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联合阶段性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联合阶段性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范宏艳  张丽娟通讯作者 靳晓燕 苗东英

甘肃省中医院急救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目的:调查急性脑梗死执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阶段性护理的价值。方法:调查对象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调查样本量为84例,奇偶数分组,有比照组、试验组,均有42例,比照组为传统急救护理,实践组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阶段性护理,入选时间为2023年3月-2024年3月,记录抢救效率指标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急救各环节的时间在试验组更短,和比照组间有差异,P<0.05。施护后BI指数在试验组更高,NIHSS评分在试验组更低,和比照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阶段性护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方案能提高急救效率,也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预后情况;急性脑梗死;阶段性护理

急性脑梗死会使脑组织迅速死亡,该病有脑血管血流中断的情况,局部血流障碍下会损伤到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多后遗症。由于脑神经有较强重建功能,黄金期内为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能迅速恢复血流状态,可降低神经受损程度,这就要求为脑梗死患者提供急诊方面的护理[1]。传统急救护理的流程较多,各环节执行后可能会错过介入时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结合了FMEA、JDT等模式的特点,能了解到急诊环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实施优化处理,能提高急诊质量。阶段性护理则考虑了脑梗死各阶段的特点,了解患者生理、心理变化曲线后在各诊疗环节中采取不同的措施,能满足脑梗死的康复需求[2]。因此,研究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调查对象,以84例为样本量,以2023年3月-2024年3月为入选时间,旨在调查阶段性护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调查样本量为84例,奇偶数分组,有比照组、试验组,均有42例,入选时间为2023年3月-2024年3月。比照组:年龄区间41-78岁,均数(59.73±2.93)岁;24例男,18例女;体质量46-81kg,均数(63.98±2.21)kg。试验组:年龄区间40-70岁,均数(59.21±2.46)岁;23例男,19例女;体质量45-82kg,均数(63.05±2.08)kg。资料之间,P>0.05。

1.2方法

比照组:传统急救护理,到达医院后由急诊科分诊并联合脑病介入科分诊,各检查结束后按要求溶栓,结束后行健康指导避免脑梗死复发即可。

试验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阶段性护理,(1)优化急诊护理流程:①构建小组:由脑病介入科、急诊科成员构成小组,对脑梗死知识行全面培训,确保各成员有专业的经验,结合脑梗死特点绘制急诊流程图,经思维导图方法展示各个流程并实施编号处理。②分析潜在危害:了解脑梗死信息后从各资料库中搜寻与之相关的资料,将潜在危害因素逐一记录下来,并通过JDT对患者依赖水平进行精准分析,确定急诊时存在的问题。③制定改进计划:结合危险因素、护理依赖程度后制定急诊计划,调整急诊各环节内的护理措施。(2)阶段性护理:①急性期:该时期落实康复教育,结合视频、文本等途径执行教育工作,按要求协助患者实施翻身、肢体旋转等活动,结合当前后遗症情况制定与患者需求匹配的计划。②稳定期:该时期内有依从性低的表现,需和患者多沟通,了解其在训练期间遇到的问题并协助患者解决各问题,通过识别患者的康复情况调整后续训练项目,多说出安抚和鼓励语言,使患者得到内心激励,提高脑梗稳定性。③康复期:需经电话途径实施随访,或借助微信完成随访,为患者安排专门的家庭医生,动态监督患者的脑梗情况,要求其按时复诊即可。

1.3观察指标

(1)抢救效率指标,有急诊至脑病介入科接诊时间、入院至CT检查时间等,还涉及到溶栓开始时间。

(2)预后情况,BI指数能了解到各方案下的自理能力变化情况,NIHSS评分能了解到各方案下的神经受损情况,前一项100分,为正向原则,后一项42分,为负向原则。

1.4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中的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实施t、X²检验,SPSS26.0为计算软件,P<0.05即构成差异。

2.结果

2.1抢救效率指标

急救各环节的时间在试验组更短,和比照组间有差异,P<0.05。

表1抢救效率指标,min)

组别(n=42)

急诊至脑病介入科接诊时间

入院至CT检查时间

溶栓开始时间

试验组

6.21±1.59

14.98±2.21

23.98±7.02

比照组

9.45±2.07

24.02±2.57

50.93±12.78

t

8.0445

17.2843

11.9782

P

0.0000

0.0000

0.0000

2.2转归情况

施护后BI指数在试验组更高,NIHSS评分在试验组更低,和比照组间有差异,P<0.05。

表2转归情况,分)

组别(n=42)

BI指数

NIHSS评分

施护前

施护后

施护前

施护后

试验组

65.34±7.12

90.34±6.98

19.68±3.02

9.94±2.05

比照组

65.88±7.95

81.05±6.74

19.55±3.17

13.02±2.57

t

0.3279

6.2049

0.1924

6.0718

P

0.7438

0.0000

0.8479

0.0000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对公共安全有较大影响,该病会直接使脑循环受到影响,有局部灌注差的情况,脑部无法维持正常的血流状态,有较多患者在脑梗死发生护后存在转归差的问题。传统急诊护理有流程繁琐、安排复杂的特点,接诊护士缺乏足够的接诊分诊意识,整体急救效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会浪费精力、资源,且个人急救质量欠佳[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被广泛用在各种危急重症中,该护理执行时会引入FMEA模式,通过构建急救小组以及培训提升各成员在脑梗方面的急救技能,各医护人员优化自身能力后,能为患者提供专业服务,满足急性脑梗的康复需求。此项护理流程实施时还会实施JDT模式,可对脑梗死患者需求进行精准、高效的评估,通过患者的相关信息了解到其护理依赖程度,结合评估结果制定出与之符合的急诊护理项目,能优化急诊资源分配,提升急救质量[4]。阶段性护理则了解到脑梗康复的各个阶段,在各时期内为脑梗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其中急性期重点为教育护理以及被动训练护理,稳定期内则重视沟通护理、鼓励护理、训练护理,康复期则重视随访护理,了解各康复阶段的特点予以针对性关怀,能切实满足患者在脑梗康复各个阶段的需求,通过渐进性的训练以及灵活性的护理能改善神经功能,实现优质急诊护理效果[5]

综上,阶段性护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改善神经受损问题,并能提升自理能力,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急救效率高。

参考文献:

[1] 马文丽,张瑜,王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联合阶段性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海军医学杂志,2023,44(10):1075-1080.

[2] 王茜,张晶,魏杭,等.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观察[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3,36(3):198-200.

[3] 周明丽. 溶栓流程优化护理在改善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0):1826-1828.

[4] 陈辉,李婷婷. 流程化急诊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3,21(21):120-123.

[5] 路立. 急诊护理小组优化流程式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3,47(6):727-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