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补脾利湿法论治儿童湿热型单纯性肥胖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3

基于补脾利湿法论治儿童湿热型单纯性肥胖症

李云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儿童饱受肥胖症的困扰,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新挑战。肥胖症不仅可影响代谢疾病、呼吸疾病、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且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所以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湿热型肥胖症的儿童居多,使用补脾利湿法的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对于湿热型肥胖症的疗效颇佳,故本文就补脾利湿法论治湿热型单纯性肥胖症进行论述。

关键词补脾利湿;湿热型;参苓白术散;单纯性肥胖症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是由于机体长期摄入超过正常代谢所需的能量,导致脂肪在体内积聚,体重一般超过了同龄人平均值的20%的营养障碍性疾病。目前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肥胖问题已经从发达国家蔓延到了发展中国家,呈现出全球流行态势[1]。儿童期的肥胖,不仅可以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同时也是成人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潜在危险因素[2]。因此,应对肥胖儿童予以足够的重视。

中医古籍中本无肥胖症这一病名,但对其早有论述,如《黄帝内经》将肥胖患者称之为“肥人”、“膏者”、“肉人”、“脂人”、“肥者”;《灵枢·逆顺肥瘦》中即有“肥人……血黑而浊,气涩以迟”的论述[3]。在治疗上,中医学不仅有体重管理和治未病的思想理念,还有平衡体重,维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如《黄帝内经》中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理念。直至今日,中医药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已形成成熟的诊疗模式,并且呈现出显著的疗效。本文就补脾利湿的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治疗儿童湿热型单纯性肥胖症进行理论探讨,以飨同道。

1 湿热与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联系

单纯性肥胖在中医学中被归属于水肿和痰症等范畴,脾虚是肥胖的主要发病原因,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头,主受纳、腐熟、运化和吸收[4],脾胃俱旺,则可食而肥,脾胃均虚,则无食而瘦,或少食而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不正确的喂养方法以及常食肥甘厚腻的饮食习惯,导致儿童进食滋腻食物较多。由于小儿具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其先天脾胃功能有限,在过食肥甘厚腻食物后,日久则损伤脾胃,甚至蕴湿生热伤阴。中医学认为,痰、湿、热是导致单纯性肥胖的最主要的三种因素,而儿童在食用过多肥甘厚腻食物之后,脾胃无法运化,且通过运动消耗的能量较少,易化湿生痰,痰湿在体内储存无法排出,日久则化热,由此体现了湿热与单纯性肥胖的儿童密切相关。

2 补脾利湿法应用于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2.1 补脾利湿法适用于肥胖儿童

古代医家认为小儿肥胖症的病机多与气虚、痰、湿、瘀有关[5],如《丹溪心法》描述“肥白人多痰”;《医门法律》描述“肥人多湿”;《石室秘录》云:“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行,故痰生之”。在临床上,对于小儿肥胖症的治疗大多以补气健脾,化痰祛湿,通腑泄热,疏肝理气,消肿利水等方法为主,体现了肥胖的产生不是由于单一因素所造成,肥胖也不只与脾胃有关,湿热以脾胃为中心弥漫三焦,阻遏气机,从而导致了三焦的气化不利,水道不通,如痰湿阻滞于上焦,则肺气不宣,胸闷气短,心悸等;痰湿阻滞于中焦脾胃会产生眩晕,乏力等症状;痰湿阻滞于下焦则会产生尿浊,甚至影响妇女月经及生育功能,故对于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要综合论治,顾护三焦,调节体质,才可使肥胖症不易反复。从古至今,众多医家认为补脾利湿法为治疗湿热性疾病之良法。当代温病名家刘景源认为[6]湿热病主要是以脾胃为中心,表现以升降失常为主,其治疗重点在于祛湿清热,调理脾胃的升降功能,故在治疗上可选用补脾利湿之法。脾胃居于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在脾胃受损之后,其升清降浊的作用被弱化,易生湿热,而补脾利湿法标本兼治,祛邪而不伤正,故行之有效。

现代社会的多种因素,可造成小儿体内湿热集聚,形成湿热体质。饮食习惯可造成湿热,宋代儿科大家钱乙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病后易从热化,加之小儿饮食习惯多嗜食肉类等肥甘厚味之品,喜多肉少菜,正如《素问·奇病论》中所说“肥者令人内热”,长期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易于酿生湿热[7]。社会因素可造成湿热,当代社会,儿童学习压力过大,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导致气机郁滞,气滞则水道不通,且气郁化火,则生湿热。久坐少动可促生湿热,当代儿童较少进行室外活动,导致运动量不足,久坐不动,无法促进脾胃运化,助湿生热。所以湿热体质的肥胖儿童较多,而补脾利湿法治疗湿热疾病效果甚佳,此法适用于治疗儿童湿热型单纯性肥胖症。

对于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补脾利湿法不仅可以通过方药体现出来,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法体现出来。石国珍认为[8]使用针刺手法治疗湿热类疾病时,通过选取不同部位、不同经络的腧穴进行分消,发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等走动泄邪的作用,从而使湿热邪毒循经而出,三焦气机得畅。故而可以选取脾经及胃经上的穴位,如阴陵泉、大横、天枢、丰隆等穴位来缓解湿热蕴结的症状。朱国礼认为

