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联合血管内技术一期治疗颅内血管病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开颅手术联合血管内技术一期治疗颅内血管病的效果研究

刘洪涛

【摘要】 目的 分析开颅手术联合血管内技术一期治疗颅内血管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30例颅内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开颅手术联合血管内技术一期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 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功能(NIHSS)评分及 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30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例,有效例,无效例。30例患者术后出现感染0例,出血1例,脑血管意外事件0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开颅手术+血管内技术一期医治颅内血管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开颅手术;血管内技术;一期治疗;颅内血管病;并发症;疗效

颅内血管病属于一种颅内血管系统疾病,涉及脑动脉瘤、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临床常采用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进行治疗,二者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开颅手术具有直观、彻底的优势,但是该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慢,且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而血管内介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其适用范围有限,并且存在术后再发风险。目前,临床对于开颅手术+血管内技术一期治疗颅内血管病报道较少。为了总结治疗经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将我院30例颅内血管病患者纳入研究,对其手术效果进行分析,希望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30例颅内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开颅手术联合血管内技术一期治疗,这些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范围35-80岁,平均年龄(48.78±4.79)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联合血管内技术一期治疗。操作如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术前各项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符号手术要求。患者满足手术要求后,对患者行全麻处理。首先行开颅手术,手术医生于患者头部手术位置标记切口位置,然后切开头皮,充分暴露颅骨表面,使用电钻等工具行颅骨开窗操作,然后进入颅内目标区域。结合具体病变情况,行血管瘤切除、减压等手术操作。在开颅手术过程中,介入放射医生应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如血管造影、栓塞术等,对病变部位进行医治,保证血管病灶的完全清除[1]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2)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3)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功能(NIHSS)评分及 Barthel指数评分.

1.4 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测量数据以(±s)表示,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n(%)表示,使用X2检验进行比较。当P值小于0.05时,表示该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23例患者术后血管病变情况及头痛、眩晕、视力障碍等相关症状改善显著,7例患者术后以上情况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是改善幅度不显著。

2.2 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

30例患者术后出现感染0例,出血1例,脑血管意外事件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2.3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功能(NIHSS)评分及 Barthel指数评分

治疗后,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及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改善明显,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

表1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功能(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  ±s,分)

组别

n

神经系统功能(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

治疗前

30

37.99±2.35

45.79±4.27

治疗后

30

21.81±1.08

80.11±6.44

t

/

34.266

24.327

P

/

0.000

0.000

3 讨论

颅内血管病指影响颅内血管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包括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脉狭窄、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常伴有头痛、眩晕、视力障碍、语言障碍、肢体无力等现象,可能并发脑血管供血不足、出血、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2]。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方法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等。针对病情严重者,开颅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式。尽管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且患者康复进程较长。因此,寻找更为有效的手术方式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血管内技术一期治疗指通过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血管相关疾病的方法。该治疗方式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明显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狭窄、深静脉血栓)等[3]。但是,其适用范围受到局限。笔者为了总结治疗经验,提升颅内血管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将开颅手术+血管内技术一期治疗用于本院30例颅内血管病患者。笔者的研究结果显示,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23例患者术后血管病变情况及头痛、眩晕、视力障碍等相关症状改善显著,7例患者术后以上情况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是改善幅度不显著,可见二者联合治疗能够提升颅内血管病患者的资料效果。同时,笔者对本次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发现3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可见二者联合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此外,笔者还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换着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能力明显提升(P<0.05),表明二者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开颅手术+血管内技术一期治疗颅内血管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徐蔚海. 颅内血管病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重新认识脑血管病的开始[J]. 中国卒中杂志, 2016, 11 (8): 617-618.

[2]臧培卓, 王轶群, 温志锋, 等. 开颅手术联合血管内技术一期治疗颅内血管性疾病[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 16 (4): 237-239.

[3]赵文新, 徐格林, 刘新峰. 介入脑血管病学的研究范畴和方法[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6, (9): 65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