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新时代下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研究

肖洪成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对实现学生个人价值、构建和谐校园与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受外部客观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及高职院校学生自身主观因素限制,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新时代下如何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稳定高效开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如何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研究

引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学术界从以下两个视角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外部数量视角而言,由于高职院校每年整体扩招学生,造成学校输出学生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劳动力的不断增多,致使劳动力市场超饱和,出现了“人多岗少”现象;从内部质量视角而言,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基地,注重培养人才的质量,却忽略了为谁培养人才的问题,高职院校缺乏深入的市场需求调研或和企业等用人单位有效沟通不足、未及时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生专业培养模式、出现了“人岗不匹配”的问题。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技术的广泛应用之下,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并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结构性失业矛盾日益凸显的新时代,如何好就业,稳就业,进而实现高质量就业,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成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1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供需矛盾明显。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受国家政策大力扶持逐年扩大,学生人数随之增多,在社会需求量与往年大致持平的前提下,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增长导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就业竞争也越发激烈。2)就业难度增大。当前,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机械化、智能化等方式逐步转型升级,企业更想招聘高层次人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存在一定难度。3)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地区之间就业差异明显。随着产业结构和市场对技术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高职院校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存在较大差距。一般而言,工科类的毕业生就业前景普遍较好,一些偏文科专业的毕业生则较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岗位。

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因劳动力需求大,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东北地区因资源枯竭、去产能、国企改制等造成的就业压力较大,人才流失比较明显。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和转移就业较多。欠发达地区仍然面临“引进难”“留人难”的问题。

2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2.1就业指导师资不足

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快车道上,就业是风向标,高职院校的“一把手”带着领导班子访企拓岗,学校上下对就业工作重视度提升,但是学生才是这场“就业难”的主角,而学生接受系统的就业指导方面的教育是来自老师。通过调研了解到:大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及就业指导课程授课任务多由二级分院的辅导员兼职完成,高职院校较少有专职的教学团队,辅导员平时忙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授课任务,大部分辅导员也是“校—校”经历,缺乏职业实战经验,授课时只能讲讲自己的经历,难以保证系统科学的就业指导。高职院校不重视就业类的专业培训,致使授课教师对课程的结构缺乏系统了解,就业指导是过程性行为,就业是阶段性的结果,忽视了过程,只注重结果,就业的效果可想而知。

2.2职业认知有误区

高职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焦虑在所难免,但教学的本意是要帮助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社会现实,从而找寻自己的社会价值,就业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指导在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训练—职业补习、再补习这样一个职业教育的系统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高职大学生中不乏因高考失利无奈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从小受到家长和社会中的固有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没考上本科就是自己能力不行,上职业院校就低人一等,这些学生长期受此种观念左右,刚入学时彷徨迷茫,大多数破罐破摔、做着未成的“本科梦”,不愿接受现实,眼高手低,缺乏主动的自我认知和职业世界的探索,出现就业目标不清晰、就业期望值过高等现象。

2.3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据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都不够完善,往往滞后于社会的进步发展。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持续扩大招生规模,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加之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与改变,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与竞争变得愈发严峻与激烈,与此同时,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

3新时代下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措施

3.1实训环境企业化

企业支持是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重要动力,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要注重发挥企业的重要作用。要多维度、全方位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订单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共建课程,培养企业需要的专项人才,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岗位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实操水平,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就业信心。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高职院校应打造标准化、规范化、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模拟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工作环境,帮助学生熟悉未来的工作流程,更高效、更充分地掌握相关知识。

3.2转变职业认知,打造优势就业竞争力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意识唤醒要趁早,帮助学生打破固有传统观念,快速适应新形势新业态,高职教育是动手和动脑综合运用的教育,学生根据自己擅长的方面或兴趣来选择职业,并提升更多适应社会的能力,如人际沟通、社会交往、团结协作等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工作中,打造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所以拓展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拓宽就业领域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必要之举。就业能力的提升就是顺其自然,就业指导工作也是水到渠成,所以建立就业指导评估体系、完善好制度保障有效帮助学生探索自己,探索职业环境,提升就业能力,才能好就业,稳就业。

3.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快课程思政改革,深化“三全育人”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既怀抱远大抱负,又能够脚踏实从基层做起,在自己所处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发光发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二是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国际形势和科技发展形势,引导学生能够理性客观看待自身未来的发展。

3.4打造校企合作发展格局

高职院校要主动建立校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平台、举行就业咨询活动等,全方位、多角度提升高职生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激发出他们的就业潜力。另外,高职院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一同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和实习就业基地等,通过此种方式为广大高职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让学生们可以切身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使之全面掌握自身的不足之处,为之后的创业、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当前,由于教育形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高职院校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需求,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推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朱浩然.高职学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理论观察,2015(1):148-150.

[2]李龙天.校企合作导向下大学生就业教育现状及优化路径[J].福建轻纺,2022(10):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