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科技创新体系人才链布局现状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嘉兴市科技创新体系人才链布局现状及对策研究

倪秧李宏业

浙江省科技交流和人才服务中心

摘要:嘉兴市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围绕微电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产业方向,以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发展需求为基础,做优“引育用留”人才全链条,全力构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生态。本文对嘉兴市科技创新体系人才链布局现状进行描述,并结合案例研究提出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嘉兴市;科技创新体系;人才链布局

1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2023年浙江省科技厅发布《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未来五年,浙江省将以创新深化为战略核心,以强化甄略科技力量为引领,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支撑力为关键,全力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打造三大科创高地升级版,构建浙江省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315”科技创新体系中,“3”指的是“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15”则是15大战略领域,其中新材料领域包含精细化工与复合材料、功能材料、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海洋与空天材料和双碳与环保技术5大战略领域。“315”科技创新体系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7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建设取得更大突破,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体系化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大幅提升。

2现状描述

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政策、集聚资源,全力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实施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深根计划”,启动建设湘家荡、天鹅湖等科创湖区,南湖实验室、南湖研究院等一批创新载体相继落户,浙大海宁国际校区、中科院浙江研究院等创新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3.4%,入选“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荣获全省首批“科技创新鼎”。2022年7月,嘉兴市为加快构建产业体系新格局,聚力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发布《嘉兴市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1个全球性、3个全国性、5个长三角区域性产业集群为核心打造“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这里“1”指的是立足桐乡新材料产业基础打造全球性新材料集群,目标是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围绕建设标志性产业链,聚力发展以“2+2”为重点的产业领域。具体指2个高性能材料,即高性能动力电池材料和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2个功能材料,即前沿材料和电子信息材料。计划到2025年,桐乡新材料产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30亿元,集聚世界500强或全球行业前10强企业3家以上,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全球性新材料集群。2022年,嘉兴拥有规模以上新材料领域企业702家,涵盖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性材料和前沿性新材料等领域;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06.14亿元,产业规模居浙江省第一,占浙江省的25%,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中占比达18%。可以说,嘉兴市新材料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并将新材料产业培育发展摆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

在“315”科技创新体系下,嘉兴市在新材料领域的人才工作可从以下几点继续发力。一是进一步打造高能级科研载体。平台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大力发展能承载新材料领域人才的大院名所和科技企业,打造人才“聚宝盆”,才能有效的吸引、培育、留住人才。二是进一步加强高端人才引育。人才引领驱动,行业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通过打造高层次人才池,可以有效实现新材料领域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三是进一步提升人才国际化程度。与上海、深圳等地相比,结合嘉兴市加快城市国际化的总体要求和国际化人才的实际需求,国际化的载体平台、国际化的人才引育发展要素供给还是存在进步空间。

3案例分析与对策研究

新凤鸣集团在材料领域已经有一定的地位,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着不足:1. 缺乏青年高端科研人才,企业需要这一批人才对企业注入一道创新的新鲜血液,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带领企业走向更高的位置;2、人才管理较传统,缺乏创新性人才引留方法,这为人才流失留下安全隐患。这些因素对于新材料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影响:创新活力不足,不能跟上最新创新技术信息,阻碍了创新技术、产品的更新迭代;增加了新材料领域的人才流失速度。因此一方面建议企业加大对新材料领域青年人才的引进、更新人才管理办法;另一方面希望地方政府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为企业留住人才保驾护航。

对于桐昆集团在新材料领域的不足,尽管集团已设立浙江桐昆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并在新材料领域进行了一定的研发和创新,但仍需面对一些挑战。一方面,可能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高端新材料领域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可能还需要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这些因素对桐昆集团的人才队伍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桐昆集团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通过打造重点平台吸引人才,畅通渠道培养人才,以期走出一条以人才引领企业、以产业集聚人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此外,集团还响应国家《新材料人才规划》的六大政策措施,包括统筹推进“人才、团队、项目、基地”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发挥国家科技计划培养新材料领军人才的作用等。建议地方上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尤其是对高端新材料领域的专业人才。同时,集团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最后,也应关注并积极响应国家的人才政策,利用国家政策支持,推动集团的新材料领域发展。

天通与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嘉兴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全面实施资源共享、协同育人。在员工培训、技术创新、实训基地共建、师资共建等多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和交流。与浙江大学联合共建浙江省新型信息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新型半导体信息材料、新型磁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光电和磁光功能信息材料和信息材料制备与表征新技术四个方向,成功开发出功率型高频宽温低功耗软磁铁氧体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和企业产业优势,实现科研成果有效落地。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设本科、大专班,通过理论与实战相结合,培养出一大批材料学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的人才。

嘉兴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等12家创新载体,推动与1500多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嘉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兰钧新能源通线当月产值破亿,嘉芯半导体等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数慧云巷项目基础施工即将完成,富涌电子项目所有土建工程已竣工;平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引进了瑞士欧拓、德国蒂森克虏伯等8个全球汽配百强企业和长城汽车整车项目,形成了“研发—零部件—整车—智能网联服务”完整产业生态;乌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携手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合作共建重大战略科创平台——乌镇实验室,赋能前沿材料产业链,推动与桐乡本地企业研究机构强强联合,加快产业战略转型。

参考文献

[1]吴家宏.涵养“三心”打造红船旁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访嘉兴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张永芳[J].职业,2023,(14):4-8.

[2]张敏.浙江嘉兴:“五式”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J].中国人才,2023,(07):80.

[3]校企深度产教融合共育卓越应用型人才——嘉兴学院轻化工程系开展系列“皮·革技术交流周”[J].北京皮革,2023,48(07):73.

[4]云影.第十三届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湘家荡科创人才发展互联大会在嘉兴召开[J].卫星应用,2023,(06):60.

[5]浙江嘉兴南湖:推出初创企业成长指数精准扶持人才项目[J].中国人才,2023,(05):66-67.

[6]张晓恩,王琳.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嘉兴民营企业创新人才引育机制研究[J].江南论坛,2023,(03):39-42.

[7]谢正霞,贺成龙.高校建筑类专业BIM应用型人才多元融合培养模式研究——以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23,35(02):134-139.

[8]蒋丽霞.文旅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共育非遗人才新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22,6(06):46-51.

[9]韩瑛,郭亮玺,沈晓莉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促进嘉兴市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研究[J].今日科技,2022,(08):66-68.

[10]常虹.“1+X”证书制度下高职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福建轻纺,2022,(05):14-17.

[11]马雪莲.加强交通运输系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以嘉兴市交通运输系统为例[J].现代企业,2022,(05):73-75.

[12]何琳.高科技企业的创新与营销人才的培养——以浙江嘉兴市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2,(07):101-103.DOI:10.16834/j.cnki.issn1009-5292.2022.07.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