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张卓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89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自20236月至202312月期间诊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这些患者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40例。结果:我们发现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相较于传统常规急救护理方式,在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多个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具体而言,实验组患者的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同时复发率也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更重要的是,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中,采用急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缩短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急救护理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过劳、情绪激动、寒冷刺激以及便秘等因素引起。患者常常会出现胸骨后疼痛的症状,若未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可能伴随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因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诊治至关重要,这对于挽救濒死心肌、提高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价值。必须高度重视急救护理工作。急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争取到更充足的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分析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以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诊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进行深入探讨。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过缜密挑选,我院急诊科自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共诊治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将其纳入此次研究范畴。遵循随机分组方法,这些患者被均匀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40名患者参与。实验组的患者年龄在44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60.24±3.84)岁,其中,男性患者占22名,女性患者占18名。而对照组的患者年龄在42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60.31±3.68)岁,其中,男性患者占23名,女性患者占17名。经过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其差异并不显著,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为确保病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我们采取了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预先准备必要的急救物品,持续监测病患的生命体征,以及根据病患的具体病情实施相应的对症干预。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力求为病患提供全面、专业、高效的护理服务,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1.2.2实验组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我们采用了急诊护理路径,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①优化入院护理流程。患者在到达医院后,分诊台护理人员将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开通绿色通道,迅速将患者基本情况告知相关医护人员。相关人员需迅速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②在绿色通道的支持下,护理人员将紧密配合医生的抢救工作。在医嘱指导下,5分钟内完成给氧和建立静脉通道,8分钟内完成采血并送检,同时予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咯180 mg,氯吡格雷600 mg口服,心电图检查需在15分钟内完成。

③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消极情绪,我们将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特别是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我们将引导其和家属做好介入治疗的准备工作。

④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从而增强其对治疗的配合度。

2结果

2.1救治时间对照

根据表1可知,实验组救治时间相比于对照组较短,P<0.05。

表1二组救治时间分析[(x±s),min]

组别

例数

分级评估

建立静脉通路

才学送检

心电图

总急救时间

实验组

40

5.20±0.13

4.42±0.94

4.02±0.83

4.11±0.96

39.42±8.69

对照组

40

2.41±0.64

7.05±1.65

9.75±1.68

7.68±1.22

62.26±9.94

t值

18.75

8.97

19.81

14.90

11.21

p值

2.2并发症对照

根据表2可知,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二组并发症分析[(n)%]

组别

例数

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

心脏破裂

总发生

实验组

40

1(2.50)

1(2.50)

 0(0.00)

2(5.00)

对照组

40

3(7.50)

4(10.00)

2(5.00)

 9(22.50)

X2值

5.1258

p值

0.0236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及持续性缺氧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其症状包括胸骨后疼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神志障碍及胃肠道症状等。若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引发心脏破裂、心律失常及附壁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至关重要,其不仅能够完善抢救准备,节约救治时间,还能显著改善预后。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疾病的特性制定和执行针对性的护理路径,具有精确性和高效性。通过设立专项小组,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路径的掌握程度,增强其护理能力,为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人员保障。完善入院护理流程能有效节约救治时间,为抢救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开通绿色通道能确保救治工作的及时性,使护理人员能够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干预,包括给氧、建立静脉通道、采血送检等各个环节。此外,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能够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其和家属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积极预防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升临床疗效,并对远期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和22.5%,实验组较低,两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复发率高于实验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表明,急诊护理路径在提高救治效率、满意度以及降低复发和并发症发生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这主要归功于该护理模式优化了急救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为患者争取了更充足的治疗时间,缩小了梗死面积,从而提高了救治效率和效果。同时,该护理模式注重心肌梗死和并发症的预防,有助于提升远期效果,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此外,急诊护理路径还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通过心理干预和精神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形成科学的疾病认知,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缩短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和复发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该护理模式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蕊,黄国锋,赵亚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 33 (05): 94-95.

[2]杨保华,张可,王春平.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民康医学, 2022, 34 (18): 184-186.

[3]孙慧.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分析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2, 10 (05): 109-111. 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22.05.026.

[4]王芬.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临床路径的效果 [J]. 名医, 2021, (23): 110-111.

[5]胡妙玲. 急诊护理路径结合集束化护理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救治效果的影响分析 [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 (22):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