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科对未成年人家国情怀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浅谈音乐科对未成年人家国情怀的培养

何燕玲

广东省    恩平市东成中学     529458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脊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更是关乎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希望。但是,现在在网上频频看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一些愚昧、腐朽思想以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这群备受重视,惜心栽培的未来接班人如今逐渐偏离了我们对其的期盼,这不仅是当今千万家庭关心的严重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任重而道远。因此,加强未成年人家国情怀培养,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长足发展的必须条件。音乐科在未成年人家国情怀培养方面有着和其他学科与众不同的地位。所以音乐科对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以及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科 ;未成年人; 家国情怀培养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脊梁,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阶段是未成年人知识积累和智慧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家国情怀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阶段,对未成年人进行家国情怀培养至关重要,是关系到国家将来的大事。

《艺术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1]。作为一名音乐教学工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音乐科与未成年人思家国情怀培养进行探讨。

一、增强未成年人的民族自豪感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等媒体技术的兴起与流行,青少年通过电视、网络接触日韩歌曲、偶像剧,盲目崇尚、追求、模仿日韩服饰、明星等,在街头可以看到头发、衣着怪异的另类青少年。这些文化的流行深深地影响着当代未成年人,有时候这并非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彻头彻尾的崇洋媚外了。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民族音乐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征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丰富的类型及独特的审美品格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课堂上,这都需要我们音乐教学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的。比如在讲授乐器知识的时候,应该充分向学生展示“我们的祖先大约在7000年前就已经能用禽骨和陶土制作出骨笛和陶埙这样的吹奏乐器,到伏羲时代,已经能发明丝弦乐器、古琴和瑟,黄帝时代已有笙簧创制和音律理论出现,这些考古发现都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已经具备了对音乐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2]。在八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告诉学生在国外,这首乐曲在许多国家的音乐舞台上经常演出或宣传。日本小提琴演奏家西崎崇子的唱片《梁祝》,在香港连续四次获得“金唱片奖”。这首具有中华民族鲜明音乐风格和特点的乐曲得到了国际公认,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

二、明确未成年人肩负的责任和时代使命

《艺术课程标准》提出:“文化理解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1]。在教唱八年级《我的中国心》时,我结合多媒体、音频、图片,首先介绍这首歌产生的背景:“1982年,日本文化部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这激起了黄霑的愤慨,于是他与王福龄共同创作了《我的中国心》,整首歌曲是以海外游子直抒胸臆的语气切入,把壮阔宏伟的题材写得自然又亲切。‘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词语,真切地传达着爱国之情。这首歌曲在1984年的央视春晚上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中华同胞的强烈共鸣。”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抗争的屈辱史,中华民族曾遭受了沉重的民族灾难和耻辱,学生在唱这首歌曲的时候更是情绪激昂,内心燃起了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激情。在教唱九年级的《游击队歌》中,我通过视听、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此歌曲是鼓舞抗日军民英勇战斗的著名歌曲。歌曲中生动地刻画游击健儿英勇善战、灵活机智、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在艰苦困难条件下,依然斗志昂扬,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通过音乐的熏陶及了解其历史文化底蕴,使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对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而浴血奋战,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今天长期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更让他们意识到必须为祖国的复兴而不懈努力。

三、培养未成年人的家国情怀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青少年本该清纯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灵正因为社会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而导致思想观念、道德行为和人文精神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如何进行道德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家国情怀,塑造良好品格是刻不容缓的。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艺术审美修养,还能使人在轻松惬意中体验到人类丰富的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音乐能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通过音乐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热爱生活,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高尚人格的形成。

在音乐的海洋中,蕴涵着许多以可歌可泣的历史事迹,也歌颂了一个个可敬可爱的英雄人物。这些荡气回肠的事迹,崇高思想的人物,都是对进行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生动题材,也是我们教育要实现的目标。如八年级《我不挂帅谁挂帅》中,我向学生讲述杨家一心忠良却受到朝廷奸佞陷害,悲愤的穆桂英对帅印的到来心情十分复杂,虽然当时已经年过半百,但念及国家危亡,还是振奋精神,挺身而出,换上铠甲,点将领兵,率军出征。让学生感受到穆桂英对外来入侵者的仇恨心情和定要杀败敌寇的决心。在《绣红旗》一课中,先让学生了解剧情,然后朗读歌词,理解歌词,从歌词中体会到江姐和她的战友们不顾自身安危,在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胁利诱下依然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让学生感受到江姐为了革命事业,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含着热泪绣红旗的情景,表现了革命者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祝福,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通过组织排练大合唱《走向复兴》,在昂扬奋进的旋律和气势豪迈的歌声中,表现出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信心以及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让学生感受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信念与力量,唱出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一往无前的气概。再有,课外歌曲《精忠报国》,气势磅礴,铿锵有力,让人热血沸腾,鼓舞和激励万众精忠报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理想。一首首优美的旋律,一句句质朴的歌词,高唱着中华民族崭新的梦想,这便是我们当代所需具有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素养。未成年人格可塑性高,通过利用音乐教育资源的优势,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建立高尚的人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爱国情怀,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四、总结

未成年人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是一个人最崇高的情感,音乐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音乐的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既与音乐学科的特点相符,又与青少年心理特点切合。身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将音乐中所传递的优良精神文化与青少年的家国情怀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融为一体,要通过音乐,教育学生爱党爱国,拥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和坚强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李倩.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培养[J].考试周刊,2022(39):155-158.

[2]曹婷婷.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理性之思与践行之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811(19):1+4.

[3]赵志毅.家国情怀的结构及其教育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2):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