患者的应用分析

田博

北京电力医院  100074

田博北京电力医院  100074摘要:目的 传统瓷贴面与超薄瓷贴面对口腔修复科患者的应用分析。方法 50例口腔修复科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接受传统瓷贴面修复,观察组患者采取超薄瓷贴面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牙体修复成功率、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牙体修复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牙体修复成功率100.00%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色泽满意度评分为(4.73±0.29)分、舒适度满意度评分为(4.72±0.28)分、美观性满意度评分为(4.90±0.13)分、牙齿边缘满意度评分为(4.47±0.33)分,均高于常规组的(4.40±0.33)、(4.51±0.33)、(4.72±0.22)、(4.15±0.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体颜色、修复体形态、边缘密合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瓷贴面相比,超薄瓷贴面的修复成功率更高,患者对其美容效果和牙体修复效果更满意,且不良反应更低,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关键词:传统瓷贴面;超薄瓷贴面;口腔修复科患者;应用分析

引言

瓷贴面是一种具有出色美学效果的牙齿修复技术,近年来要求使用瓷贴面修复患牙缺陷的人越来越多。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探讨了瓷贴面修复中应该注意的伦理学原则和医生应该具备的合理疏导患者不良情绪的职业素养、实事求是消除患者过高期望的科学素养、精益求精的医术素养、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的医德素养、较高的健康美学素养、保护患者隐私的法律意识等基本素养要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接受治疗的50例口腔修复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6.25±8.57)岁;疾病类型:3例牙间隙过大、5例轻度四环素牙、5例氟斑牙、6例前牙切角缺损、6例牙釉质发育不良。观察组患者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6.63±8.42)岁;疾病类型:4例牙间隙过大、6例轻度四环素牙、4例氟斑牙、6例前牙切角缺损、5例牙釉质发育不良。两组比较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知晓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依从性良好;③覆合覆盖正常;④口腔卫生条件尚可;⑤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通过。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患者;②口腔内存在明显牙龈炎、牙周炎患者;③存在反颌、对刃颌患者;④基牙存在牙髓病、根尖周病患者;⑤夜磨牙、紧咬牙习惯患者;⑥免疫系统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⑦妊娠期、哺乳期等身体特殊生理时期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全瓷冠牙体修复,在自然光下进行VITA3D比色,通过数码相机对牙齿进行拍摄,并在修复前对口腔进行清洁,对伴有口腔疾病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进行牙体的预备工作。①牙体预备:对需要治疗的患者部位进行牙槽神经局麻,麻醉起效后,将牙体唇面磨除1.5~1.8mm,直角肩台为龈下0.5~0.8mm,在预备邻面时将倒凹去除,聚合度保持在2~5°,0.8~1.5mm的舌面预备量,预备体线角之间需保持圆钝。②模型制备: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以金属为內冠,制作厚度0.5~1.0mm的全瓷冠。③试戴粘贴:模型制作完成后,对患者患牙表面进行酸蚀处理,做好清洁,并保证干燥。接着给患者试戴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模型与患者牙齿匹配后,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若无不适情况后取下,进行调磨和抛光,应用氢氯酸液体对全瓷冠进行清洁,于1min后清洗全瓷冠表面的氢氯酸液体,随后烘干处理,应用粘结剂对全瓷冠进行固定。观察组:实施瓷贴面牙体修复,进行比色、牙齿拍摄、口腔清洁、口腔疾病治疗等处理,并实施常规排龈后再进行牙体预备。①牙体预备:对患牙牙槽神经进行局麻,将牙体唇面磨除0.5~0.8mm,唇面颈缘修为0.3mm浅凹状,邻面预备位于接触点之唇侧0.2mm,最后将倒凹和锐利的线角消除,上下切牙设置为包绕和开窗型,可减少瓷贴片受损。②模型制备:将模型制作成厚度0.5~1.0mm的烤瓷贴面。③试戴粘贴:对患者牙髓表面进行酸蚀处理及清洁,并保证干燥。随后引导患者进行烤瓷贴面的试戴,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并询问患者的舒适感受,合适后将瓷贴面取下,进行调磨和抛光,将瓷贴面的粘贴面清洁完成后进行烘干,最后使用光固化粘接剂,将其粘接于预备好的患牙唇侧。

2结果

2.1两组患者牙体修复成功率比较 

常规组患者牙体修复成功20例,成功率为80.00%(20/25);观察组患者牙体修复成功25例,成功率为100.00%(20/25)。观察组患者牙体修复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色泽、舒适度、美观性及牙齿边缘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牙体修复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

修复体颜色、修复体形态、边缘密合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常规组患者发生牙体过敏2例、牙龈红肿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25);观察组患者发生牙体过敏0例、牙龈红肿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牙齿受各种因素影响会出现牙缺损、牙切角、氟斑牙等情况,使其美观性和结构性受到一定破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要求的提高,口腔美容修复引起越来越多的患者以及临床医师的关注,因而如何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已成为现今的研究重点。既往研究表明,全瓷冠牙体修复可有效促进牙体损伤修复,矫正牙齿外形。但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周炎、牙龈过敏等并发症,修复效果欠佳。瓷贴面牙体修复尽量减少对患者牙体组织的磨损,并应用与牙组织生物相容性较高的材料进行牙体修复,缓解对牙龈的不良刺激,用于牙齿修复治疗患者可能会减少牙龈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修复效果好。

综上所述,与传统瓷贴面相比,超薄瓷贴面的修复成功率更高,患者对其美容效果和牙体修复效果更满意,且不良反应更低,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媛.超薄瓷贴面临床疗效分析.江苏科技信息,2020,37(10):25-28.

[2]楼国芳.瓷贴面修复对氟斑牙患者的临床运用探究.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9,34(4):446-447.

[3]文四妹.超薄瓷贴面对前牙微创美容修复的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