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乌力吉白乙拉   王秀艳通讯作者

兴安盟残疾人康复中心(兴安盟康复医院)  内蒙兴安盟  137400

兴安盟蒙医院   内蒙兴安盟  137400通讯作者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选取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配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干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降低NIHSS评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脑卒中偏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对收治的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52-81岁,均龄(66.42±4.56)岁;偏瘫位置:左侧20例,右侧12例;病程1-24周,均程(12.50±3.83)周。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51-82岁,均龄(66.48±5.42)岁;偏瘫位置:左侧18例,右侧14例;病程1-27周,均程(14.00±4.33)周。二者数据对比,P>0.05,可比较。纳入标准:经诊断,均符合脑卒中临床标准,且均伴有偏瘫症状;患者以及家属了解并知晓本次研究,积极配合。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肾衰竭者;认知,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随时观察患者瞳孔大小、意识恢复情况、肢体运动情况;定期对皮肤进行清洁,保持卫生,避免发生压疮;引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进行被动训练。

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干预:(1)早期康复训练:①肢体摆放:对于卧床患者给予体位垫护理,稳定偏瘫后关节,从而保证肌肉韧带处于功能位;定期引导患者不断更换体位,主要以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交替更换,每2h更换1次。②关节活动:由被动活动开始,以近端到远到,大关节到小关节的训练原则,循序渐进,运动量以患者耐受度为宜,牵拉关节时不要过度用力,保持关节可正常活动即可,防止肌肉出现萎缩。③肢体运动:指导患者患侧上下肢进行被动训练,行展伸、屈等训练方式,每日训练2次,每次关节活动时间为5-10min;待患者病情所有恢复后,可由被动训练转为主动训练,主要练习抓握、踝关节环绕运动、患侧肢体外展,内旋等运动。④待患者体力恢复后,以抗阻肌力训练,坐位平衡训练、上肢训练、下肢训练等为主;如患者肌力达到3级以上,可进行正常走步训练以及单腿站立平衡训练,每日2次,每次10min。⑤语言训练:指导患者多练习发音,多模仿口型,利用图文方式以及播放录音等方式,刺激患者视觉以及听觉。⑥日常生活训练:协助患者正确刷牙、洗脸、穿衣、独立进食、如厕日常生活练习。⑦站起、站位平衡训练:身体放松,双上肢向前伸展,将头和身体的前倾中心转移到双脚上,随即抬起臀部、髋部、膝盖伸展,直到站立,反复练习坐下站起。⑧下肢行主动训练期间,患者体位需保持仰卧位姿势,帮助患者膝关节弯曲,进行旋转训练,每个关节每次训练15次,每天15次。(2)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选取仪器:采用北京耀洋康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KT90A型治疗仪,在治疗前,首先对仪器进行检查,是否能正常运作,然后对患者实施电刺激疗法。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体位,将仪器中的电极放置于患者的偏瘫部位,选择合适的功能模式,频率设置为30-50Hz,以患者的耐受度为宜适当调整参数,待出现明显的肌肉收缩即可。每天1次,每次20min,持续治疗10周。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26.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n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2

15.37±2.01

8.35±1.15

对照组

32

15.29±2.87

10.93±1.23

T值

-

0.161

10.834

p值

-

0.872

<0.001

2.2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比较(±s)

组别

例数/n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2

50.45±2.03

71.53±0.59

对照组

32

50.71±1.01

61.03±0.41

T值

-

0.811

103.339

p值

-

0.419

<0.001

2.3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比较(±s)

组别

例数/n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2

50.31±1.23

80.37±2.35

对照组

32

50.25±1.27

70.79±1.25

T值

-

0.240

25.450

p值

-

0.811

<0.00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综上,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不仅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还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江剑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22):37-39,42.

[2]臧丽丽,曲竞,王笑丰,等.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8):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