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防治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9
/ 3

房建施工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防治技术分析

刘春胜  夏根根

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 合肥市  230088

摘要:目前,我国的房建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对混凝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混凝土施工技术仍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或者威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克服很多弊端和缺陷,同时做好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基于此,文章就房建施工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防治技术

引言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干缩裂缝、蜂窝、漏筋、缝隙、尺寸偏差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的外观质量,更可能危及到工程的结构安全。因此,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和防止这些质量问题,成为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风险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对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期对混凝土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简述

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建筑工程施工的必要环节,将水泥、砂石以及水等混合料,按照国家以及行业规范的标准要求,进行充分配合,以此制作出强度与耐久性较高的混凝土材料,借助这一材料的应用优势与特点,制作出多种形式的结构部件,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得以广泛运用。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情况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耐久性良好,在一般施工环境下,不会或很少出现腐蚀问题。第二,耐火性能强,可以在工程施工以及使用阶段降低构件受到火灾事故侵害的程度,减少工程的建设损失,避免对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威胁。第三,可塑性强。在工程实际建设环节中,通过对混凝土制造出不同形态结构的分析,满足项目各项功能建设需求,从而为建筑工程提供优质化的施工服务,确保工程整体的建设质量与效果,进一步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2房建工程中混凝土质量通病

2.1混凝土露筋

在混凝土浇筑结束一段时间后,施工人员需要拆除模板,而模板拆除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钢筋外露的情况。露筋问题不仅会对钢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还会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潜在危害。造成露筋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从设计层面来看,如果混凝土结构设计不科学,或者混凝土配比方案不合理,就会提高露筋概率。因此,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配比是避免混凝土露筋问题的首要前提。②混凝土保护层过于薄弱也会造成露筋问题。当受到外界震动时,如果混凝土保护层过于薄弱,就很容易出现裂缝或脱落的情况,从而造成钢筋外露。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充分考虑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和强度,以确保混凝土在受到震动时仍然能够保持牢固。③混凝土振捣操作不当也会导致钢筋外露。如果施工人员使用振捣棒撞击钢筋或直接在钢筋上行走,就会造成钢筋移位,最终引发露筋问题。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以避免因振捣不当而造成钢筋外露或混凝土结构的蜂窝麻面等问题。④露筋问题还与不当的拆模作业有关。拆模时,如果施工人员未将模板浇湿或者过早脱模,就会导致混凝土缺棱掉角,从而造成钢筋外露。施工人员需要提高拆模操作的规范性,注意拆模操作细节,科学把握拆模时间,在拆模前充分浇湿模板,以降低露筋问题的发生概率。

2.2混凝土出现缝隙质量问题

混凝土缝隙问题,通常是指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在混凝土的表面或内部产生了裂缝或空洞。这种问题主要由于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的体积收缩,以及施工环境中的温度变化所导致。混凝土的体积收缩主要发生在其初凝和硬化过程中。这是由于水分的蒸发和化学反应的进行所引起的。具体来说,水分的蒸发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空隙,导致体积收缩;而化学反应,如水泥水化反应,会消耗水分,也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收缩。当这种收缩受到周围环境(如已硬化的混凝土或模板等)的约束时,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一旦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此外,施工环境中的温度变化也是导致混凝土出现缝隙问题的重要因素。当混凝土暴露在强烈的日照下,或者在温度急剧下降的情况下,混凝土的表面和内部可能会出现温度梯度,从而产生热应力。当热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也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另一方面,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也是影响其裂缝产生的重要因素。例如,如果水灰比过大,混凝土的塑性和流动性会增强,但其收缩性也会随之增大,从而增大裂缝的风险。因此,要防止混凝土出现缝隙问题,需要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浇筑和养护等方面入手。具体来说,要合理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尤其是控制好水灰比,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性;在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浇筑和充分振捣,防止混凝土内部产生空洞;在养护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如避免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日照或温度急剧变化等,以防止混凝土出现热应力裂缝。

2.3无法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外界温度属于影响混凝土施工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混凝土凝结强度及拉伸强度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冬季和夏季,混凝土内部和外界温差较大,易造成混凝土凝结强度与拉伸强度的下降,导致质量问题频繁出现,对建筑工程的其他部位施工质量也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应运用科学和有效的温度控制策略,调节与优化外界温度,消除这一不良影响因素,确保工程施工构件的拉伸强度符合标准要求,减少裂缝问题出现的次数。在部分寒冷施工区域,经常出现工程处于水位以下的作业情况,因此受到冻融交替次数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全面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期间,务必重视对混凝土结构抗冻性、耐蚀性与抗渗性的提高。另外,在混凝土施工作业阶段,也会因荷载问题,出现不同大小的形变情况,导致建筑工程的整个承载能力持续下降,甚至发生裂缝问题,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增加后续工程在使用期间出现危险事故的几率。

