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内膜炎对宫腔粘连治疗结局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慢性子宫内膜炎对宫腔粘连治疗结局的影响

张爱萍

临洮县南屏镇卫生院   甘肃定西 7305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子宫内膜炎对宫腔粘连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临床数据,将被诊断为宫腔内异位症(IUA)并接受了同步移植前基因型确认(TCRA)的患者群体定义为IUA组,共计394例。按照美国生殖医学会(AFS)的标准,IUA被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对照组则由宫腔镜检查显示宫腔形态正常的363例患者构成。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都进行了子宫内膜活检,并通过组织病理学和CD13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来评估着床能力(CE)状况。本研究旨在探究CE的发生率及其分级与IUA发生之间的关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IUAs的参与者年龄较大,且在妊娠频率、流产经历,包括化学性妊娠、人工流产、自然流产以及胎盘残留手术和子宫纵隔手术等方面显示出显著更高的发生率(统计学显著性,P<0.05)。通过实施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我们发现CE的确诊、过去的多次妊娠、人工流产历史、自然流产记录以及子宫纵隔手术史是独立增加IUAs风险的关键因素(P<0.05),相反,妊娠病史则表现出对IUAs形成的一种保护作用(P<0.05)。结论IUA患者中CE患病率明显增高,而CE的治愈率直接影响IUA患者治疗结局。

关键词:慢性子宫内膜炎宫腔粘连治疗结局

子宫腔粘连(简称IUA)是源于宫腔内创伤性手术造成的子宫内膜基层破坏和纤维化,可能导致宫颈或宫腔部分或完全闭锁,是妇科领域中普遍且对生育力造成严重影响的病症[1]。目前,宫腔镜下的宫腔粘连分解手术(TCRA)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尽管如此,文献报道的再粘连发生率仍介于3.1%至23.5%之间。因此,识别影响IUA治疗效果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对于优化手术后的宫腔修复和预后具有重大意义[2]。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考察了在IUA患者中并发CE的比例以及治愈率,旨在探究CE与其他可能的风险因素如何影响治疗结果,旨在为改善IUA患者的临床管理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回顾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临床数据,将被诊断为宫腔内异位症(IUA)并接受了同步移植前基因型确认(TCRA)的患者群体定义为IUA组,共计394例。

1.2方法

宫腔观察技术:资深医师在患者月经结束后3至7天期间执行宫腔镜评估和TCRA手术,术前全面检查以确保无手术障碍。对于IUAs的TCRA操作,由熟练的妇科专家在全身麻醉条件下进行。采用日本Olympus宫腔镜,遵循标准消毒程序和手术布设,常规妇科检查以确定子宫的位置和大小。设置宫腔膨胀压力在80至100 mmHg,流速在150至428 ml/min;使用7号扩张棒,随后插入6.5mm的治疗镜。微型剪通过宫腔镜的工作通道置入,从宫腔中心开始逐步切割粘连,逐渐扩大宫腔空间,并谨慎地向前推进,尽可能显露输卵管开口。

1.3观察指标

  对IUA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基本信息的搜集与评估,涵盖年龄、妊娠或流产历史,以及任何与IUA相关的医疗背景。比较两组中CE(特定疾病)的发生率以及其临床分级情况。同时,关注被诊断为CE的患者在抗生素治疗后的效果,以及IUA患者接受TCRA治疗的最终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IUAs的参与者年龄较大,且在妊娠频率、流产经历,包括化学性妊娠、人工流产、自然流产以及胎盘残留手术和子宫纵隔手术等方面显示出显著更高的发生率(统计学显著性,P<0.05)。通过实施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我们发现CE的确诊、过去的多次妊娠、人工流产历史、自然流产记录以及子宫纵隔手术史是独立增加IUAs风险的关键因素(P<0.05),相反,化学性妊娠病史则表现出对IUAs形成的一种保护作用(P<0.05)。

3讨论

近年来,生育策略的调整和婚前人工流产的普遍化,使得宫腔粘连(IUA)在生育年龄女性中的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这种病症源于子宫内膜非完全恢复,导致粘连复发率高且妊娠结局不佳,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构成了一项挑战。众多因素影响着IUA的发展,如病程长度、粘连类型、不同TCRA能量设备的选择、全面的术后护理路径、激素药物的应用以及生物材料的运用等。尽管炎症对IUA的形成起着显著作用,但关于C反应蛋白(CE)如何直接影响IUA治疗效果的研究却鲜见。因此,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旨在探查CE在IUA中的出现频率,深入剖析可能影响IUA发生和手术疗效的风险因素,期望借此优化病情评估和术后治疗决策,从而提升患者的预后

[3]

综上所述,当前的研究揭示了CE在塑造IUAD患者治疗结局中的关键角色。未经有效控制的CE现象可能导致IUAD患者二次粘连风险上升,特别是对于病情中度至重度的患者,及时根治CE可能有利于她们的宫腔结构复原。在IUAD手术过程中,我们强烈推荐实施子宫内膜常规活体组织检查,以尽早识别CE的存在,并对那些合并CE的患者实施标准化的治疗方案。这项研究深化了我们对宫腔粘连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理解,为宫腔粘连的防治策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艳蓉,王洪伟,符琴,等. 基于TLRs-NF-κB信号通路探讨抗生素药物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疗效及机制[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2):311-315.

[2] 吴小华,牛淑芳,赵婷婷. 不孕患者慢性子宫内膜炎宫腔镜评分系统的构建及验证[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52(1):46-53.

[3] 邢晓苑,李楠,刘文君,等.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因病机及辨治思路[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2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