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李氏安神饮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3

针灸配合李氏安神饮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李德华  林佳  朱瑞增  田秋佳   唐燕

大庆市中医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探究针灸配合李氏安神饮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04月至2024年04月大庆市中医医院脑病科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针灸配合口服李氏安神饮,对照组口服李氏安神饮。比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治疗8周后、治疗12周后及治疗16周后观察患者的主要疗效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程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评分差异不大(P>0.05);而治疗后的第2周、4周、6周、8周、12周及16周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结论:针对痰热内扰型失眠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李氏安神饮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负面情绪,效果理想,建议推广。

关键词:针灸;痰热内扰型;李氏安神饮;失眠;疗效

目前,西医对失眠的治疗主要以催眠、抗焦虑的药物为主,虽对睡眠能够产生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患者也容易对药物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不利于病情的康复【1】。中药与针灸都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常见手段,也是重要方式,二者均操作简单,也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加上针药结合在治疗疾病方面可以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因此,目前临床中应用针药治疗的方案较为广泛【2】。在此背景下,笔者选取2023年04月至2024年04月大庆市中医医院脑病科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针灸配合李氏安神饮治疗该类型疾病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04月至2024年04月大庆市中医医院脑病科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共60例,所有的患者在入组前均知晓研究内容,承诺愿意配合治疗,并签订同意书。本次研究中排除了有感染性疾病及对本次应用药物过敏的患者。其中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为(49.21±3.16)岁;病程2~18天,平均病程为(9.34±1.27)天。观察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4~66岁,平均年龄为(49.74±3.25)岁;病程3~16天,平均病程(9.11±1.05)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一用李氏安神饮治疗,药方:夏枯草15g,清半夏25g,浙贝母20g,苏梗10g,百合15g,茯神35g,夜交藤35g,合欢花15g,栀子15g,五味子10g,龙骨(生)50g,淡豆豉15g,淫羊藿15g,薏苡仁(炒)35g。中药饮片来自大庆市中医医院中药房,并用煎药机水煎,200ml/袋,真空包装,每天1剂(2袋),嘱患者早晚饭后半小时,分两次温服。每天1剂,连续服药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针灸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选穴:神门、内关、百会、安眠、中脘、丰隆、内庭。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治疗。针具规格:0.30*50mm。神门直刺0.3-0.5寸,内关直刺0.5-1寸,百会平刺0.5-0.8寸,安眠斜刺1寸,中脘直刺0.5-1寸,丰隆、三阴交直刺1-1.5寸,内庭直刺0.3-0.5寸。所有腧穴均只针不灸,捻转泻法,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治疗 后休息2d,连续治疗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治疗8周后、治疗12周后及治疗16周后观察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程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PSQI评分总分21分,得分越高,证明睡眠质量越差;中医证候积分,总分24分,包含的症状有胃脘胀痛、心烦不宁等,得分越高,证明症状越严重;焦虑与抑郁总分100分,得分越低,证明焦虑与抑郁的程度越轻。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X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秩和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

2.1 不同时间段的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PSQI评分差异不大(P>0.05);而治疗后的第2周、4周、6周、8周、12周及16周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段PSQI评分比较(分,

时间

对照组(30例)

观察组(30例)

t

p

治疗前

18.21±1.32

18.37±1.05

  0.520

0.605

治疗2周后

17.31±2.04

15.27±2.18

  3.742

0.000

治疗4周后

16.49±2.64

14.45±1.38

3.751

0.001

治疗6周后

14.89±2.37

12.52±1.49

4.637

0.000

治疗8周后

12.53±1.68

10.74±2.35

3.394

0.001

治疗12周后

10.92±2.64

8.62±1.09

4.411

0.000

治疗16周后

7.62±2.36

5.07±1.32

5.165

0.000

2.2 不同时间段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不大(P>0.05);而治疗后的第2周、4周、6周、8周、12周及16周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段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时间

对照组(30例)

