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4

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吴红玲1柏 强2*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110032)

摘 要:失眠,既不寐,从古至今失眠都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近年来,其发病率也持续上升,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尤其是中老年人,此类人群多以心肾不交型失眠为主。祖国医学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方法众多,疗效显著,众多医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及临床诊疗思路。笔者将从针刺方式、脏腑论治及中医用药等方面来阐述近年来中医对心肾不交型失眠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失眠;心肾不交;中医治疗;综述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cardiorenal insomnia

WU Hongling1BAI Qiang2*

( 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Abstract: Insomnia, both "sleepless", has been a major problem that has plagued people since ancient times, which has a huge impact on people's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and greatly reduces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and happiness index. In recent years, its incidence has also continued to rise, and it can occur at all ages, especially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who are mostly suffering from "heart-kidney incompatibility" insomnia. There are many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renal insomnia in the motherland,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is remarkable, and many doctors have combined theory and practice to summarize their own experience an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deas. The author will elaborate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renal insomnia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aspects of acupuncture, viscera treatmen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Insomnia; Heart kidney mismatch,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view

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中医学认为,失眠症与饮食不节、情志不调、病后体弱等因素有关。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国际睡眠障碍(ICSD-3)第三版中[1],失眠的特征在于难以入睡,保持睡眠连续性或睡眠质量差。尽管存在足够的睡眠机会和环境,但这些症状仍会发生,并导致白天睡眠障碍。据调查人群中10%至15%都会受到失眠的影响,虽然不受年龄的限制,但在女性围绝经期和绝经后过渡期以及老年人中更为普遍。失眠的发生也会是其他疾病的危险诱因,例如心脑血管类疾病、慢性疼痛综合征、心理精神性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失眠带来的不良影响涉及到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以及日间工作等领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一则研究[2]通过对失眠患者临床归纳分析,得到了有关17种证候分型,其中心肾不交证失眠患者数量位列第一,占总体20.75%。《周易

·泰卦彖传》中提出了: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这是心肾相交的渊源。说明自然界生长化收藏与天地交是离不开的[3]。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与自然是有统一性的,阴阳相交心肾相交的理论同样符合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那么两脏之间阴阳动态平衡被打破,即称为心肾不交,也就是水火失济

在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治疗中,众多医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及临床诊疗思路。笔者查阅和总结了大量近年来运用中医方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相关文献,将分别从针刺方式、脏腑论治及中医用药方面来阐述失眠的治疗效果。

1  针刺治疗

1.1  单纯针刺

1.1.1  对穴  孟莉莉[4]将6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即为吕景山复眠对穴方组(取穴:神门、复溜、印堂、四神聪),B组为常规针刺组结果显示:A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B组总有效率为83.33%,说明在临床应用上吕景山安神复眠对方组优于普通针刺方组。程艳婷[5]采用通里、照海为一组对穴治疗一则心肾不交型男患,以通里、照海为主穴,每日一次,十日后,患者症状有所好转,再联合耳穴治疗2周,失眠症状消失,寐可。

1.1.2  灵龟八法  傅兰萍[6]探讨以灵龟八法开穴为主配合灸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以患者治疗时辰,推出需开的八脉交会穴,治疗组48例采用足临泣、后溪、申脉、公孙、外关、内关、照海、列缺;对照组48例进行常规取穴治疗,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5.83%优于对照组的70.83%。卢美静等[7]采用灵龟八法开穴配合雀啄灸与普通针刺治疗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日1次,连续治疗30天。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分数明显降低。提示灵龟八法能够提高睡眠率,改善睡眠状况,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1.1.3  泻南补北针法  吴银霞,朱方擎,吴庆荣[8]将60例符合标准的受试对象按照随机分为泻南补北针法组和单纯针刺组。两组取穴相同,治疗组30例接受泻南补北针法;对照组接受单纯针刺;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5.56%,对照组80%,由此得出泻南补北法疗效更好。杨欣鹏等[9]运用泻南补北法,选取百会、四神聪、神门、申脉、照海等五穴为主穴,以太溪、水泉、极泉等为辅穴,共同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成效显著。

1.1.4  调节阴阳针法  刘泉宏[10]将64例心肾不交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调节阴阳针法,选穴以任督二脉及阴阳跷脉为主(主穴:气海、关元、中脘、百会、神庭、印堂、申脉、照海),配穴:神门、太溪。百会、神庭逆督脉走向针捻转泻法, 印堂平刺行平补平泻手法;申脉直刺捻转泻法,照海直刺捻转补法操作;神门直刺平补平泻手法;气海、关元、中脘、太溪提插补法;对照组为常规取穴,4个疗程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1.1.5  《内经》豹文刺法温玉洁[11]采用《内经》豹文刺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治疗组运用《内经》豹文刺法;对照组运用常规针刺法,在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3%高于对照组 86.7%的有效率。

