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研究

王海峰

天津市武清区水利技术服务中心   天津市武清区  301700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水利工程行业和我国经济水平发展十分快速,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是主要技术。目前农业发展中,灌溉技术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灌溉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是当前农业种植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合理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强化农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地高效灌溉策略。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灌溉;应用策略

引言

农田水利灌溉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农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田水利灌溉却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发展受到了阻碍。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水利灌溉的效率和质量。

1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意义

1.1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采用现代化灌溉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例如,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地肥沃,使农业生产更具效益和可持续性。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2节水灌溉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节水灌溉技术的重点就是突出节水,对于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往农田灌溉技术多以灌井、地表水灌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会造成大量水资源流失,导致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实际农作物的水资源需求状况,对农田土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土壤出现问题,既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减产,也会提高农业生产成本,造成资源浪费。在实际的农业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在保护水资源的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2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

2.1低压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主要指的是运用喷灌地块管道系统实现农作物灌溉。该系统主要由总干管、分干管、支管组成,支管上连接竖管及喷头。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除竖管外,一般将管道全部埋入地下。在实际应用中,水资源经过输水管网运输至喷头部位后,通过压力设备,在喷头处可形成喷射距离较远的水雾,可覆盖其周围一定区域的农田,进而起到灌溉作用。

2.2渠道防渗漏技术

渠道防渗漏技术是通过对沟渠工程技术的改良,从而降低灌区水资源损耗的一种技术。现有的灌溉渠道大都采用人工挖掘和施工。但是,在没有相应的防渗技术的情况下,通过这些管道的水源很容易发生渗漏,不但会降低农业的灌溉效益,而且会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利用渠道防渗漏技术,可以很好地克服以上问题。渠道防渗漏技术是利用水泥、碎石等进行堆砌,并以沥青、塑料薄膜等为主要原料,改善渠道的密封性能,防止渠道漏水。同时,要想让管道的防渗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就需要对管道进行经常性的管理与保养,以保证管道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良好的防水性能。

2.3微灌模式

农田水利灌溉中微灌模式的应用同样不容忽视,其主要是借助于微灌设备进行灌溉终端的改装,促使其可以在微小的流量输送下,形成对于农作物的充分湿润处理,由此达到理想灌溉效果。微灌模式在现阶段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受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具体灌溉方式同样也比较多,比如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以及渗灌等,均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微灌方式,可以结合不同农田水利灌溉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选用。相对于传统的渠道灌溉模式以及喷灌模式,微灌模式的应用不仅仅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灌溉均匀性,同时也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节水目的,对于农田水利灌溉中出现的水资源损失问题予以有效防控。虽然微灌模式的应用优势明显,但是具体到农田水利灌溉中进行推广运用的难度同样也比较大,除了成本方面的限制之外,后续长期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难以持续灌溉应用。现阶段微灌模式应用中虽然也引入运用了一些过滤装置,但是依然需要在未来长期灌溉过程中进行维护处理,且难度相对比较大,应该引起技术人员高度重视。

2.4低压管道灌溉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应用前应根据灌溉的需求铺设灌溉的管道,进而将管道深埋在土壤中,将水资源精准地输送到灌溉的位置,保证农作物及时吸收到水分,促进生长。该技术的应用要根据需求配备相应压力的压水设备,营造低压环境,以此保证水源的准确输送,达到理想的灌溉效果。在使用前进行管道预埋可以避免水资源在传输的过程中接触空气而蒸发,造成水资源消耗。

3农田灌溉节水管理对策探讨

3.1加强节水设施建设

为节约农田灌溉用水,做好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计量灌区现代化改造、可行性研究等相关工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快推进灌区改造工作,重点做好渠道防渗改造、输水管道改造等工作,有效降低输配水环节所造成的渗漏及损失。与此同时,要认真做好农田灌溉供水计量设施建设工作,切实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管理水平及用水效率。要统筹规划管理灌区骨干工程改造、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搭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推进农业节水工程措施和农机农艺相结合,促进灌区农业综合节水能力及水平的提升。此外,政府部门应当做好对灌区各大改造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项目清单台账,为农业节水设施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

3.2加强政策引导

为解决农田灌溉排水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推广环保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相关环保政策和法规,积极引导农民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灌溉水排放和污染。二是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和农田排水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灌溉水污染防治机制,加快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三是鼓励农民采用环保农业生产方式,例如,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物肥料等,实现对土壤、水、空气等环境的保护。四是加大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支持政策,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降低环保农业生产成本,促进环保农业的普及和发展。五是加大对环保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的力度,推动环保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六是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认识,促使农民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和规章制度,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水资源在水利工程灌溉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应用量庞大,基于此,相关部门需将水资源利用率提升纳入计划考量中,促使粮食生产工作顺利开展。采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将有助于实现农田水利灌溉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增产,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伟棠.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3):211-213.

[2]石康康.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探讨[J].河南农业,2023(23):56-58.

[3]聂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研究[J].农家参谋,2022(20):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