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综合体街道空间质量与市民活动的关系—以九星城与七宝万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4
/ 2

上海市城市综合体街道空间质量与市民活动的关系—以九星城与七宝万科为例

聂非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杨浦区 200092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上海市闵行区在建工程九星城(九宫格)项目和已建工程七宝万科广场的空间质量优劣,采用平行比较研究法对九星城商业圈街道与七宝万科广场的街道区域构成,街道构成,建筑构成等进行比较。探讨了影响街道空间质量优劣的因素与市民活动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空间  街道  平行比较  市民活动

1.城市空间质量与街道的关系

    对于街道对于城市的关系中,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一句经典话语曾描述:“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1]而我国古代因为自奴隶制开始便执行着严格的功能分区,发展到隋唐时期,正是由于街道从而形成了非常成熟的“里坊制”:“大概从古至今再没有一个比唐长安城组织层次更为分明的城市"。[2]“直至今日为止,道路网仍然还是构成城市的‘骨架’,它们的配置形式和图案决定了整个城市整体的布局。”[3]由此可见街道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而街道同时又是人在城市的活动中相对密切的部分,在对比同一个城市两个不同区域空间,从街道入手比较论证城市空间的质量优劣是一个很好地切入点。在上海市城市空间质量的优劣比较中,通过选取同一区域城市中心在建及已建成的新兴商业圈进行平行比较,探寻其空间质量对于市民活动的影响。

2两个商业圈街道的共同特征

    作为上海市闵行区重要的城市更新改造新建工程,九星城的建筑格局非常具有代表性。首先,体量巨大的建筑群,“九宫格”状的道路网的划分形成了与“里坊制”相类似的空间结构。建筑本身贴线率高,四周均临街。其次,城市交通路网与建筑本身路网形成空间交通体系,城市空间格局与商业空间高度融合。七宝万科广场同样作为高容积率的商业综合体,其格局三面临街,是城市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建筑通过设置特色的广场中心,增加商业记忆点,社区广场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从而形成了优雅的匀质空间。两个商业体虽面积不同,但社交互动的广场属性均类似。

2.1 商业圈的街道区域交通

九星城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MHPO-0105单元九星城(九宫格),位于七宝社区单元内,北至星风路,南至宝兰路,西至智联路,东至乐中路。区域优势明显,地理环境优越,在九星城商业圈形成强有力的辐射。而万达广场的区位优势同样明显,北邻漕宝路,南至青年路,西依七莘路,东靠民主路。可以说两个商圈的区域交通环境基本类似。

图1九星城与七宝万科广场周围街道区位(作者自绘,底图来自百度地图)

2.2商业圈的空间形态

九星城的街道空间属于当今城市综合体的基本空间形态结构,街道,停车场,建筑体量巨大,容纳有比较多的建筑群和众多的生活空间,周围各个建筑基本已经形成城市的地标建筑。而七宝万科广场是同样也是典型的城市综合体空间结构,建筑裙房高度与九星城基本一致,巨型的空间尺度与周边的高层建筑也形成了城市街道空间中的地标建筑。

九宫格的平面布局,切合基地周边的城市肌理,总图上各楼栋的间距确保沿道路的视线通廊通透,并与中心景观穿插,具有特色的现代商业建筑布置格局。九星城共分为九个地块,从基地定量的数据可以直观看出场地的巨大:基地东西方向长约为130~160m,南北方向最宽处约为123m,最窄处约98m,呈四边形,面积18242.6平方米到13937.9平米不等。

七宝万科广场地块:基地东西方向长约180m,南北方向最宽处约170m,最窄处120m,呈四边形,用地面积4893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9526平方米。

2.3建筑形式

九星城的建筑设计运用流线型现代感极强的元素进行建筑立面设计,采用石材幕墙,玻璃幕墙作为建筑外立面。屋顶采用“行云流水”的钢结构构架将9栋商业建筑统一起来。室内外设计依旧是商业步行街的空间模式。七宝万科运用了镜面不锈钢,石膏板,金属板等新型材料,外立面大面积使用水泥纤维板及石材幕墙,同时又运用占比几乎相等的石材幕墙与玻璃幕墙的,保证了商业综合体具有较好的采光性以及透光性,外立面融入区域文化将“七宝”概念深入到外立面及内部空间设计中,宝盒主题、体块穿插、虚实结合,增强了商业元素。

