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郑雅文

天水市伏羲中学  741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要不断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保障学生能有效地接收知识,并培养其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初中生物教学中,本身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的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客观的距离,当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匹配学生的思维特征时,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质量不佳,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师生之间缺乏深入思考都严重影响了学科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有着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但同时也要寻求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生物教学;整合

引言: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其普遍。考虑到许多知识无法具象化直观的进行呈现,教师会运用信息技术,通过电子模型、生动视频等,将知识尽可能以符合学生思维特征的方式进行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通过生物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降低学习难度,保障教学质量与效果。但对当下的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现状进行分析,二者在相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方式方法不科学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讨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有效整合的必要性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提高学习效果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开展课前预习,通过预习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探究,使学生更好的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的内容。现阶段中学生物教学中,许多学生虽然有着预习的意识,但在预习过程中却面临着任务不清晰、方法不科学的问题,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预习,在课前利用微课、微视频等罗列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完成对对应的预习任务,可以使学生养成带着任务预习的好习惯,也可以在预习阶段完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运用信息技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中学阶段的生物知识虽然有着较强的系统性,但也存在着抽象性突出的特征,学生需要记忆知识,又要理解知识。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机械的讲解,仅仅以教材呈现知识,通过口头讲述或者直接讲解的方式对于知识进行梳理,很难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生物与生活相联系,在课堂中借助于项目案例、探究任务等引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生物知识的交互性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多感官刺激,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中学阶段的生物知识有着完善的逻辑与系统,但大多数学生仅仅只能有效理解基础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更高层次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则较为困难。重难点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手段,运用信息技术,在教材知识理解之外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直观呈现知识,同时也通过动画、微视频等对于知识进行逻辑的梳理、内容的辨析,在现象呈现的同时发挥信息技术直观性的优势,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措施

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生物教学要注重方式方法,为了加强二者的整合、保障教学质量,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也要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思维,不断挖掘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虚拟实验室等工具,可以更好地展示生物学知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情境的创设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在中学生物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直观生动的特征,创设出多种形式、丰富内容的教学情景。

情境创设作为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仅仅依赖教师采用口头描述的方式创设情境存在着真实性、感染性缺乏的问题。信息技术支撑下,教师创设情景可以借助图片、在准确把握情景与生活相联系的原则基础上,通过情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解生态平衡内容时,为了使学生理解生态循环下动植物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捕杀案例,通过动物捕杀、植物砍伐后造成的严重生态后果,使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把握各种生物在生态平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二)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实验

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实验。生物教学中实验操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生物知识的科学认知。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虽然学校仍然会开展生物实验,但由于场地设备有限,实验的展示效果、所能展示实验的类型都不完全。在信息技术支撑下,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信息呈现的丰富性特征,借助信息技术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很难亲自参与进行的生物实验,突破实验教学的时间空间。

例如在讲解生物的生长发育时,考虑到生长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学生也很难全过程的跟踪到生物的发育。现有条件很难支撑学生完全的观察生物现象、了解生物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生物发育的全过程,应用动画、视频等,使学生对于发育的特征发育的过程有着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内部的讨论,通过不同阶段发育图之间的对比,在学生对其进行观察深入探讨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实验的细节,也理解实验中的生物原理、生物现象。

(二)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根据不同的教学场景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极其突出,但在生物教学背景下可能由于理念使用上的不恰当,出现信息技术滥用或者信息技术无法发挥价值的问题。生物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选择有效的信息元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更加有效地展示生物知识。

在生物课堂应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接受情况,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选定素材,呈现知识。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反馈,把握教学节奏的同时,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寻求改善的策略。

比如在动物运动教学中,教师要对于学生该板块的知识接收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考虑到知识学习的要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动物运动形式,通过模型辅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反馈。学生对于知识一知半解或者所展示的图片视频很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时,教师要及时的调整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适当的穿插案例分析、实物展示、实际操作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方法的融合应用保障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虚拟仿真、AR、VR等技术极大地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于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生物教师要把握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必要性,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借助信息技术演示实验,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理念,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演示方法,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有效融合,呈现出高效率的精彩课堂,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榜乾.刍议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有效整合[J].时代教育,2014(12):1.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2.163.

[2]刘华.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1(32):2.DOI:CNKI:SUN:ZJCA.0.2011-3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