观察组(30例)

t

p

治疗前

21.06±2.06

21.32±2.82

0.408

0.685

治疗2周后

20.63±1.13

18.63±1.96

4.842

0.000

治疗4周后

18.35±1.27

16.52±1.19

5.759

0.000

治疗6周后

15.63±2.17

14.38±2.37

2.131

0.037

治疗8周后

13.85±2.08

11.39±1.31

5.481

0.000

治疗12周后

11.54±2.16

9.33±1.07

5.022

0.000

治疗16周后

8.52±1.98

6.07±1.65

5.207

0.000

2.3 不同时间段的焦虑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焦虑程度评分差异不大(P>0.05);而治疗后的第2周、4周、6周、8周、12周及16周后,观察组的焦虑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不同时间段的焦虑程度评分比较(分,

时间

对照组(30例)

观察组(30例)

t

p

治疗前

89.63±4.94

89.39±4.05

0.206

0.838

治疗2周后

85.37±5.14

82.06±4.58

2.633

0.011

治疗4周后

79.11±4.14

76.35±3.09

2.926

0.005

治疗6周后

73.32±3.52

71.25±4.08

2.104

0.040

治疗8周后

65.25±4.08

61.03±3.82

4.136

0.000

治疗12周后

56.39±3.87

50.11±3.76

6.375

0.000

治疗16周后

48.28±3.14

40.06±2.71

  10.855

0.000

2.4 不同时间段的抑郁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抑郁程度评分差异不大(P>0.05);而治疗后的第2周、4周、6周、8周、12周及16周后,观察组的抑郁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不同时间段的抑郁程度评分比较(分,

时间

对照组(30例)

观察组(30例)

t

p

治疗前

85.36±4.92

85.47±4.28

0.093

0.927

治疗2周后

80.34±4.07

77.08±3.54

  3.310

0.002

治疗4周后

75.46±3.82

71.05±4.71

3.983

0.000

治疗6周后

69.63±3.75

65.14±3.97

4.503

0.000

治疗8周后

64.32±4.08

60.11±4.24

3.919

0.000

治疗12周后

59.41±3.52

55.18±3.85

4.441

0.000

治疗16周后

49.12±4.18

41.36±3.81

7.515

0.000

3.讨论

失眠对病人来说是一种主观感受,主要表现为夜间入睡困难、噩梦较多、眠后易醒等现象,而白日又感觉头昏脑涨、全身无力、精神萎靡等不适症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临床中失眠患者的病例数是越来越多。中医认为失眠主要是患者由于情志、饮食失调而造成了痰热内生、阴不敛阳、肝郁脾虚、时寐时醒等问题,所以中医认为,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患者主要以宁心安神、清热化痰为主。

笔者选择的李氏安神汤中,方中的夏枯草、清半夏、浙贝母,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苏梗能够疏肝理气,燥湿化痰;茯神、百合、夜交藤、合欢花、龙骨(生)应用于此方中可以起到镇静安神、固精止遗、平肝潜阳的功效;茯苓、清半夏不仅能够起到健脾的功效,同时也具备燥湿化痰的价值;栀子、薏苡仁(炒)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的功效;淫羊藿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4-5】。所有的中药材结合在一起可起到清热化痰、安神宁心的功效。对照组的患者单一采用李氏安神汤治疗,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虽然对失眠的治疗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体效果与观察组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分析原因主要是观察组患者除过服用中药后,还进行针灸治疗,如选择的神门穴、内关穴是具有宁心安神、止痛的作用;百会穴具有开窍醒脑的作用;安眠穴具有宁神镇痉醒脑,提升精力的功效。而针药结合治疗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功效,促使治疗效果加倍,继而可以快速的使患者的病情转归。

综上所述,针对痰热内扰型失眠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李氏安神饮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负面情绪,效果理想,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焦久存.清热安神汤联合失眠三针治疗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8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1):44-45.

[2]焦久存.三黄安神汤对脑梗塞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疗效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4,29(4):20-22.

[3]郝晓博.三黄安神汤联合艾灸治疗脑梗塞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6):1-2.

[4]焦久存.艾灸联合三黄安神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疗效分析[J].陕西中医,2015,36(2):220-221.

[5]张良芝,常学辉,杜萌萌.安神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临床疗效[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7):1422-1424.

科研编号:zdy-2023-59


[1]根据观察指标进行修改

[2]根据1.3观察指标进行修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