3世纪金花商圈与万达商圈街道构成的比较

3.1街道的宽与高之比

根据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一书中所述,设街道的宽度为D,建筑外墙的高度为H,D与H的比值影响着人们对于街道的感觉影响。两个商业圈街道的构成先从D与H的比值来探寻其异同。从商业临街面设置分析,九星城商场空间四周均环设市政道路,因为九宫网格的存在,市政道路此时已变为一种内向型的空间体系。反观七宝万科广场,则是采用常规的高容积率单体两面临街进行设计。九星城的街道面D/H约等于1.10,而万科商业圈的街道面D/H则达到了1.63。九星城这种街道空间关系减弱了人在街道面里的尺度,而接近1的比值给人以“紧迫感”,实际上造成了这个街道空间无法长时间停留,仅仅作为一个通道的步行空间,减弱了商业空间最需要的停留空间效果。可能造成的结果是街面上人流稀少,商业气氛不足。所以在设计上,利用“内聚性”的设计手段以及空间交通体系,来削弱街道DH比的不良影响,即便如此,设计也基本保证了市民的购物需求与体验的舒适度。反观万科广场的D/H比值则较为匀称。这种匀质的空间街道对于商业氛围的塑造是很有帮助的。宽敞的街道提供了可以作为“图形”观赏的建筑立面, D=2H的时候可以完整的观赏该建筑的空间构成,即使万科广场的街道空间未达到建筑高度2倍的距离,但是这样的尺度实际上已经刚好可以看到1~2层的建筑空间,在这样高度的当中设置有橱窗,广告位等,适应的尺度正好可以看到橱窗内所宣传的商业产品,提高了商业氛围的同时提供了适宜的空间尺度。

3.2 “阴角”与“阳角”空间

可以看到,九星商业圈建筑体基本都处于路口处,周边的道路也是比较规整的棋盘状。按照《街道的美学》所述,沿着道路布置建筑时,容易把空间布置成“阳角”空间,形成要把人挤出去似的非人性的城市空间。而相反,用“阴角”空间可以创造出一种把人拥抱在里

面的温暖、完整的城市空间。[4]万科广场的建筑在两个入口的拐角处进行了一定的“阴角”空间处理。这种小的建筑处理手法做到大胆的创造“阴角”空间,这种“退让式”处理方法对市民的活动形成了温暖的包容,其在美化街道的同时又增加了建筑本身的魅力。

3.3 广场的意义

积极的对建筑进行“阳角”空间的处理,实际上就是积极为市民提供街道广场公共性活动空间。万科广场在建筑的处理上因积极采用了这种方法,实际运作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万科广场在运营过程中,设计所创造出的街道广场在商业的运作中是完全有意义的,商场进行临时活动需要与市民进行积极交流活动的时刻,街道广场的作用尤为会得以彰显。广场提供了一个积极的空间,它积极的面向所有来此的市民,并不知不觉温暖的包容了所有参与的市民,顺其自然地创造了一个交流的空间。对比万科广场,九星城的街道面,高容积率的条件下,采用贯穿建筑的公共通道形成九个地块的联动,在建筑内部形成中心广场,通过此种方式,同样链接起街道广场空间,减少因街道分隔造成的商业氛围疏离感。

4结语

通过对九星城商业圈街道与七宝万科广场进行的平行比较,分析两者空间质量的异同后,影响市民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当街道与建筑群的高度D/H适宜时,人们更愿意停留。“阳角”空间形成的街道广场对于市民积极温暖的欢迎态度,造成了市民活动的参与度更高。开放的室外街道附属品的增加使得街道更富有公共性,市民更容易在此停留。

参考文献:

[1]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2005/5

[2] 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尹培桐,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6.

[3] 李允鉌.华夏意匠.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5

[4]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

[5] 黄琰.改善传统商业街空间质量的若干思考. [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5/4

[6] 许懋彦. 日本小布施町传统街区修景规划与宫本忠长.世界建筑.2001/6

[7] 钱利. 城市商业街道空间尺度分析研究. [学位论文].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5

[8] 朱玥. 广场空间活力的比较建筑学方法研究.山西建筑第38卷第27期.2012/9


[1]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2005/5

[2]李允鉌.《华夏意匠》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5,第399页

[3] 李允鉌.《华夏意匠》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5,第402页

[4]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6.第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