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刘鹏 

泰安市泰山区房产管理服务中心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筏板基础因其独特的优势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筏板基础的特点和设计形式,接着详细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施工处理技术。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裂缝控制

1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筏板基础作为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在高层建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如水泥水化热、收缩变形等,导致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对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筏板基础概述

2.1筏板基础的特点

筏板基础具有基底面积大、承载能力强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分散和传递建筑物的荷载,适用于土质较差或需要承载大型结构的场合。同时,筏板基础还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能够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2筏板基础的设计形式

筏板基础主要分为平板式基础和梁板式基础两种形式。平板式筏板基础底板钢筋配置简单,施工方便,应用广泛。梁板式筏板基础包括基础筏板及地基梁,一般采用柱网布置方式,其底板可视为双向连续板。梁板式筏板基础结构刚度较大,但施工比较复杂,且需要降水及支护等配套设施。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

3.1水泥水化热

水泥水化热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导致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水泥与水发生反应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热量在混凝土内部逐渐积累,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截面厚度,使得水化热难以迅速散发到外界,从而在混凝土内部形成高温区域。当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部环境温度相差较大时,就会产生温度梯度,进而引发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开裂。为了降低水泥水化热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选用低热水泥、减少水泥用量、掺加矿物掺合料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化热产生的热量,从而减小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降低裂缝产生的风险。

3.2收缩变形

收缩变形是另一个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重要因素。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的蒸发和化学反应的进行,混凝土会发生收缩变形。收缩变形主要包括碳化收缩、硬化收缩和塑性收缩等几种类型。碳化收缩是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导致混凝土体积减小。硬化收缩则是由于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使得混凝土体积发生收缩。而塑性收缩则发生在混凝土初凝之前,由于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应力,从而引发裂缝。为了控制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使用减水剂降低水灰比、掺加膨胀剂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3施工不当

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不当操作也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浇筑速度过快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集中,振捣不密实则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空洞和弱区,养护不及时则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缩裂缝等。不当操作都会破坏混凝土的整体性,降低其抗裂性能,从而增加裂缝产生的风险。为了避免施工不当引起的裂缝问题,应该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同时,还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如使用振动器进行振捣密实、及时覆盖保湿养护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减少裂缝的产生。

4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

4.1优化配合比设计

优化配合比设计在预防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步骤涉及到对混凝土各组分的精细调整,以确保其达到最佳的性能状态。通过精确计算,可以减少水泥的用量,是降低水化热产生的热量的关键。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热源,减少其用量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从而减小温度应力,降低裂缝产生的风险。同时,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也是优化配合比设计的重要环节。掺合料不仅可以作为水泥的部分替代品,进一步降低水化热,还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抗裂性能。与水泥的复合使用可以产生更好的协同效应,使混凝土更加均匀、密实,提高其抵抗外部应力的能力。此外,加入适量的减水剂也是优化配合比设计中的关键步骤。减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即在保持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同时,减少其用水量。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还能进一步减少干缩裂缝的产生。通过综合应用措施,可以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设计出满足施工和使用要求的优质混凝土配合比。

4.2采用分层浇筑法

采用分层浇筑法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策略。核心思想是将整体的混凝土浇筑任务分解为多个较薄的层次,逐层进行浇筑,以确保每层混凝土都能得到充分的振捣和养护。通过严格控制每层的浇筑厚度,可以有效避免因一次性浇筑过厚而引发的温度梯度过大和收缩变形难以控制的问题。在实施分层浇筑法时,浇筑速度和振捣时间的控制尤为关键。过快的浇筑速度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和空隙无法及时排出,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而过长的振捣时间则可能导致混凝土离析,同样影响其均匀性和整体性。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准确把握浇筑速度和振捣时间。此外,层与层之间的衔接也是分层浇筑法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环节。为了避免出现冷缝和弱连接,施工人员需要确保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上一层的浇筑和振捣工作,从而实现层与层之间的无缝衔接。不仅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应力集中现象,还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

4.3加强温度监测与控制

加强温度监测与控制对于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至关重要。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因此必须对其内部的温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在关键部位埋设温度传感器,施工人员可以准确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动态,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一旦发现温度异常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开裂等严重后果。因此,施工人员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水进行喷洒以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或覆盖保温材料以减少温度散失。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温度应力,防止裂缝的产生。同时,制定合理的温度控制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环境和混凝土性能等因素,综合考虑温度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温度控制策略。通过严格执行方案,可以确保混凝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度问题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4.4做好养护工作

养护工作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至关重要。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覆盖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过快散失。同时,要定期洒水保湿,确保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防止因干燥而产生收缩裂缝。在规定的养护时间内,严禁人员踩踏和重物堆放,以免对混凝土造成损伤。通过细致的养护工作,可以确保混凝土充分硬化和达到设计强度,从而提高其抗裂性能和使用寿命。

5结语

总的来说,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对于确保建筑质量至关重要。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采用分层浇筑法、加强温度监测与控制以及做好养护工作,可以有效控制裂缝问题,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措施的综合应用,不仅能够保障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还能够提升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为现代房屋建筑的安全与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印锡平,李勇伟,宋康康,等.房屋建筑筏形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21,28(10):50–51,136.

[2]陈钰山.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20):168-170.

[3]陈样熙.高层建筑工程中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