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中长导管与留置针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外周静脉中长导管与留置针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对比研究

谢君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目的探究外周静脉中长导管与留置针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不同效果。方法:选取于2023年2月~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骨科住院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6例。对照组应用留置针,实验组则使用中长导管,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出现并发症,实验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相较于留置针,对骨科住院患者使用外周静脉中长导管效果更佳,可提高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痛苦,同时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及并发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外周静脉;中长导管;留置针;骨科;住院患者

在骨科住院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给予静脉内液体输注、药物治疗以及监测等支持性治疗。在这些情况下,外周静脉中长导管和留置针被广泛应用作为静脉通路的选择,其作用旨在提供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以满足患者术后的治疗需求,促进康复进程[1]。然而,外周静脉中长导管与留置针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选择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静脉中长导管与留置针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3年2月~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骨科住院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6例。对照组:男9例,女7例,年龄29~86岁,平均(58.63±1.74)岁;实验组:男8例,女8例,年龄31~88岁,平均(59.27±1.92)岁。相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可对比。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留置针,首先,在置管前的准备工作中,确保获得患者同意后,向其及家属详细解释操作的好处和注意事项,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同时,要按规范要求佩戴帽子口罩,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留置针和3M无菌透明敷贴。其次,选择上肢浅表静脉,避免下肢静脉,以免留置针脱出或湿润敷贴。优先选取粗直、充盈、弹性好、长度适宜的静脉,如前臂静脉。常用22号或24号留置针,确保完整包装、锐利针尖、套管完好。严格无菌操作,止血带位置在10cm~12cm处,消毒范围大于敷贴区域,消毒后待干。穿刺时需严格无菌操作,准备好必要用品,连接好输液管和留置针,明确穿刺位置后,在穿刺点上扎止血带并扩大消毒范围。取下留置针的保护帽,旋转针芯,以15~30°角进针,见出血后可适当降低角度[2]。固定好针芯位置后,将针套送入静脉,拔出针芯,使用3M敷贴固定位置,注意调节速度。对于不适宜使用肝素钠的患者,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

1.2.2 实验组

实验组使用中长导管,患者采用平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90°,测量肘横纹上10cm处臂围。在建立无菌区后,通过超声引导确定血管和穿刺部位,优先选择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最后选头静脉。穿刺时首选右侧,次选左侧,用酒精和碘伏消毒穿刺点周围。在超声定位下进行穿刺,见回血后插入导丝,松止血带,撤出穿刺针,然后插入导管至外露2cm左右,回抽见回血后冲洗导管并安装输液接头。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固定导管,标记置管时间和外露长度,最后用弹力绷带加压止血[3]

1.3观察指标

(1)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重复穿刺率和非计划拔管率。(2)统计患者出现的并发症(静脉炎、导管堵塞、渗出/坏死等),分别计算两组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分析,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则通过2检验进行处理,以%作书面形式呈现。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对比分析

实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 <0.05),数据见表1。

表1  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比较n%

组别

n

一次穿刺成功

重复穿刺

非计划拔管

对照组

16

13(81.25)

3(18.75)

4(25.00)

实验组

16

15(93.75)

1(6.25)

1(6.25)

2

7.143

13.333

P

0.008

0.000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两组均出现并发症,实验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数据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n

静脉炎

导管堵塞

渗出/坏死

总发生

对照组

16

1(6.25)

2(12.50)

1(6.25)

4(25.00)

实验组

16

1(6.25)

1(6.25)

0(0.00)

2(12.50)

2

5.128

P

0.024

3.讨论

在骨科住院患者中,外周静脉中长导管相较于留置针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首先,外周静脉中长导管能够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这对于患者来说意味着减少了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和不适。相比之下,留置针需要固定在患者身上,且容易移位或脱落,增加了再次穿刺的可能性,导致患者的痛苦和不适加剧。其次,外周静脉中长导管还能够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率。由于留置针的固定方式和位置限制,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容易碰撞到导管,导致拔管事件的发生率较高。而外周静脉中长导管的固定方式更为稳固,不易受到外力影响,因此非计划拔管率较低,有助于提高治疗的顺利进行

[4]。此外,外周静脉中长导管在减少并发症方面也表现出明显优势。尽管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静脉炎、导管堵塞等,但研究结果显示,外周静脉中长导管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留置针。这可能与导管固定方式、穿刺技术以及导管材料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外周静脉中长导管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留置针。它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治疗体验。

参考文献:

[1]荆麒颖.不同输液工具在骨科输注七叶皂苷钠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 25 (03): 93-95.

[2]李华峰.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 26 (16): 105-106.

[3]陈燕,索莉娜,董鹤.分析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 (A0): 283+285.

[4]董建.骨科住院患者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满意度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52):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