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消肿止痛合剂结合单髁置换治疗前内侧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9
/ 3

陇中消肿止痛合剂结合单髁置换治疗前内侧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杨文博   赵军(通讯作者)  刘红喜   毕军伟   周君   彭冉东

甘肃省中医院     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    730050

各类骨与关节感染的治疗,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甘肃省中医院骨髓炎病科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博士研究生,甘肃省老年医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质疏松分会骨科学组(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质疏松分会理事,甘肃中西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整脊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多次参与“骨损伤”类国家自然基金、省级研究项目,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十余篇。擅长:四肢骨损伤、骨折、骨感染,对骨髓炎病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在创伤骨科从事四肢骨折、感染的诊治,多次参与复杂性创伤骨折病人的术中及手术后恢复治疗

通讯作者简介:赵军,男,汉族,1973年3月9日籍贯:甘肃金昌职务/职称: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本科学历,毕业于甘肃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现在任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中共中央组织部,科学技术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甘肃省中医院“345”人才,临床擅长脊柱及关节骨科疾病的中西医综合诊治。

【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前内侧骨性关节炎采用陇中消肿止痛合剂联合单髁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其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髁置换治疗,实验组患者增加陇中消肿止痛合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差异。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VAS评分和WOMAC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实验组患者各项评分改善程度更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陇中消肿止痛合剂联合单髁置换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陇中消肿止痛合剂;单髁置换;前内侧骨性关节炎

引言:前内侧骨性关节炎属于中老年患者最为常见的慢性关节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关节僵硬、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并且患者疼痛程度呈进行性加重。随着我国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单髁置换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广泛,其在临床治疗中能够保留交叉韧带、外侧间室,因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以及患者术后功能更接近生理状态的优势【1-2】。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52例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为调查对象,分析在临床治疗中采用陇中消肿止痛合剂联合单髁置换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52例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其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26)和实验组(n=26),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下限为45岁,年龄上限为82岁,平均年龄为(60.17±3.43)岁,病程范围在3~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60±0.75)年;实验组男性16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下限为45岁,年龄上限为85岁,平均年龄为(60.24±3.45)岁,病程范围在3~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64±0.73)年。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符合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其膝关节内翻低于15°,屈曲畸形低于15°,并且患者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功能均保持完整、内侧间室完整。排除其中资料不全、存在严重精神类疾病、意识障碍等患者。

1.2.2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单髁置换治疗,首先对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帮助其取仰卧位,将患者患肢放在大腿支架上,髋关节外展30°,对术区进行消毒,从患者髌骨内侧关节线下方3cm处做一髌骨内侧切口,切口长度约7cm,逐层切口至关节囊,并将患者髌下脂肪垫切除,然后将股骨内髁内侧缘和髁间窝内外侧缘骨赘切除,通过屈伸膝关节的方式使患者在切口上下移动充分暴露骨赘,胫骨平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止点前方和髁间窝顶部的骨赘及髌骨周围的大块骨赘也进行切除。采用电刀在患者股骨内髁中点从上至下画一条垂线,并安装股骨钻孔导引器,对股骨内髁进行钻孔,然后插入股骨后部截骨导向块实施后髁截骨。去除半月板,安装假体试块,对屈曲间隙进行测量,按照屈伸间隙差值再次研磨股骨远端,对多于骨组织进行清除,实现屈伸间隙平衡【3-4】。然后插入防撞击引导器,对股骨颗前后方进行修整,并对多于的骨赘清除,插入胫骨平台模板,接着制作胫骨骨槽,安装假体试模和半月板衬垫试模,并对韧带张力进行测试,采用脉冲对骨截面进行冲洗,对假体依次安装,最后冲洗切口,并逐层缝合,并在患者关节腔内灌注100mL氨甲环酸,采用无菌辅料覆盖,并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对照组患者术后24h进行静脉滴注抗生素避免出现感染,同时在患者术后48h内将引流管拔出,术后进行常规低分子肝素抗凝两周,患者术后当天对其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指导,在引流管拔出后即可进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实验组患者手术流程与对照组相同再此基础上增加陇中消肿止痛合剂进行治疗,消肿止痛颗粒是甘肃省中医院已经在广泛使用的院内制剂(批号~甘药制字20140013)每天两次,每次一袋,开水冲服。