2.4混凝土蜂窝麻面

麻面是指出现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直径小于5mm的凹凸不平的坑;蜂窝是指出现在混凝土表面各种不规则的蜂巢孔洞。蜂窝麻面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降低其力学性能,还会缩短混凝土的使用年限,甚至给房建工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房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蜂窝麻面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施工人员过量使用脱模剂,或选用质量较差、黏度较高的脱模剂材料,造成模板表面的平顺性较差、模板和混凝土连接位置气泡数量过多,进而导致混凝土蜂窝麻面问题。②施工人员未对使用后的模板进行清洗作业,导致模板表面黏附了大量的混凝土残渣。一旦这些模板被再次投入使用,就会造成混凝土结构表面凹凸不平,从而引发蜂窝麻面问题。③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施工人员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从而造成严重的蜂窝麻面问题。④混凝土搅拌时间较短、未进行分层浇筑、浇筑成型后未充分振捣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问题。因此,要想有效避免混凝土结构的蜂窝麻面问题,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需要从模板使用、脱模剂涂刷、混凝土搅拌和浇筑养护等多方面入手,严格控制各个流程的施工质量,以确保房建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3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技术

3.1露筋防治技术

首先,施工单位需要重视混凝土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各参建方一起,共同对混凝土施工方案进行严格审核,针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方案进行现场试验,根据试验情况优化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只有当试验结果达到预期效果时,施工单位才能根据施工方案开展大规模的混凝土施工作业。其次,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以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钢筋混凝土的受力特性,同时需要严格管理钢筋混凝土施工工作。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将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控制在5~6.5cm,并根据混凝土的和易性来计算拆模时间,保证拆模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从而降低露筋概率。再次,当出现露筋问题时,施工单位需要将露筋部位的混凝土渣土清除干净,同时对钢筋进行除锈处理,再开展混凝土修补作业。最后,当露筋问题较为严重时,施工人员应直接凿除露筋部分的薄弱混凝土,并将凿除部分的钢筋表面清理干净,然后采用高标号混凝土对凿除部分进行填充。

3.2注重缝隙情况的防治

缝隙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它们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外观质量。为了防治缝隙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可以加入特殊的添加剂和外加剂,如收缩减小剂和抗裂剂。收缩减小剂可以减少混凝土干燥收缩,降低裂缝的产生风险。抗裂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和抗张强度,减少裂缝的扩展。这些添加剂和外加剂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从而减少缝隙的形成。其次,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温度。过快的浇筑速度和温度变化大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应力集中,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过快的浇筑速度和温度变化过大。另外,对于已经出现的缝隙,应及时进行修复,以防止其扩大和深化。修复方法可以采用填缝剂或修补材料进行填补,确保缝隙处的密封性和强度。需要注意的是,缝隙问题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的优化以及质量控制的严格执行。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

3.3温度控制

由于砂石属于混凝土拌合中重要材料之一,砂石的温度和混凝土拌合质量有重要关系,尤其在特殊季节。基于此,施工技术人员务必重视砂石降温,采用毛毡等物品加以覆盖,控制阳光照射面积,避免出现温度过高问题,同时也可采用洒水等方式,确保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效果更为显著。在混凝土材料振捣一定时间后,需对其展开保温和养护处理,减少温差过大情况,避免影响混凝土材料自身拉伸强度,降低建筑工程后续裂缝问题。基于此,在混凝土结构初凝之前,需做好对应防范工作,避免混凝土长时间处于空气的暴露环境中。与此同时,相关养护作业人员也需运用篷布加以覆盖处理,且通过洒水等措施,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度,有效规避干缩过快的情况,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水平,突显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的作用及价值。

3.4混凝土蜂窝麻面防治技术

首先要保证模板质量。在安装模板前,施工人员应全面检查模板质量,以确保模板没有任何瑕疵,然后在模板上洒适量的水使模板保持湿润。施工人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施工情况,合理选用建筑模板,如木模板、钢模板、铝合金模板等。为了保证模板的二次使用效果,施工人员应在拆模后将模板彻底清洗干净,以避免下次使用时污染混凝土。其次要做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施工人员应将混凝土浇筑高度控制在2m以下,并确保浇筑时间不超过5小时。一旦浇筑时间超过5小时,施工人员就要不间断地搅拌混凝土,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同时,施工人员应采用分层振捣方式进行混凝土振捣,严格按照快插慢拔的原则进行振捣作业,并将每次振捣的时间控制在20秒左右。针对厚度为5~10cm的混凝土层,施工人员应合理控制振捣棒的插入深度。除了要合理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深度外,施工人员还要仔细观察混凝土的实际情况。如果混凝土出现沉陷,并伴有大量气泡涌出,施工人员要暂停振捣作业,并使用满足要求的水泥砂浆进行抹面处理,以预防蜂窝麻面问题。最后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作业。在混凝土浇筑完成6小时后,施工人员即可开展混凝土养护作业。施工人员应定期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湿润度,同时用麻袋、草帘等覆盖混凝土表面,避免阳光暴晒,且保证养护时间不低于14天。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化脚步越来越快,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也呈现出明显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混凝土施工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威胁,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加大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选择和使用。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从混凝土施工材料选择和建设技术管控等方面入手,持续优化并改进施工方案不合理的地方,对混凝土施工需要重视的地方投入更多关注。由于混凝土施工质量会对建筑工程整体情况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施工企业要细化混凝土施工管理流程,通过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合理管控增强建筑工程经济性与实用程度,为建筑工程发展更新注入更多生机。

参考文献

[1]田宝云.房建施工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防治技术分析[J].工程机械与维修,2023(03):240-242.

[2]杨国庆.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技术研究[J].佛山陶瓷,2023,33(03):42-44.

[3]孙放.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技术研究[J].居业,2022(0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