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遭遇,“意外”的精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意外”的遭遇,“意外”的精彩

孙海霞

溧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案例背景】

课堂的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情况事前的设想和设计。由于在课堂教学中蕴藏着师生双 边活动的巨大的生命力,使得教学的最终情况必然依赖于真实的学情而进行。而教师对于突 发意外事件的正确、巧妙地处理却能够直接关系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和教与学的有效结合, 使课堂熠熠生辉,而且对学生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由此,它就会给师生们带来收 获的“意外”。

【案例描述一】

在一节语文练习课上,开始像以往一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星期天,我的女儿给我 洗了一次脚……”话音未落,我听到了一个奇怪的声音:“老师,不会吧?”这声音虽然不是很洪亮,但此时却像一颗炸弹一样在班中炸开了锅,随即就有两、三个调皮的学生附和道: “是啊,老师假的吧?”听到课堂上出现这种不和谐的音符,我心中不免有些生气,但还是 微笑着问那位胆大的学生:“你为什么说是假的呢?”这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反了, 你是给你的女儿洗脚的吧!那天我都看见了!”他的话另我很难堪,但细细想来,他说得何尝不是事实啊,在教他们这一年多来,为了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我不知创设了多少教学的情境,今天居然让这我这个小邻居一下说穿了我美丽的谎言,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唯一敢讲真话的孩 子好像他就是那个原型。身为人师的我常教导学生如何真诚做人,不说谎话。可今天,居然 让我的学生给我很好的上了一课。这个学生转眼成了我的老师,他的话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 行为,今后再也不能随便“忽悠”学生了,我要做学生的表率,做一个尊重事实、说真话的 人。所以, 我笑着对全班学生说:“老师也要和大家一样,今天回家之后给自己的妈妈洗一次 脚,你们也能回去给自己的父母洗次脚吗?学生听到我这样说都欣然同意,纷纷点头,我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度过了这节课。

【案例反思】

在新的理念下,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如果我们能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体,就应该引导更多的“意外”发生,不防备“意外”,不回避“意外”,正视“意外”。课堂中的小意 外是一柄双刃剑!处理得好会给课堂增光添彩,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质疑不加理睬,或是加 以批评,都会让课堂按原计划“顺利”进行,会给学生带来伤害,它带来的后果必定是学生 的“知而不言”,“随声附和”,教师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继续下去。因此,我们要创设 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表达。听听孩子们的声音,会让我们及时反思教学过程,加以调整后会让课堂教学更加有实效。

【案例描述二】

学语文第十一册《船长》一文的教学已接近尾声,我正有声有色地朗读着最后的两节,“船在往下沉,船长也跟着往下沉……”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被船长的高贵品质所震撼, 教室里静静的。我也感到一阵满意。

突然,一只小手怯怯地举了起来,却又放了下来。我有些意外,但立即请了那位同学。那位女同学着急地说:“明明有小船在接送,船长为什么要跟着船一起往下沉呢?他是可以逃 生的呀!”“对,对,船长不必死!”还没来得及老师说话,教室里已是一片“是!”面对着这突 如其来的状况,我感觉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点,便立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开始了学生的第 一次感悟交流:“船长到底能不能生还?”

1:我认为,“玛丽”号离得并不远,再说又有小艇可以接送,船长应该可以得救。

2:作为一船之长,应该深谙水性。当时船长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船在往下沉,他也 跟着往下沉呢?太不可思议了!

3:我知道,作为一船之长,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船消失。他要与船共 生死,同存亡。

4:对,船长是为了当英雄,才不肯离开船,跟着船一起沉下去的。

5:不对,不对!这和这篇文章的作者雨果的创作风格有关。雨果是浪漫主义作家, 他 这样处理作品的结尾是为了渲染气氛,使大家对船长的敬佩之情进一步加深。

……

讨论热闹非凡,众说纷纭。我感到很是满意。但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笑着说:“同学们说 得很有道理,应该说这就是你第一遍读文后的感悟。现在,我请大家再细细读文章,以文章 为依据,看看你再次读文章后的感悟是什么?

学生自读文章,再次体会感悟,并组织讨论。

1:我觉得船长的死是残酷的,但也是现实。我是从这儿看出来的:“二十分钟到了。” 也就是说死亡的时间到了。

生 2:我认为绝不能说船长是为了当英雄才跟着船一起沉下去的。我是从课文的最后一 句看出来的:“在死亡面前,他又一次运用了当一个英雄的权利。”应该说,面对着死亡,船 长毫不畏惧,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啪啪啪”一阵掌声响起……

【案例反思】

在教学中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教学不再按照预设的

2


路线前进。学生困惑的焦点、认知的偏差、意见的分歧、观点的创意,都有可能给教学带来 不曾预约的精彩。面对如此多的课堂“意外”,只要我们及时捕捉,勤于思考,调整利用好生

成的课堂资源,小学语文课堂就会大放异彩,焕发出勃勃生机。案例中孩子在探究“在所有 人已经脱险的情况下,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不逃生?”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由此生成了新的疑 问,“哈尔威船长完全可以逃生,那他为什么选择了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大海呢?”学生 思维活跃,突破了教师预设的框架,形成了质疑——解疑——生疑的循环过程。课堂上学生 真正的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敏锐地捕捉即时生成的教学机遇,抓住生成的教 育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共同创造的舞台。

【案例畅想】

面对“意外”时,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我认为,打一个比方来说,每一次意外都是一道考问教师教学素养、教学机智的“判断题”。如果“意外”没有什么价值或者说价值不大, 那么教师完全可以轻巧地让其马上“过去”,而如果是那些看起来“来势汹汹”但却可能非常“有料”的“意外”,教师则应视之为宝并充分用好。因为这种“难剃的头”表面不好对付, 实则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常会有出人意料的喜人收获,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 来全不费工夫”!

投身于新课程语文课堂上的我们,时时都会遭遇“意外”。没有“意外”的课堂是不存在的,而有了“意外”未能处理好的课堂同样也是让人叹惜的。如果教师能认识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惊喜不断。当然,同样是面对“意外”,有的教师能充分利用并收效颇高,而有的教师则只能被其“撞一下腰”而已,为何会有此区别呢?关键是,教师得““时刻准备  着”,也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唯此方能在“意外”来临时“踢好”这重要的“临  门一脚”。一句话:教师只有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最终拥有深厚的底蕴,才能让“意外”的遭遇变成意外的精彩!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