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外周静脉中长导管输液治疗患者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外周静脉中长导管输液治疗患者的效果评价

杨姣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外周静脉中长导管输液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研究期2023年1月-2023年12月,筛取100例观察对象进入研究,均为外周静脉中长导管输液治疗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分组(组数为2),一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观察组,n=50),一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n=50),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应用成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外周静脉中长导管输液治疗患者中,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治疗安全,价值显著。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外周静脉;中长导管输液治疗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常用技术,在传统的静脉穿刺中,容易对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疼痛,进而引起静脉炎、导管脱出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中长导管静脉输液能够为患者提供稳定、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保证输注药物安全以及保障患者的血管状态[1]。中长导管输液治疗具有操作简单、置管成功率高的优势,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2]。为更好地进行静脉通道保护,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的护理配合同样十分重要。研究以此进行,以外周静脉中长导管输液治疗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设计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观察其在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患者中的实践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2023年1月-2023年12月,筛取100例观察对象进入研究,均为外周静脉中长导管输液治疗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分组(组数为2),一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观察组,n=50),一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n=50)。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23例;年龄38-75岁,平均(58.65±5.36)岁;病理类型:胃癌16例,结肠癌14例,直肠癌13例,其他7例;置管静脉:正中27例,贵要2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25例;年龄42-74岁,平均(58.84±5.45)岁;病理类型:胃癌18例,结肠癌15例,直肠癌14例,其他3例;置管静脉:正中28例,贵要22例。以上各资料分析,P>0.05,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1)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咋进行静脉穿刺时,避开肢体弯曲部位,使用外周静脉导管的一侧,上肢不应使用止血带与血压袖带;(2)穿刺部位准备: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再进行血管穿刺,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观察,记录其变化情况;(3)导管固定:良好规定导管以保证导管的完整性,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在输液工具上覆盖无菌敷料,并在规定周期内进行更换,尽早发现不完整敷料,每日进行导管与皮肤连接处部位的观察,并进行敷料检查,触摸并询问患者是否有触痛感,在敷料上需及时对日期与时间等基础信息情况进行明确标注;(4)导管拔除:治疗期间,注意询问患者的主诉情况,如患者表示出现不适感,需对导管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在导管拔除后,需对导管的完整性以及患者穿刺部位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注意处理不良反应。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告知患者外周静脉中长导管输液治疗的基本流程、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密切配合各项医护活动的重要性,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出现不良反应后再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评估:对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各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计算总发生率,包括静脉炎、药物渗出、堵管、导管移位等。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统一输入SPSS26.00系统,在计数数据内,表示结果“%”、“x2”,在计量数据中,表示结果“”、“t”(符合正态分布);如差异确切,“p<0.05”。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表1护理效果评估(例,%)

组别

例数

静脉炎

药物渗出

堵管

导管移位

总发生率

观察组

50

0

1(2.00)

1(2.00)

0

2(4.00)

对照组

50

2(4.00)

2(4.00)

2(4.00)

2(4.00)

8(16.00)

x2

-

-

-

-

-

4.0000

p

-

-

-

-

-

0.0455

3讨论

中长导管又称“中等长度导管”,是一种外周静脉通路装置,注意由患者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置入,导管尖端位置在腋窝水平或肩下部等,该装置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需胸片检查,保护外周血管的特点,能够较好的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3]。但在置管期间,为避免不良反应影响,加强患者的护理管理十分重要。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项路径化护理模式,其主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治疗需求,采取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模式进行全流程干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管理,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4]。本研究中,结合外周静脉中长导管输液治疗的临床需求,为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首先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穿刺部位的合理选择,尽量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对患者的影响,缓解患者的疼痛度,再妥善进行穿刺部位的准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有效避免感染,保证患者的舒适度;然后在导管固定操作中,注意对患者的观察,并且定期进行导管敷料的管理,保证其干燥、清洁,同时注意导管安全,防范脱位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在导管拔除后,对患者皮肤状态进行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告知患者皮肤处理方案,保证预后质量

[5]

综上,针对外周静脉中长导管输液治疗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提升患者治疗的安全性,预防各项不良反应发生,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金华,祝洁,赵利娜. 中等长度导管静脉输液应用于普通外科的护理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5):108.

[2]戴昆,胡小敏,林栋羚.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在感染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0):27.

[3]薛莲.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外周静脉中长导管输液治疗患者的效果分析[J]. 婚育与健康,2021(9):88. 

[4]向明丽,麻彦,李艺,等. 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管路堵塞的预防与护理措施的文献汇总[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202-204.

[5]张园园. 中线导管在神经外科进行输液治疗的并发症原因及综合护理价值[J]. 吉林医学,2022,43(9):2555-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