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管理用于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4
/ 2

细节管理用于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田海燕

湖北省十堰市中心血站  湖北省十堰市  442200

【摘要】 目的 观察细节管理用于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对4名工作人员采取常规管理,于2022年7月-2023年12月对4名工作人员采取细节管理。观察管理效果。结果 实施后无菌技术操作评分、安全防护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血液制备质量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在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采取细节管理,有助于工作人员无菌意识以及安全防护意识的改善,提高了血液制备质量。

【关键词】 血站成分制备;细节管理;效果

血站是指对血液进行采集和储存,并为临床提供血液制品的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为了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在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应确保有关规定的严格落实,保障操作的安全性。本血站为了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将细节管理引入到了血站成分制备管理中,不断规范相应操作程序,细化工作环节,尽可能消除工作中的缺陷与失误。本文重点分析了细节管理在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的管理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对4名工作人员采取常规管理,于2022年7月-2023年12月对4名工作人员采取细节管理。4名工作人员均为女性,年龄33-47岁,平均(36.5±2.26)岁。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血站相关操作流程执行各项工作。研究组采取细节管理:①血液数量和标签核对:领取血液的时候,要求工作人员多次核对本批次的血液数量和标签,确认与电脑信息相符合。当血液成分制备完成之后,需要做好标记,并且应该仔细核对,确保血型、条码、品种以及剂量等信息无误,待检测血液发往待检库,合格血液粘贴合格标签和发往成品库②离心处理:准备进行血液离心时,需要检查设备的完好性,观察离心机有无被污染,合理设置参数,确保程序、温度以及转速正确,离心机已经预温达标。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的情况,查看标签是否完整。所有项目检查无误后进行平衡处理,并且记录好离心处理相关的信息。③血液分离:首先需要核对标签,确保母袋和转移袋的血袋码一致,然后检查保养液袋是否完好,保养液有无浑浊或异物等,确定导管通畅。不同类型的血液需要严格执行分离操作,记录相关数据,必要时做标识。④环境及设备管理:每天工作结束后对成分制备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如有污染随时消毒,确保环境符合标准。设备由专人管理,建立档案,定期维护保养,并且准确填写维护记录。设置紧急预案,设备故障时及时启动。⑤培训与监督: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水平,使其明确了解血站工作的重要性。设立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无菌操作评分及安全防护:在操作流程中上述两项指标共涉及15个条目,每项1-5分,分数越高,表示上述两项执行情况越好。

1.3.2血液质量:随机抽查100份血制品进行血液标签、外观等进行目测检查,统计血液制备非正常报废率、标签核对失败率和血液容量准确率。

1.3.3工作质量:包括血液接收和储存、信息录入及核对、设备管理、环境管理,以自制量表评分,百分制,分数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纳入统计软件SPSS 24.0分析处理。计量数据(±s),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为n(%),应用X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比较具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无菌操作评分及安全防护评分比较

实施后工作人员无菌操作评分及安全防护评分均高于实施前,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 1 无菌操作评分及安全防护评分比较(±s,分)

时间

例数

无菌操作评分

安全防护评分

实施前

4

76.21±3.32

77.66±3.52

实施后

4

83.44±3.58

84.26±3.79

t

2.962

2.552

P

0.025

0.043

2.2 血液质量比较

实施后血液质量优于实施前,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 2 血液质量比较[n(%)]

时间

例数

非正常报废率

标签核对失败率

血液核对准确率

实施前

100

7(6.00)

8(8.00)

91(91.00)

实施后

100

1(1.00)

1(1.00)

98(98.00)

X2

4.688

5.701

4.714

P

0.031

0.017

0.030

2.3 工作质量比较

工作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后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3。

表 3 工作质量比较(±s,分)

时间

例数

血液接收和储存

信息录入及核对

设备管理

环境管理

实施前

4

88.73±2.15

87.79±2.35

89.22±2.58

89.11±3.78

实施后

4

95.36±3.46

94.78±3.58

95.43±3.76

96.12±3.65

t

3.255

3.265

2.724

2.668

P

0.017

0.017

0.035

0.037

3 讨论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处理方式,多用于各种原因失血过多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血液当中包含多种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血液制备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然后通过一次性使用的密封管道,经过分离处理后收集临床治疗所需的部分[2]。可以发现,血液的制备过程是非常复杂且严谨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影响血液质量,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所以应重视加强血液成分制备的细节管理工作。

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细节管理通过对人员、设备、环境、方法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管理,围绕血液制备的每一个环节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尽可能减少安全隐患[3]。首先,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血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以及较强的责任心,更好的认识到血液制备的重点,同时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血液质量降低。其次,强化无菌意识,确保所有操作都能够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且做好相应的消毒处理,记录各项操作信息,确保了工作的安全性。设备方面专人进行管理,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减少了使用时设备故障的发生。建立应急计划,可以确保制备工作能够顺利完成。标准化血液制备流程,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来追踪标记,为确定责任提供依据,能够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减少工作的随机性,使其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提高工作质量[4]。定时进行抽查,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并指正,要求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复查、核对,有效降低了血液信息差错的风险。

综上所述,细节管理可以有效规范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人员的操作过程,减少差错发生,降低血液非正常报废,有效提高血液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爱琴,马兆玉.血站采血护理实施质量管理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浆报废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3):141-144.

[2]张雪琳.细节化质量管理在血站成分血制备工作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6):125-128.

[3]宋彩艳,杨丽波.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7):186-189.

[4]毛启超,林菊,吴志浩,王妙玉.中心血站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控制管理方案的构建和初步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3):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