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4
/ 2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何小英

重庆市江津区双槐树小学校  重庆 402289

摘要:心理品质是个人持有的特点和表象特征的总体显现,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理品质遇到事情能保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乐观应对所发生的事情,情绪稳定,行动自觉且积极。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需要全面、系统、专业的教导和塑造,从一般心理提升到积极心理再内化成积极心理品质。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探索对学生的人生发展、集体意识、团结协作、人际交往、心理素质提升、创建文明学校等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需要。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引言:积极心理品质主张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全覆盖,面向全体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角度发现、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从实际出发,用积极的方式、方法培养积极品质,情感和过程体验积极,态度积极,效果强化正能量。如:利用好奇心培养求知欲,小学生学习是主导活动,意识、思维、能力、心理发展取得重要进展,积极探索,充满好奇,认知发展。

一、家校共育下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目的

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是热点问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和指导更加注重和专业,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和领导小组,研究工作稳步推进,研究工作有:学生心理品质及表现分析,对学生情绪、课业、心理、身体、人际关系等学习、生活负担与心理品质形成的关系;学生幸福感指数与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关系等,通过研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幸福、健康、向上、向善的心态,增强对学习、生活的热爱。

积极心理品质有效培养包括:积极心理品质结构和构成方式;影响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因素;培育积极心理品质的课程;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模式和教育方法等,通过实验和实践,提升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

1、增强自信心:以班级为单位,访谈、问卷调查,结合课程安排进行主题活动和团体辅导;

2、情绪管控:考察学生日常表现,设置游戏等活动干预辅导,稳定行动和行为,管控情绪,自我心情管理;

3、交往技能:新朋结交(微笑、真诚、主动);倾听(学会倾听,眼神友善,言语文明);赞美(发现美,感谢美,感恩美);学会拒绝(坦诚困难,感受谅解,消除误会);

4、幸福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氛围融洽,感受爱、感知爱、感觉爱;

5、自我认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团队活动,心态阳光;

6、青春期教育:(不随便、不拘束、不冷淡、不亲昵、不卖弄、不反俗)。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法

1、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合作是最常用到的教育手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学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教师在校期间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心理。例如一位同学这次考试没有考好,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正在班级失落伤心,教师理解学生的心情以后要单独对学生谈话,告诉学生一次失误并不是评判学生全部行为的标准,要用其他方面鼓励学生。比如学生的特长科目和学生的品质特点,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告诉学生要乐观面对挫折。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告诉家长学生的不良情绪原因,应该及时做好家庭辅导工作,转变学生观念。家校沟通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微信QQ,电话等,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及时发布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班级信息,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要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转变家长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要为学生建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2、家校社联动协同教育落实积极心理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构建"家-校-社"协同教育新生态,以合力育人促升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家长邀请的专业心理老师任教由一个班到一个年级,再到其他年级,形成了良好的点面辐射操作模式。家长是学校的同盟军,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更是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其中,家长培训后会写心得体会,会根据学生的特质制定相应的积极心理培养跟进计划,会亲子一起开家长讨论会,使积极心理健康品质得到落实。家长通过家校合作,可以及时知道学生的思想状态及心态问题,通过教师给出的建议及时进行指导与调整,多进行一些亲子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一些非正式的沟通,例如,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来沟通交流,或布置作业、亲子互动等任务,形成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更多了解及沟通方式,造就多种家校合作方式。

3、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中融入积极心理教育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对课本中的心理理念有完整的认知,每本课本中都蕴含着许多心理健康内容,需要老师挖掘。尤其在语文课本中,例如在《坐井观天》中教育学生要放大思维,拓展视野,不能站在局限的角度看待问题;再比如《狐假虎威》中要真诚对待他人,虚假的事物终究不会长久,教育学生不能像狐狸一样奸诈狡猾;在《八角楼上》这篇课文中,我们感悟先辈精神,明白读书能够报效国家,国家需要我们的努力,在课堂中融入这些积极心理品质,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徜徉在课本中学习英雄人物,看到祖国美丽风景,让学生感悟华夏魅力,学习课本中的高尚品质。

4、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

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习惯,例如,在春天到来带领学生春游,让学生感悟课本中《找春天》的美景,小学生天生活泼爱动,如果只依靠理论学习很容易对课本失去兴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周末可以带领全班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开展课外活动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色各样的教学活动,例如演讲比赛,植树,社团活动,在小组合作和班级共同努力中体会到协作完成任务的满足感。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自我努力承担责任,教师要在活动结束后有效评价学生行为,给予学生肯定,保持积极心理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能够沟通家庭和学校的交流。而积极心理学就是交流的桥梁。发现优势、不断向好向善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欣赏孩子的优势和进步,认可孩子的努力,是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感恩父母的付出和辛劳,做更懂事听话的孝顺的孩子,是亲子和谐关系的又一进步。通过积极心理学,家校共育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少勇,张小梨,吴欣欣.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呈现[J].知识文库.2021,(19).28-30.

[2]李卓霏.家校共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分析[J].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