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金晓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大营二小 053100

摘要:农村小学不同于城市小学,教学条件较差,学生缺少家长的陪伴,成长过程中家长不足的关心,所接受的教育不全面,对学生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因此,为改变现状,需要积极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力量,完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环境和温暖的成长环境。

关建词:农村小学 三位一体 协同育人 模式构建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在当前阶段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面停滞。因此,对于存在的不可抗因素,学校需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采取合理措施,推动"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一、“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教师对新教育观念认知缺乏,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以有效实现“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无法达到育人目标。另外,“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联动,但是在实际的育人模式构建中,乡村地区社会机构整体上公益意识不足,家庭方面表现为当前监护人年龄较大,缺乏育人意识老一辈认为孩子只要健康成长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因此,难以有效融入“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和实践中。最后,多数地区农村小学学生人数较少,导致"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应用缺少学生主体,对相关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

二、“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实践意义

构建实施"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能够充分协调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产生联动作用,促使社会以及家庭能够积极参与学生教育工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在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在家庭由家长进行管理教育,在社会由各个机构进行综合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现阶段,仍然有很多家长对学生灌输成绩高于一切的错误思想,导致学生只知道习。而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而通过“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学校和家庭进行积极的沟通,互相了解学生情况,为学校开展育人工作提供参考。学校引导家庭采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学生,从而实现多方正确教育,使学生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成长。

三、“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实践措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任务。”家庭教育因其自身特点与功能而对孩子发展起着独特作用,从而也使家庭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家庭教育是整个育基础与起点,而学校是教育人专门机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架起家校之间教育桥梁,畅通家校双向交流通道,才能共同完成好教育人任务。

(一)学校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学校教导是学生成才的主体,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导的主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坚韧树立以进展健康天性和健全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教育观,不仅要重视传授学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首先,学校需要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家规等课程,需要注意的是其中部分家规不符合现代生活实际情况,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对优秀的传统家规加以充分的了解,促使学生在潜意识申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_积极开千字文弟子规等诗文背诵活动,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充实学生大脑。在农村小学申,因为多数学生的家长在外务工,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较少,导致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在小学阶段育人管理中需要积极渗透社会主文核心价值观念。例如,通过开展学习雷锋主题活动,让学生阅读了解雷锋故事,并积极学习雷锋,帮助同学、老师以及亲朋,促使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观念。在活动结束后需要积极开展评价工作,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鼓励,促使其能够继续保持,实现学校育人目标。

(二)家庭做好榜样模范作用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行为举止、家庭环境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学校和家庭进行积极的沟通联系,推动“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通过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家教技巧与艺术,不但使家长教育水平得到了质提高,而且还改善了学校、老师与家长之间关系,赢得尊师重教良好围,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肥沃土壤,促使家校得以在更深层次上结合。不少家长重视自身学习,改变了“唯成绩论英雄”教子观念,主动配合教师工作。学校组织活动,很多家长都乐意放弃手中工作与孩子一起参与,更好地与学校教育同步合作。因为农村小学多数家长在外务工,教师需要引导家长尽量多使用通讯设备增加和孩子交流次数,对孩子情况有所了解,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询问老师。另外,教师需要引导家长尽量将对孩子的关心放在生活、心理方面,不要每一次沟通都围绕孩子成绩,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心,增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对于未出门务工的家庭,教师和家长之间积极交流,对学生校园外情况加以充分了解,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为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另外,通过引导让家长认识到自身行为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教师为家长提供相应建议促使家长积极改正自身不良行为,有效开展家庭教育。

(三)社会提供辅助教育作用

环境与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共同体,物质环境为教育提供保证,精神环境则影响教育程度。教育不是去改变孩子自我发展自然程序,是要从孩子出生之日起,为他们不断地创造适应每个阶段生存与发展需要环境刺激与孩子生理、心理与行为产生相互作用,促进孩子发展。孩子生活在社会大环境里,如果光靠学校是完成不了教育目标。社会是一种多元化的自然环境,对孩子思想品德发展起着一定导向作用。因此,只有发挥社会、家庭、学校合力作用,形成良好教育环境,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教育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当前以及未来在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实现自身价值。因此,社会可以说是学生最后一所学校。同时社会能够教授学生更多学校中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在“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中积极发挥社会公益作用,例如,学校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参与交通指挥、保护环境等公益活动。

学校与家庭、社会合作应该是多方面、多渠道、立体交错,而且是互为促进、互为发展:一方面学校作为社会教育辐射中心,为满足家长多方面需要,要提供多种途径、多种活动信息与资源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开发家庭及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社会优势,密切合作,使各方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利用,交流共享,形成一个全方位开放性教育系统,促进教育多样化与社会化。“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能够充分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综合教育力量,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正确引导,让学生健康成长。在实际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中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促使家庭和社会积极参与其中,为教育管理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董慧芳.农村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实践探究[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 2021(7):1.

[2]李尚书.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现状分析与促进策略[J].前卫, 2022(36):3.

[3]杨婷婷.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有效策略研究[J].智力, 2022(33):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