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深水抛石精准定位控制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4
/ 2

海洋深水抛石精准定位控制技术研究

刘大川 黄斌 赵明旭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摘 要;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必要条件。重力式码头在我.国分布较广,使用数量较多,具有整体性好、结构坚固耐久、易于维修、抗冻性和抗冰性能良好的特点,靠结构自身及其上填土抵抗外力、维持稳定,广泛用于石料资源丰富,地基条件良好的水域。然而重力式码头水下施工作业量较大,海洋码头基床施工又受潮汐、风浪洋流等影响降低了抛石精度。本文结合海边重力式码头施工案例,研究总结海洋基床抛石施工技术,通过对施工长期观测数据分析,总结施工经验,希望对施工提供参照。

[关键词]基床 码头 抛石 水下定位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建设项目日益增多,重力式码头的抗冻和抗冰性能良好、可满足码头场地荷载大的特点;对码头场地大量装卸工作能够满足要求,满足水运工程施工各步骤涉及到大量的深水作业以及吊放作业要求,正越来越多应用于港口工程。

由于重力式码头施工构件尺寸大、重量大,施工抛石量较大,其中基床抛石过程高差、抛石精度需严格控制,由于作业区域深入海平面以下,反工成本较高,可以说基床抛石精度和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码头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二、海洋深水抛石精准定位技术

技术应用基本概况

重力式码头根据墙身所使用材料、施工方式不同,可分为方块码头、沉箱码头、扶壁式码头,重力式码头总体来说施工简单,设计、施工经验比较成熟;因特点为承受荷载大,抵抗船只碰撞水平荷载能力强,满足较大集中荷载及各种装卸工艺。整体结构坚固耐久,易于维修。

目前,重力式码头抛石基床在软土地基上的应用较少,适用于回淤较少,地基条件好,地区石材取用方便的地区。

海洋抛石精度受潮汐变化幅度、抛石水深、洋流速度、抛石机械选用、基床回淤速度、测量定位偏差等影响,会造成精度低及石方量损耗大等问题。人、船、机三者相互配合,有效控制抛石具体落点,误差范围精小于1米,实现人为可控情况海底精准抛石。

三、海洋码头基床抛石施工特点及控制要点

1、海洋抛石作业施工特点:

海洋码头抛石作业受风浪、潮汐影响较大,施工过程应合理安排工序,利用每月大潮、小潮分配抛石、整平、夯实工序,实现合理衔接,水下施工应尽量保证在有掩护水域进行,优先推进港口防波堤等设施建设,形成掩护水域,降低港池水流速度。

2、抛石前的准备工作:

抛石前用水铊、潜水员检查基槽状态,确认基槽尺寸及标高是否有显著变动,若对基础有显著影响时应及时处理。

当基槽含水率小于150%,或密度大于1.29×103kg/m3的淤泥厚度大于0.3米时,应当进行清淤处理,对于换填抛石区域或者有夯实处理的基础可适当放宽厚度限制。基床抛石应按基床规模预留沉降量,夯实处理的基床,按照仅考虑地基沉降量预留。无夯实处理的的基床仅考虑基床本身的沉降量。

基床顶面预留向后方倾斜坡度,根据地基性质,抛石基床厚度,墙身结构形式,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

抛石应在平潮进行,试抛完成后,由开底驳抛石与驳船定位同时结合开展抛石,在保证施工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

3、确认落点偏移:

定位船定位方驳定位船使用GPS定位,以码头前沿线为基准线,作为码头基床抛石的定位基准线。根据码头基床设计断面,在基床顶部位置线、基床底部位置线设立导向标识,每隔10米放置水上浮漂,方驳定位船为开底驳定位,辅助开底驳行驶至抛石指定位置。

试抛需要通过深水条件下抛石精准定位控制技术在不同水深,不同水流、不同浪高记录抛石偏移数据,找到抛石落点与抛点的关系,以确保抛石准确性,减少石料消耗。试抛应选取基槽端部10米左右作为试抛段,根据石碓的长度和宽度确定抛石船移位方向和距离。试抛石料下沉的位置和速度会受到抛石时间段、地段、施工工艺的影响,试抛后测量人员放水砣测探水底石头位置。统计所获得的不同情形抛石施工偏移参数,为抛石施工形成指导。

