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李明洋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 赤峰市 024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LE)患者中的临床效益及其安全性。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纳入的68名老年ASO-LE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人。对照组接受下肢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而观察组则接受PTA治疗。我们比较了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踝-肱血压指数(ABI)、血流动力学参数、视觉模拟评分(VA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皮肤神经传导速度(SNCV),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临床疗效上,两组的总体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六个月后的通畅率、保肢率和再狭窄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别(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VAS评分上有显著降低,同时MNCV和SNCV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于老年ASO-LE患者,采用PTA治疗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显著改善了ABI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还提高了MNCV和SNCV,且术后疼痛减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显示出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腔内血管成形术;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安全性

ASO-LE是一种慢性血管病症,其主要特征是由于动脉硬化导致的肢体溃疡和静息疼痛。该疾病的发病率高,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ASO-LE的病程通常漫长,可逐步恶化为严重的肢体缺血状态,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伴随着高死亡率和残疾率。如果不及时或适当地治疗,患者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甚至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对康复造成负面影响。老年人往往伴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对手术的承受能力较弱,这不仅增加了手术风险,还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尽管下肢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曾被视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高,因此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然而,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和腔内治疗技术的革新,PTA手术因其微创性质,包括较小的创伤和更好的术后恢复前景,已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全面批准,对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68例老年ASO-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均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疗规范》的诊断标准。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我们将患者随机分配至两个小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4名患者。观察组中,男性有19例,女性15例,年龄在60至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6±7.7)岁,Fontaine分期表现为28例Ⅱb期,4例Ⅲ期,以及2例Ⅳ期。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同样为60至85岁,平均年龄为(70.2±7.9)岁,Fontaine分期包括29例Ⅱb期,4例Ⅲ期,以及1例Ⅳ期。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未发现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手术方式为下肢人工血管旁路移植:首先,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接着依据检查结果精确找到闭塞动脉的位置。逐步切开并分离动脉的两端,同时进行标准的抗凝处理。随后,使用自体或人工血管连接动脉的上下两端,并通过造影技术进行验证。

另一方法是PTA(经皮血管成形术):根据术前造影评估的动脉狭窄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策略。如果仅涉及膝下动脉的狭窄或闭塞,会在局部麻醉下从同侧股动脉穿刺,插入5F动脉鞘。在影像引导下,引导导丝和导管穿越病变血管段,确保导管位于正确位置后,利用北京先瑞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膝下专用球囊(国械注准20163031020)缓慢加压扩张,通常持续10分钟,直到造影显示剩余狭窄不超过30%。对于主髂动脉或股总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可能需要从足背或胫后动脉反向穿刺,保证导丝在血管真腔内,然后扩张球囊并验证效果。如果扩张后仍有超过50%的狭窄,或者出现影响血流的夹层、严重的附壁血栓或动脉弹性回缩,可能需要植入支架。手术结束时,缝合穿刺点并施加压力止血。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33/34)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8.2%(30/34)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两组术后治疗情况的分析

术后6个月,观察组通畅率、保肢率、再狭窄率分别为94.1%、97.1%、29.4%,对照组通畅率、保肢率、再狭窄率分别为88.2%、91.2%、32.4%,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3两组手术前后VAS、MNCV和SNCV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显著降低,MNCV和SNCV显著提高(P<0.05)。

3讨论

随着中国老龄化步伐的加速,老年人群中ASO的发生率逐年攀升。膝下动脉因其微细的结构,易导致血流受限,进而发展为ASO,严重时可能需要切除,甚至威胁生命,因血栓形成引发致命后果。传统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曾是主要疗法,然而其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对于肢体远端动脉流通状况恶劣的患者并不适用,且手术后可能伴随心脑血管问题。
新兴的  腔内血管成形术作为一种介入性治疗手段,凭借动脉穿刺技术,成功扩张狭窄或阻塞的动脉,特别适用于远端血流障碍且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安全且可重复进行。即使初次治疗失败,也能转而采取血管旁路手术,从而实现较高的风险收益比。
本研究  对比了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ABI值,结果显示并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观察组在3年的通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有力地证实了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在治疗ASO方面的优越性,两者短期动脉畅通和保肢效果相近。然而,腔内血管成形术以微创著称,并发症少,适合手术耐受性较低的患者;相比之下,下肢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手术虽然长远看动脉通畅率更高,但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长期健康需求。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ASO病例,腔内血管成形术和下肢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在治疗效果上显示出等效性。然而,腔内血管成形术在安全性方面占有优势,允许进行多次操作,而下肢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则在长期效果上更具优势。因此,医生应依据病人的个体状况来决定最适合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潘洪涛,闫小军.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研究[J].系统医学,2020,5(5):4-6.

[2]李琳琳,李光新,王宾.保守与介入治疗Fontaine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对比[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1,36(12):931-935.

[3]马孝芬,刘乃全,高树熹,等.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自身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1,32(8):561-564.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24):145-151.

[6]柏霞,潘力生,丁振.言语激励联合流程化健康宣教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21,34(12):139-143.

[7]魏成奇,陈军.腔内血管成形术对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22):188-190.

[8]张国兵.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与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J].哈尔滨医药,2023,43(4):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