[9]全身调理与局部消脂推拿可引导人体阳气,局部消脂调节人体气血平衡,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而补脾治疗疾病最根本的目的同样也是使中焦枢纽正常运化帮助人体气机通畅,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故可通过针药结合,针推结合运用补脾利湿来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同时也体现了此法临床运用时的灵活有效。

2.2补脾利湿代表方-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出自于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其功效为补脾胃、益肺气。本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味化裁而成,药物组成为: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白扁豆、莲子、砂仁、薏苡仁、桔梗,具有补虚渗湿、调气行滞之功效,补虚而不滞,渗湿而不燥,顾脾胃之本而不失其用,补母脏而不忘其子[10]。方中人参味甘微寒,禀土中清阳之气,春升少阳之令而生,其气升;茯苓,味甘淡、性平,其气降,正如《药品化义》记载“白茯苓,味独甘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甘淡属土,用补脾阴,土旺生金,兼益肺气”;白术,健脾之佳品,味苦、甘,性温,既能燥湿实脾,又能缓脾生津;炙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滋阴补阳。四药配伍升降调和,阴阳互补,可补中焦脾胃中焦之气。山药,味甘性平,专入脾,兼入肺肾,能平补肺脾肾气阴;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可降浊升清,补气健脾兼能化湿,《本草通玄》曰“扁豆气味中和,土家契合,仓廪受培,自能通利三焦,升降清浊,土强湿去,正气日隆”,其配伍山药,健脾气、养脾阴,补脾而不腻,健脾而不燥;莲子味甘、涩,性平,专入脾,兼入心肾,能益十二经脉血气;薏苡仁性味甘淡,其气降,可利水渗湿,健脾除痹,可助白术之力,又可缓筋救痿;砂仁味辛性温,可行滞气,能辅诸补药,行气血于不滞;桔梗味辛、苦,性平,能升能降,能散能泄,可利胸中之气,开提气血。纵观全方,健脾气、滋脾阴、渗脾湿,升降相因、散收并用、补行兼施,尤宜于脾气虚夹湿者。

2.3参苓白术散治疗肥胖症理论依据

参苓白术散是治疗肥胖的常用方剂,2022年发布的《肥胖症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中通过对纳入的114篇关于肥胖和超重的中医证型分型整理结果显示关于脾虚湿阻证的有31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其中涉及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阻型9篇,也明显高于其他方剂及证型[11]。金小琴[12]等通过研究证实参苓白术散可以减轻肥胖小鼠的体重、改善小鼠糖脂代谢水平,提高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证明了参苓白术散治疗肥胖症的作用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高慧峰[13]等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有氧运动组的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3.22%,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说明参苓白术散有助于调理脾胃,祛除内热,有助于改善患者倦怠乏力,腹胀纳呆,多食易饥等症状,联合有氧运动能够提高患者基础代谢率改善患者胃肠运动功能,安全性更高。吴胜志[14]等人实验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参苓白术散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升高,干预3个月后各肥胖相关指标均得到更大幅度的降低,且肠道菌群调整效果更加理想,说明参苓白术散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分布,调节脂肪因子分泌,缓解炎症损伤,改善机体能量代谢状态促进患者体内脂肪水平降低,控制体质量,可作为良好的减重干预方。综上所述,使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肥胖症的研究丰富,足以证明参苓白术散可作为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有效方剂,并为参苓白术散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3小结

运用中医理论补脾利湿法治疗儿童湿热型单纯性肥胖症,体现了中医中药方法多样,副作用少,不易反复的优点,并且在治疗的同时使得患儿的湿热体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印证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为治疗小儿的湿热性疾病提出了新的见解。由于小儿具有脏腑娇弱,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故而在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同时还应兼顾到儿童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健康,所以在运用药物治疗此病时,应配合适当的运动,增强患儿的免疫力,加快脂肪的消耗;在饮食方面注意营养的均衡,加大粗粮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比重,提倡少食多餐,反对节食;在日常生活中,嘱家长尽量减少学习压力,鼓励患儿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以期获得更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980.

[2]陈伟,江华.2016年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05):430-433.

[3]刘建忠,林连美.中医药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05):79-81.

[4]邹丽丽,韦衡秋,陈海燕,等.壮药走罐联合背廊灸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20,42(20):2725-2727.

[5]冯振娥.儿童肥胖症从痰湿论治[C].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238-240.

[6]张文风.刘景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02):635-638.

[7]刘璐佳,景伟超,刘志伟,等.王有鹏教授应用分消走泄法治疗寒地儿科儿童湿热型疾病的经验探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06):1092-1094.

[8]韩丹,时国臣.时国臣运用分消走泄法针药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4(01):33-36.

[9]朱国礼.全身调理结合局部消脂推拿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的临床分析[J].光明中医,2017,32(10):1475-1477.

[10]臧凝子,王世文,李品,等.基于文献及计量学方法研究脾阴学说古今发展及参苓白术散滋补脾阴作用阐释[J].中华中医药学刊,1-12.

[11]肥胖症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08):786-794.

[12]金小琴,刘斌,刘昊源,等.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肥胖的作用机制[J].中医学报,2023,38(08):1732-1738.

[13]高慧峰,郑文静,马平平,等.参苓白术散联合有氧运动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价值[J].辽宁中医杂志,2023,50(05):148-151.

[14]吴胜志,史小克,陈益飞,等. 参苓白术散结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肥胖症患者代谢状况和脂肪因子及肠道菌群平衡影响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07):8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