4、基床抛石施工操作要点:

石料在施工现场附近的出运码头装船,可采用方驳进行抛石,方驳配合挖掘机进行抛石,基床顶标高预留5%夯沉量。基床抛石应选用10-100kg级配块石。抛石应分多次进行,每层抛石厚度不应大于2米,同时预留夯沉量。基床抛石应分段、分层开展,按照基床的长度、总厚度具体分层,并与夯实方法相适应。

基床抛石施工受海洋流向、风浪影响,掌握块石堆放分散沉入规律,方便选定抛石起点位置已经船只移动速率,抛石应顺流抛,船只移动方向及水流方向一致才可避免块石落在已抛部位造成超高,最终由试抛测绘数据及石料用量记录等资料得出海水流向流速、水深及下落偏差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此修正抛石落水点。基床抛石顶层标高不得超过设计高程,且不得低于基床顶面设计高程0.5米。需夯实处理的基床考虑预留抛石基床夯沉量。基床顶宽不得小于设计宽度。对回淤严重的地区,应在施工过程采取防止回淤的有效措施。基床层面接触面不得回淤沉积物,基槽抛石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5、检查验收:

基床抛石完成后,以5米为一个断面,每1~2米做一个测量点,采用GPS定位水位水沉一体化联测系统辅助测量工作,根据测量高程偏差进行补抛,验收合格后,绘制1:100的基床测绘的平断面图,经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验收后组织下道工序施工。

四、码头基床抛石注意要点

1、遵循潮汐规律:

海洋潮汐在做简单重复运动的同时,会出现一些潮汐不等现象。

按潮汐特征值的大小和范围可将海洋潮汐分为正规半日潮、正规全日潮、不正规半日潮和不正规全日潮4种类型。

我国渤海、东海、黄海地区多数为半日潮型,比如连云港、青岛、等。渤海地区潮型为全日潮。北部湾是最典型的全日潮海区。

不同的潮段(涨潮、退潮、平潮)有不同的施工效果,根据当地水文条件,合理安排

2、基床断面测量:

抛石前应按照抛石点对抛石量进行简单估算,在海抛施工过程均匀布置下抛,抛石严格遵守“宁低勿高”的原则,边复核设计标高边调整抛石位置,避免漏抛超抛。基床抛石每层厚度控制在2米以内,以保证基床夯实质量为准,试验段夯实后对夯实的量计算抛石量,确保抛石顶标高、顶部宽度不超设计及规范要求范围。施工过程中应对抛石数据进行严格记录,包含水深、水位数据的测量记录,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组织一体化。

3、抛石质量控制:

严格按要求对进场石料进行验收,抛石前一定检查基槽,处理显著变动部位。对基槽底含水率、回淤沉积物厚度不满足要求处清淤处理。

设立正确导标,确保基床平面位置的尺寸准确可靠,尤其对于基床顶宽控制不应小于设计宽度,抛石按照宁低勿高的原则抛填。

抛填施工应粗细抛结合,距离顶层约0.6米时应进行细抛,粗抛控制高差范围在上下0.3米,细抛控制高差在0至0.3米内。

码头水下部分平面定位全部采用GPS进行定位,水上部分全部采用全站仪定位,高程控制自基床整平分项起全部使用水准仪。

结束语

水下施工是抛石作业的最不利因素,因此了解当地水文特点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条件,了解当地潮汐在不同季节的规模,按照阴历每月潮汐的周期规律安排施工,辅以有效的水运工程建设定位技术,才能大大提高水下抛石精度,节省大量材料费用,确保工程项目完美履约。

参考文献:

[1] 张弘鑫 胡炜宁 许平凡 陈禺涵 重力式方块码头基床处理的施工技术[J].珠江水运,2022,(12):51-62.

[2] 刘佳 胡林生 房伟 李朦 连云港赣榆港区某码头基床顶高程的确定[J]. 港工技术,2023, (06):120-131.

[3] 刘全兴 刘新明 陈嘉轩,杨海波,贾一博,佘博,桑明崎,重力式码头基槽开挖及抛石基床设计优化[J],港工技术,2021,(02): 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