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讨

张丽娟 靳晓燕通讯作者 苗东英 范宏艳

甘肃省中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目的:调查急性心梗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影响。方法:以急性心梗患者为样本,与入选标准符合者有98例,抽签后分为一般组、实践组,均有49例,一般组行常规急诊护理,实践组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均在2023年3月-2024年3月入选,评估不良情绪并比较急诊效率。结果:施护前的不良情绪结果在实践组、一般组无差异,P>0.05。施护后SAS、SDS在实践组明显更低,与一般组构成差异,P<0.05。急诊各环节耗时在实践组明显更短,与一般组构成差异,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焦虑、抑郁的改善效果好,能缩短急诊各环节的耗时,改善急性心梗预后。

【关键词】不良情绪;急性心梗;急诊效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梗特点为急性发作,心肌细胞会迅速处于血氧供应不足的状态,该状态若持续时间超过20min则会造成细胞坏死,其梗死时间和死亡率之间有正相关关联[1]。心梗发作时有危急严重的表现,部分患者有心衰表现,自身在急诊期间存在各种负面情绪,康复期望值仅维持在较低水平,身心压力巨大,致使生理指标大幅波动,对心梗转归有不良影响。常规急诊护理仅按要求执行各项急诊护理项目,缺乏对流程以及心理的关怀,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则为新型急诊方案,经高效合作缩短急诊各环节的耗时,经多途径为心梗患者提供心理关怀,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2]。因此,研究以急性心梗患者为样本,与入选标准符合者有98例,均在2023年3月-2024年3月入选,旨在调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急性心梗患者为样本,与入选标准符合者有98例,抽签后分为一般组、实践组,均有49例,均在2023年3月-2024年3月入选。一般组:年龄从42岁到80岁,均数(61.75±4.03)岁;29例男,20例女;20例前间壁梗死,17例下壁梗死,12例前壁梗死。实践组:年龄从41岁到81岁,均数(61.29±4.57)岁;28例男,21例女;21例前间壁梗死,18例下壁梗死,10例前壁梗死。资料之间,P>0.05。

1.2方法

一般组:常规急诊护理,均在现场执行病情评估工作,向医院转运后行介入治疗,完成后向加护病房转运,重视体征监护即可。

实践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1)院前急救:接收到心梗急救电话后在1min内完成急救器械的准备工作,经电话对现场人员实施远程指导,让其安抚患者情绪,确保到达现场前患者无较大情绪波动,防止心脏负担增加,接触到心梗患者后迅速对体征进行测定并记录,清醒状态下需引导患者进行自我感受的表达,确保抢救措施的针对性。(2)转运护理:在转运至救护车的过程中需保持转运床的平稳性,调整为头偏侧位,佩戴吸氧仪器为患者提供氧气补给,提前落实除颤、插管等抢救内容的准备工作,并和医院心内科、急诊科进行实时沟通,确保急诊处有专门的护士等待。(3)院内抢救:经绿色通道以最短时间完成患者的转送,迅速对血氧、心肌酶、凝血等内容实施检测,和家属取得沟通,了解患者既往史,并完善介入准备工作,在执行抢救时需不断安抚患者,或播放轻音乐,降低患者的心理紧绷程度,列举心梗抢救成功案例,提高心理舒适度。(4)病房护理:急诊结束后需经平稳状态向病房内转运,对体征实施动态监测,苏醒后需告知抢救结果,减轻担忧心理,并让家属在该时间内多陪伴患者,避免重大疾病抢救后造成的心理落差。

1.3观察指标

(1)不良情绪,情绪分类有两种,即焦虑和抑郁,两项内容调查时的方法为SAS、SDS量表,每一项调查表均有20个项目,总计100分,50分、53分分别为调查表的临界点,在该数值及以上时表明有情绪问题。

(2)急诊效率,与之相关的有分诊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等,还有心电图检查时间、总抢救时间等。

1.4统计学分析

SPSS26.0中,经t执行急诊效率等计量资料的检验,经X²执行性别等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即构成差异。

2.结果

2.1不良情绪

施护前的不良情绪结果在实践组、一般组无差异,P>0.05。施护后SAS、SDS在实践组明显更低,与一般组构成差异,P<0.05。

表1不良情绪,分)

组别(n=49)

SAS

SDS

施护前

施护后

施护前

施护后

实践组

61.21±5.04

43.82±4.96

59.45±4.72

40.21±3.54

一般组

61.87±5.29

48.70±4.15

59.66±4.03

46.08±4.92

t

0.6323

5.2821

0.2369

6.7792

P

0.5287

0.0000

0.8133

0.0000

2.2急诊效率

急诊各环节耗时在实践组明显更短,与一般组构成差异,P<0.05。

表2急诊效率,min)

组别(n=49)

分诊时间

静脉通道建立时间

心电图检查时间

总抢救时间

实践组

1.59±0.23

5.53±0.22

4.05±0.72

45.01±3.78

一般组

2.31±0.41

4.92±0.46

5.29±0.68

49.66±4.22

t

10.7210

8.3742

8.7645

5.7454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急性心梗在现阶段有普遍性,发作后若在90min内为其提供介入治疗能迅速改善冠脉血流,对挽回生命、提高抢救质量均有积极影响,这就需要为此类患者提供急诊护理方案[3]。常规急诊护理存在转运速度慢、分诊耗时长、急诊流程繁杂的特点,很难动态传递患者信息,且未关注到心梗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均会影响到个人急救质量,存在急救效率低下的情况。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为新型模式,在出诊、交接、转运期间均重视无缝化护理,通过各急救流程的协同合作能把握抢救时机,降低患者心肌受损程度,改善心肌功能。该项急诊护理执行过程中会对急救各环节内容进行明确,并为各急救人员划分职责,迅速完成抢救物品的准备工作并在极短时间内出诊,能为后续急诊治疗争取足够的时间,以便在黄金期内为患者提供介入治疗[4]。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执行过程中会明确急救目标,规范急救各环节以及流程,能提高转运效率,确保在向院前转运的过程中患者能处于生命安全的状态,院外、院内的动态沟通方便各科室迅速完成介入准备工作,仅需较短的时间即可实施各项心梗的检查并实施介入治疗,结束后重视病房护理则能观察到心梗患者的预后情况,此阶段的护理能避免介入后不良因素对抢救质量造成的影响。该方案除对生理健康高度关注之外还会关注心理问题,经安抚、陪伴、优良案例等能提升心梗患者信心,降低其对心梗的担忧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5]

综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执行后能改善不良情绪,提高各急性心梗患者的急救效率。

参考文献:

[1] 熊璇. 综合护理在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7):3905-3906.

[2] 杨小芳,郝筱,张洁晶,等.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2):356-359.

[3] 缪志寿,林惠玉,李欣.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4):4535-4538.

[4] 张莹,赵媛媛,魏华,等.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智慧健康,2021,7(22):118-120.

[5] 冯倩,李晋旭.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家有孕宝,2021,3(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