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1

易错题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陕西洋县第二高级中学 吕涛

由于物理规律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以及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的感性错误观点,造成了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把头脑里不正确的思想与客观实际之间的矛盾暴露出来,让他们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把片面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认识,把错误的认识转化为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选一些容易做错的题是解决这一问题很好的方法。它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定律,掌握其使用条件。

如图1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壳a与b,其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将它们固定于绝缘支座上,两球心间的距离L为球半径的3倍。若使它们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带电量均为Q。那么,a、b两带电球壳之间的万有引力F和库仑引力F分别为

A﹑

B、

C﹑

D﹑

错解一:因a、b两带电球壳壳层质量分布均匀,可将它们看作质量集中在球心的质点,也可看作点电荷。既适用于万有引力定律,也适用于库仑定律,故其正确答案选(A)项。

错解二:依题意,两带电球壳中心间的距离L只有球半径的三倍,它们不能看作质点,也不能看作点电荷。因此,既不满足万有引力定律,也不满足库仑定律。故其正确答案选(B)项。

剖析与正解:前一解对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不明确。因为直接运用库仑定律来求解静电力时,它只适用于点电荷的情形。而依题意,a、b两带电球壳却不能看作点电荷,理由是:其一,a、b两球所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将使它们各自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即相互靠近的一边电荷分布比较密集。其二,两球心间的距离L只有其半径r的三倍,而不满足L》r的要求。

后一解是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不明确。因为直接运用万有引力定律来求解万有引力时,它只适用于两个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虽然两球心间的距离L只有其半径的三倍,但两球的壳层质量分布均匀可将两均匀球壳看作质量集中在球心的质点。至于两球带上异种电荷后,虽然它们由于静电力作用而使之电荷的分布不均匀,但它对两球质量分布的改变可谓微不足道。因此该例可以直接运用万有引力定律。

综上所述,对于两带电球壳的整体来说,满足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而不满足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即有。故此例只有选项(D)正确。

第二、能帮助学生全面分析题意,正确运用已知条件。

例如:在离地面35米高处以11米/秒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经1秒钟到达最高点,求物体自抛出后经多少时间落地?(g=10米/秒2

有学生认为是竖直上抛问题,由-35=11t-gt2即得t=3.97秒。错误原因是此题中空气阻力不为零。题中指出,经1秒到达最高点,由vt=v0-at得a=11米/秒2>g,可见空气阻力不能忽略。正确解法应由上升阶段求出阻力f和上升的最大高度h,再由下落阶段mg-f=ma,求得=9米/秒2,由求得t=3秒所以t=t+t=4秒。

第三、能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少学生分析物理问题时,常常出现“盲人摸象”的片面性错误认识。通过一些做错的题的练习可以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例如:有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同地向同方向出发,甲车VO=10米/秒,a=-8米/秒2,乙车V0=0,a=2米/秒2,求乙车追上甲车需用多少时间?

有学生解法如下:设乙车追上甲车需时为t,追上时S=S,得。解得t=2秒。其实甲车能达到的最大位移米,到达这个位移需要的时间为秒,此时,甲车已停止了运动。从物体的运动得到:乙车只有达到这个位移才能追上甲车,所以所用时间应由求解,得秒。

第四、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要有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才能学好。而学生在学习中采取主观推测的轻率态度是不行的。例如:如图所示,将一个光滑球放在AB板和BC板组成的槽内,若AB板沿竖直方向保持不动,而让BC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减小时,小球对BC板的正压力将如何变化?

大多数学生凭直观想象认为BC板受到正压力增加了:这显然是错误的。根据力学知识,由图示可知:

cosa=

B

随a减小,cosa增大,而G值不变,则将随着减小。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引入易错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