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槽硅胶引流导管在小儿微创胸外科的中医临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9
/ 2

多槽硅胶引流导管在小儿微创胸外科的中医临床应用研究

罗金文 王敬华 易立文 刘剑

湖南省儿童医院  湖南省 410007

【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微创胸外科临床治疗中采用多槽硅胶引流导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儿科64例行胸腔手术患儿为调查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32)和观察组(n=32),常规组患儿采用传统胸管联合水封瓶,而观察组采用多槽硅胶引流导管联合自带负压硅胶球囊,比较两组引流方式术后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结果:经过对所选患儿术后调查表明,两种引流总量差异不明p>0.05;而观察组24h胸腔引流量明显高于常规组,并且其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微创胸腔外科临床治疗中采用多槽硅胶引流导管可有效提高患儿引流效果。

【关键词】多槽硅胶引流导管;微创胸外科手术;负压硅胶球囊

引言: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微创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微创手术相对与传统手术优点在于创口小、出血量低以及预后效果更佳等【1】。对于胸腔手术患者若术后不插胸管即使可以降低其术后痛苦,但容易引起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此应对患者进行胸腔引流【2-3】。基于此,本研究以64例行微创胸腔手术治疗患儿为调查对象,分析采用多槽硅胶引流导管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患儿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湖南省儿童医心胸外科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64例行胸腔手术患儿为调查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32)和观察组(n=32),其中常规组男17例,女15例,患儿年龄范围在5个月至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3±2.19)岁;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患儿年龄范围在4个月至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0±2.18)岁。比较两组行微创胸腔手术患儿临床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儿采用相同的微创胸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常规组患儿采用传统胸腔引流管联合水封瓶进行引流【4】,而观察组患儿采用多槽硅胶引流导管联合自带负压硅胶球囊进行引流:在患儿术后将单孔胸腔镜以切口置入,并由观察孔或操作孔置入多孔胸腔镜,对于上叶切除术患儿应留置两根多槽硅胶引流管,其中上管留置在患儿胸膜顶处,而下则需要留置在患儿膈肌表明处;对于下叶切除术患儿则需要将多槽硅胶引流管置于其后肋角处。并且在外部不与水封瓶连接,而选择连接自带负压硅胶球囊,并且在术后拔出气管插管时需要按压负压球囊,慢慢制造负压直至患儿肺完全膨胀。对两组引流方式术后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两组引流方式术后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由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数据(%)显示,x2检验,计量结果以(±s)表示,t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引流方式积液引流量差异

经过对所选患儿术后调查表明,两种引流总量差异不明现象,p>0.05;而观察组胸腔24h引流量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对比两组引流方式积液引流量差异(±s)

组别

例数

24h胸腔积液引流量(ml)

总引流量(ml)

常规组

32

174.28±56.83

285.17±90.26

观察组

32

208.15±60.74

254.26±85.17

t

-8.295

5.227

p

<0.05

<0.05

2.2对比两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

调查表明,观察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s)

组别

例数

术后拔管时间(h)

住院时间(d)

常规组

32

48.84±7.26

4.95±1.27

观察组

32

40.12±5.80

3.50±1.14

t

3.271

2.885

p

<0.05

<0.05

3讨论

多槽硅胶引流导管联合自带负压硅胶球囊在临床中的应用优势在于,此引流导管相对于传统胸引管径较小,并且术中切口也比较小,其小于8mm,从而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并且还能够降低患儿术后疼痛;并且此引流导管采用四槽设计,其比传统剪孔引流管与组织接触面积更大,而“十字结构”则能够增强导管的拉伸强度与伸缩性,从而有效降低管腔封锁和提前拔管现象发生;此引流方式采用自行创造负压,具有较强的自控性,并对控制患儿疼痛程度有重要帮助【5-6】。调查表明,两种引流总量差异不明现象,p>0.05;而观察组胸腔引流量明显高于常规组,观察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微创胸外科临床治疗中采用多槽硅胶引流导管可有效提高患儿术后24h胸腔积液的引流效果,同时对缩短患者术后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有重要帮助。由此可见,多槽硅胶引流导管值得在小儿微创胸外科治疗中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逄增民.微创技术在胸外科临床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2):89+91.

[2]Raja M. Flores. Commentary: Minimally Invasive Thoracic Surgery Lobectomy: Truth versus Hype[J]. 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2019.

[3]Caso Raul,Marshall M Blair. Liposomal bupivacaine in minimally invasive thoracic surgery: something is rotten in the state of Denmark.[J].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2019,11(Suppl 9).

[4]尉腊革.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胸外科疾病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4):4845-4846.

[5]梁宝磊,蔡庆勇,梁贵友,魏豪,石珂,邵长海,徐刚,汤阳,陈安平.多槽硅胶引流导管在微创胸外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24):57-61.

[6]李树鹏,李婧,张晓梅,何琳,焦超.微创技术在急诊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4):2707-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