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特异性及影像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特异性及影像学分析

王玥莹

(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放射科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1)

【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特异性及影像学意义。方法:2021.01.01-2023.10.24,筛选80例样本,给予核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检查效果。结果:DSA检查确诊(阳性)60例(75.00%),未确诊(阴性)20例(25.00%);MRI检查灵敏度90.00%;特异度80.00%;准确度87.50%。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特异性及准确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脑梗死;影像学分析

脑梗死是临床中多发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后常表现为痴呆、精神异常、神经功能紊乱,以及认知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为此,临床中对这类患者需要尽早、准确地诊断,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以提升其临床治愈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1]。临床中对这类患者的检查,常以CT、MRI等影像学技术为主要手段,在使用中发现,MRI对患者软组织有更高的分辨率,并且不需要依靠造影剂,就能清晰地分辨患者病灶形态、边界、分布等情况信息[2]。基于此,本文将对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特异性及影像学分析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21.01.01-2023.10.24,筛选80例疑似脑梗死患者,对其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53~81岁,平均(67.58±7.2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78h,平均(41.36±5.72)h。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器械由飞利浦公司提供。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其头部放置软垫,叮嘱患者保持体位,随后对其进行常规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扫描参数:层厚5mm,层距6—8mm,阵距255×255;再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根据患者的体重,为患者静脉注射适量碘佛醇注射液,注射1min后,依据T1WI序列进行增强扫描。T1WI扫描期间参数:回波时间25-30ms,重复时间600-700ms。

1.3 观察指标

诊断效能:以DSA为“金标准”,判断MRI检查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特异度=真阴性/(假阴性+真阴性);准确度=(真阴性+真阳性)/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用SPSS20.0分析数据,(±s)用以描述所有计量资料,行t检验;[n(%)]用以描述所有的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诊断效能

80例疑似脑梗死患者中,DSA检查确诊(阳性)60例(75.00%),未确诊(阴性)20例(25.00%)。

MRI检查:灵敏度=54/(54+6)=90.00%;特异度=16/(16+4)=80.00%;准确度=(54+16)/80=87.50%。

见表1。

表1:诊断效能[n(%)]

DSA

MRI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54

6

60

阴性

4

16

20

合计

58

22

80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病情危急,需要及时、有效地检查,对其病情进行评估,以提升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并为其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3]。使用MRI检查,取得较高的诊断效能,其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脑组织细胞核中的氢元素与脑组织之间的共振进行记录,使病灶更加明确,将脑细胞活动的具体信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阳性58例(96.67%),阴性22例(36.67%);灵敏度90.00%;特异度80.00%;准确度87.50%,这一结果可以看出,MRI在脑梗死患者的检查中准确性更高,且更加具有特异性。分析其原因:MRI在检查中,对软组织有更高的分辨率,检查中对病灶扫描更加精细,能够清晰地显示更加细微的病灶特点,这对于临床中细微病灶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其诊断的准确性更高[6]。同时,在进行检查中,MRI可对病灶进行全方位的扫描,进而能降低患者微小病灶漏诊等情况,进一步提升其诊断价值[7-8]。MRI在临床应用中,也有不足之处,其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并且检查费用较高,因此,其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结合患者家庭经济情况,以及患者具体病情等进行选择[9-10]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的准确性更高,可为患者后续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圣勇.磁共振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像学特点分析[J].大医生,2023,8(11):116-118.

[2]张亮,代向党,王赢,等.98例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MRI影像学类型分布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2,30(1):49-53.

[3]胡海涛.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和MRI检查的检出率及临床影像学表现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6):1017-1020.

[4]林元锋,周宝玉,温满盈.64排CT与1.5T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5):912-915.

[5]曹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CT及MRI影像学价值分析[J].系统医学,2021,6(14):117-119.

[6]潘兆鹏.颅脑CT,MRI检查用于脑出血诊断的影像学特点及病灶定位准确率分析[J].吉林医学,2022,43(6):1638-1639.

[7]吕亚洲,耿巧玲,杨红.MRI常规扫描及DWI诊断小儿自发性脑出血的价值及影像学特点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4):17-20.

[8]程娟,胡伟,王国平,等.延髓内侧梗死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及其责任血管影像学特点的初步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1,18(10):713-719,F0003.

[9]杨昊睿.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T与MRI诊断效能及影像特征分析[J].哈尔滨医药,2022,42(1):93-95.

[10]可现棉.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影像特征及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22):3972-3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