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分享性行为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浅谈幼儿分享性行为的研究

许平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中心幼儿园312000

摘要: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共享行为会逐步增强;男女生之间的共享行为并无明显差别;孩子们对于不同的物品有明显的共享偏好,比如他们更愿意与自己辛苦得来的奖励分享,其次是心爱的玩具,最后才是偶然得到的食物。基于这些结论,我们在此提出了一套针对孩子共享行为的教育方案,旨在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分享性行为 策略 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一)分享的涵义

共享意味着把东西给其他人使用而不独占,这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解释。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了其他人的利益工作,同时也在享受他人的努力成果。这种互惠关系可以被视为是真正的共享精神——"我为他人付出,他们也为我付出"。学会分享并且喜欢分享是一个人品德的重要体现,对于塑造良好的个人习惯及选择价值观具有正面的推动力和导向力。

(二)分享行为的涵义

共享行动构成了人类行为进化中的关键部分,这有助于维持人们间的和谐共处,常常被视为具有高度的伦理意义。共享行动可定义为一种社交行为,也是孩子社会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班级幼儿分享行为的缺乏现象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幼儿园孩子存在着分享行为不足的问题。四到五岁的小孩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意识到他人的看法与差异,也不能主动站在他人视角去看待问题。

二、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4一5岁幼儿的心理特征

在这个阶段,也就是四到五岁的时候,我们处于幼儿教育的中级阶段,同时这也是幼儿园班级的适龄范围。在此之前,四岁以下的孩子仍具有一些早期教育的特征;而从四岁之后,他们的心理发育会呈现出显著的变化。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成长速度要快于三至四岁期间。对于四到五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智发展质量上的转变,主要是由于对认知活动和行动的有意识性的提升变得更为突出。具体的体现包括: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二)认知因素

对于三到六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过程主要依赖于对形状、色彩和声响的理解,而非通过与他人的言语互动获取的信息。此外,他们对感知的控制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这使得他们在四五岁时能开始主动地引导自身的感知行为并学会如何观察事物。

(三)情绪因素

四到五岁的小孩通常充满活力且好奇心旺盛,他们已逐渐适应并喜欢上了身边的小伙伴们。许多心理学专家均认可情感对于儿童心智活动的推动力和协调力的重要性。

(四)榜样的影响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在教授孩子们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对于孩子的分享行为给予积极肯定或赞美,可以极大地激励他们继续这种行为,并且其他的孩子也有可能受到鼓舞去付诸实践。

三、4一5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

四岁的孩子没有共享理念和实践的行为倾向,这是由于他们的年纪特征所导致的,因此难以满足其他人的需要或掌握必要的社交技巧来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

四、当代幼儿园的共享行为和培育策略

社会进化、科学创新使得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更需展现出协作共享的能力。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梭利博士曾经强调:虽然不能直接教授年幼的孩子"耐心"这一美德,但他们可以在实际的环境中学会它。事实表明,唯有通过合适的指导方式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并培养他们的分享意愿,才有可能让他们形成稳定的、有序的分享习惯。这正是让孩子自然地养成分享的行为的关键所在。

我国的学龄儿童缺乏分享行为,因此各大中小幼儿园都在进行幼儿的分享性行为。在幼儿园里,每个班级都在进行分享。但是,大家都只是形式上的,没有真正让幼儿从内心发自真实的分享。这种盲目的分享方式不仅没有提高儿童的分享品质与道德感,还大大加深了幼儿的厌恶心理。那么家长和幼儿园应如何帮助幼儿树立分享意识呢?

(一)提高教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儿童共享行为的重要意义,但在理解其内涵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同时在引导他们的方法上也有所缺乏。我在实践中遇到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沟通,并且定期的组织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来让理论和现实更加贴近,以此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从而为我们执行这个项目提供了稳固的支持基础。

(二)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温馨气氛。

人类依赖于生活和发展所需的各种条件,包括物质、社交和心理因素的总和,这些构成了我们的环境,也是孩子们成长的基础。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他们对周围环境的互动和参与。最近两年里,我们的幼儿园环境设计不论是在其内涵、色调、图像或趣味感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风格。

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孩子们的心中,教师拥有极高的威望,他们的行为和言语都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他们。因此,构建一个轻松、和谐且平等的师生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教师的指导、赞赏的目光、微笑的面孔和友善的点头等,都能给幼儿带来巨大的激励,从而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合作与分享行为,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地、自发地展现出合作与分享的态度。

温馨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个环境就是他们成长所需的各种资源。他们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产生并执行他们的行为。显而易见的是,优质的环境对培养孩子的协作与共享能力起着关键性的影响。

儿童的共享行动并非自发产生,父母通常无需强制他们参与共享活动。一旦家长遇到某一特定阶段出现的问题时,不如先问一下自己,如果你身临其境,你会不会毫不犹豫地拿出物品与人共享?家长必须始终牢记,只有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因为分享带来的自身和他人的喜悦,并且享受这种由他人的愉悦引发自身的幸福感,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形成健康向上的共享理念。

五、结论

在班级幼儿中进行分享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是可以实施的,但是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以促进分享品质的不断提升。为他们提供分享练习的机会,进行实践训练,让他们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在分享教育中,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重视教师保育员的榜样力量和正面教育,这对于影响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家庭与幼儿园的有效配合也是教育成败的决定因素,我们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避免幼儿产生两面不同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李幼穗,赵莹著.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2008年4年 

[3]梁志燊编著.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