1.3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对所选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估,0分为无痛,100分为最疼,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疼痛程度越明显【4】。同时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量表对患者关节疼痛程度、僵硬程度以及生理功能进行评估,共包括24项,每项分值在0~4分之间,总分最高为96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关节疼痛程度、僵硬程度以及生理功能越差。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越好【5】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选两组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各项评分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数据(%)显示,2检验,计量结果以(±s)表示,t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VAS评分和WOMAC评分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VAS评分和WOMAC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实验组患者各项评分改善程度更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VAS评分和WOMAC评分差异(±s)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WOMAC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6

46.38±10.22

18.65±5.63

17.85±5.10

9.36±3.25

实验组

26

46.45±10.25

13.26±3.17

17.98±5.12

5.22±2.18

t

0.000

3.104

-0.001

2.773

p

>0.05

<0.05

>0.05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后HSS评分为(75.25±5.18)分,而实验组患者评分为(86.74±5.23)分,组间比较(t=-2.810,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对于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上主要采用单髁置换术进行治疗,此治疗方式只改变患者一个间室,并且对交叉韧带、对侧间室进行保留,患者术后本体感觉、运动步态等更接近正常膝关节【6-7】。中医将KOA病机分为瘀血痹阻、肝肾亏虚、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等病机过程,归纳其病因皆为感受寒热外邪内侵。膝关节周围及内部所附着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皆可称之为筋,故而膝为筋之府,五脏中肝主筋,肾又主骨生髓,如若先天肝肾不足易导致筋脉、关节、骨髓失于濡养,丧失功能,是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在因素。痛风性关节炎属于风湿病,此疾病的患病因素为尿酸排除障碍、嘌呤代谢障碍,从而造成尿酸盐晶体异常沉淀,患者主要症状为关节畸形、活动受限以及肿胀等,临床上一般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从而起到消炎和镇痛的效果;中医认为骨关节炎的致病因素为肾亏虚,造成阴虚寒凝、劳损负重引起的经络和血脉瘀阻,患者主要症状为膝关节僵硬、疼痛等,因此在治疗期间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为主。而本临床研究中所回顾分析的患者,病例中可见关节周围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或能感觉麻木感,舌红苔紫暗,属瘀血闭阻证型,病机分析多为感受寒湿外邪,外邪侵袭经脉,以致经脉不通,或跌打损伤至患部气血凝滞,停而运行不畅,瘀血痹阻,闭而内停,血不通则痛。本研究所用的消肿止痛颗粒房中当归、川芎活血祛瘀,消肿止痛,配桃仁、红花加强其破瘀血、生新血之力。合三七、加强行瘀、镇痛、消肿功效。理血必先理气,气行则血行,故配青皮、木香,行气散结止痛、辅生地、赤芍凉血消瘀。损伤早期组织处于痉挛而疼痛,有渗出水肿病理变化,故配泽兰、消散瘀肿,减少其渗出,促使肿胀消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体现了治血先理气、血中使气药、并引药归经,气血同调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尚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对患者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01):19-22.

[2]谢静波,肖义兵,熊俊伟,郑涛,鄢秋元.微创单髁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2):28-30+34.

[3]Ucan Vahdet,Pulatkan Anil,Tuncay Ibrahim.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combined with high tibial osteotomy in anteromedial osteoarthritis: A case repor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Case Reports,2021,81.

[4]王冰,于秀淳,孙海宁,付志厚,康健.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20,17(05):15-20.

[5]Kara McConaghy,Jared A. Warren,Ahmed Siddiqi,Trevor Murray,Robert Molloy,Nicolas S. Piuzzi. Demographic, comorbidity, and episode of care trends in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2008 to 2018[J]. European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 Traumatology,2021(prepublish).

[6]黄斐,马广文,常俊,尹宗生.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20,23(04):526-529.

[7]李腾,李宝军,何改生,吴克,柴志勇.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06):896-900.

基金名称:1.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通络止痛”理论的陇中消肿止痛合剂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项目编号:20JR10RA351)

         2.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基于网络药理学平台逆向筛选中药组方干预骨折中期愈合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20-RC-55 )

作者简介:杨文博族,1982年11月4日籍贯:甘肃,博士学历,中医骨伤专业骨髓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