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袁瑞芳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 江苏 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效果。方法:以202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产科实习的52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给予26名常规组护生传统护理教学,给予26名实验组护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对比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生的各项考核成绩显著较高,产妇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结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产科护理教学质量与产妇满意度。

[关键词]产科;护理教学;建构主义理论

有学者分析发现,影响产科护理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在于护生信念感较低、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少等[1],护生往往只能被动学习知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强调教学要充分发挥出情境、协作、对话等方式的积极作用[2],尽可能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3]。本次研究分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到我院产科实习的52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每组各26名,其中,常规组护生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0岁,最大25岁,平均(23.17±0.92)岁,11名为本科文化程度,15名为大专文化程度;实验组护生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9岁,最大24岁,平均(22.89±0.85)岁,10名为本科文化程度,16名为大专文化程度。两组护理实习生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传统护理教学,首先由带教老师拟定教学大纲,护生自由分组,学习产科专业护理知识、经典病案等,采用多媒体、示范教学等方法,然后分配给倒班护士一对一实施带教,将理论充分联系实际。

研究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首先是理论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具体情境和学习目标,重点围绕产科护理学习目标建构教学框架,结合院内真实病例为护生讲解不同妊娠阶段的护理内容、注意事项、护理目标等,帮助护生构建清晰的学习思路,引导护生更好的投入到情境学习中,可以用到的教学情境有问题情境、生活化情境等,举例:一名已经出现分娩征兆的产妇入院,应该怎样护理?其次是实践教学,将产科实际护理要点融入已经建构的知识体系,要点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入院常规护理;②测量体温、血压、体重及脉搏;③已经出现分娩征兆的产妇可通过直肠指诊了解宫口情况;④已经出现流血征兆的产妇不能手诊,可采取其他检查方式;⑤详细记录产妇既往病史,完善病例,重点记录是否有感染或传染性疾病,完成床位分配;⑥分娩结束后的产妇同步给予新生儿护理;⑦产妇及家属健康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整个过程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带教老师作为引导者,将必要的知识点、线索等提供给学生即可。

1.3观察指标

考核成绩:采用院内自制的呼吸科护理考核试卷,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病例书写、综合素质,单项25分,共计100分,分数越高带教质量越高。

产妇满意度:包括基础护理、围术期指导、新生儿护理、态度及责任心四个方面,在产妇出院时匿名完成满意度调查,统计满意人数。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性。

2.结果

2.1考核成绩

实验组护生的各项考核成绩显著较高(P<0.05),见表1。

1两组考核成绩对比[,分]

组别

n

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

病例书写

综合素质

总分

实验组

26

23.27±4.35

22.51±3.58

22.76±2.84

20.67±3.99

86.64±5.78

常规组

26

20.69±3.17

20.32±1.76

20.05±4.52

18.72±2.40

80.91±5.36

t

-

2.444

2.799

2.589

2.135

3.706

P

-

0.018

0.007

0.013

0.038

0.001

2.2产妇满意度

实验组产妇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见表2。

2两组产妇满意度对比[n(%)]

组别

n

基础护理

围术期指导

新生儿护理

态度及责任心

实验组

26

1973.08

1765.38

2076.90

2284.61

常规组

26

1142.31

830.77

1142.31

1557.69

-

5.042

6.240

6.470

4.591

P

-

0.025

0.012

0.011

0.032

3.讨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相关研究认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完全依赖与老师,老师只能起到引导、辅助作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均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4],通过构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次研究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于产科护理教学中,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带教,护生的考核成绩与产妇满意度显著提高,分析可能是因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最大程度激发了护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护生足够的实践操作空间和时间,更加尊重护生自身的学习经验,着重强调激发护生的学习情感

[5],真正做到以护生为主体,同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沉闷、严肃的氛围,通过搭建情境为学生营造更加灵活、自由的学习环境,进而最大程度激发护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芒,李慧敏,陈运香,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考联动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3,38(15):1-4,21.

[2]王冰飞,赵岩岩,陈春宁,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验教学对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及学习倦怠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2):286-289.

[3]周慧敏,周慧芳,付蓓,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案实施及评价[J].护理学杂志,2022,37(7):58-61.

[4]李晓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22,8(24):230-234.

[5]许婷,张宗霞,袁成雪,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结合PBL教学在消化内科新入职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2,21(7):94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