1.1.6  坎中求阳针法  姜少鹏[12]对比坎中求阳针刺法和隔药灸脐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坎中求阳针刺组取穴:双侧(至阴、复溜、太溪、中封、神门、腕骨)。每日1次,1疗程治疗6次,共计4个疗程。隔药灸脐组中药粉的配伍采用交泰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1周1次,治疗1个月。结果:针刺组愈显率为73.7%,药灸组愈显率为26.3% ,针刺治疗组明显优于隔药灸脐组。

1.2  不同部位针刺方法

1.2.1  揿针治疗  刘波[13]将11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联合揿针手法治疗组和单独应用针刺手法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取穴相同,治疗组在针刺治疗后用揿针,揿针留针24 小时,每天按压3到4次,约4小时按压1次,每次约1分钟;对照组仅采用治疗组针刺治疗方法,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为:70.91%。揿针治疗心肾不交性失眠症在临床上疗效显著。

1.2.3  腹针治疗  曹承萍[14]在研究中将患者分为腹针治疗组及常规针刺对照组,对比二者的治疗结果以探究腹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取穴由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双滑肉门、外陵)、气旁(双)、阴都(双);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穴位,两组一周治疗3次,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对病情都有很好的控制。且腹针相比对照组,在PSQI总分上,显著下降,说明腹针能提高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起到治疗失眠症的作用。

1.2.4  彭氏眼针治疗  李嗣祺,王鹏琴 [15]在研究眼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中,取双眼肾区、心区进行针刺,同时让患者在情志、饮食、作息方面保持良好习惯。针刺2周,为1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5%。因此得出彭氏眼针疗法,对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状效果显著。刘悦等

[16]通过将8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观察彭氏眼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治疗组运用眼针疗法对心区、肾区针刺。对照组采取口服参芪五味子片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说明彭氏眼针可以提高睡眠质量,而且对比西医治疗,该方法避免了产生的耐药性和副作用。

  1.  脏腑论治

2.1  从肝胆论治心肾不交型不寐

薛亚静,田青,杨歆科[17]详细论述陈士铎对心肾不交型失眠论治方法及辨证思路,并且加以总结,门诊一女患者被诊断为心肾不交型失眠,首诊予口服14天交泰丸后自觉效果不佳,症状未见好转。二诊追问其病史,得知其因家中琐事影响,心神不宁,夜不得寐。遂调整治法以养肝血益胆气,随证组方,服14 剂后,患者烦躁、耳鸣减轻,易惊醒、心悸不安好转,脉较前充盈。三诊治则不变,在二诊方中加白芍、当归各25g,余方不变。四诊中上方加熟地15g、酒萸肉10g、山药20g。服14剂后,其情绪及失眠症状都有明显好转。经随访,患者已可安眠。

2.1.1  从肝论治养肝血、益肾水  陈士铎分别从藏象理论、生理解剖位置和五行理论来阐述肝、肾、心三脏的关系。在五脏中,肝主藏血,有着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心主神志,为藏神之所。心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情志活动方面。心主血,肝藏血,血液充盈,则心有所主,肝有所藏,以维持心肝两脏的生理功能。王冰注解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卧则血归于肝藏。肝血可以上供以润心,反之,肝血不足,心血亦因之而不足,出现血虚,心神失养的病证。肝肾之间精血互生,阴液互养。正是由于精血之间相互化生,所以肾精盛则肝血充,肾精衰则肝血虚。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本源,能滋助肝阴。肝肾同源,精血互生,木可生火,所以应养肝血,益肾水,肝血充则心血盈,滋肾水,水火既济而睡眠安。

2.1.2  从胆论治益胆气、利枢机  陈士铎首先从经络角度分析,肝脉间接连通胆与肾的关系,足少阳胆经分支贯膈、络肝,而肾经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同时胆与心相通:足少阳之别贯心以上挟咽。在藏象理论中,陈老认为胆气虚也会造成心肾不交型失眠。所以从胆出发来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陈老归因为胆气不足,治以益胆气,进而通利少阳枢机。然肝胆为表里,肝胆相济,谋虑决断正常。因此,肝胆在生理、病理上,存在密切联系。想更好补充少阳胆气,可同时补益厥阴肝经,遂拟肝胆两益汤。

2.2  从三焦及脾胃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

2.2.1  从三焦通调的重要性论治  周春霞,苏冠宇,樊小农[18]从三焦通调的重要性来说明与心肾不交型失眠的关系。三焦属六腑之一,元·戴侗《六书故》云:焦,燔之近炭也,也就是说,焦是燔烤燃烧的过程,而燃烧的过程也就是能量代谢与转换的过程。小到每个细胞,大到任何组织器官,皆有能量的代谢转换,因此,全身处处是三焦,全身无处不三焦。三焦的通道中运行着人体的诸气,而心火下降于肾,肾水上济于心的通道也依赖于三焦,三焦道路畅通,则心肾相交,睡眠安稳。所以主张在临床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中,除主要考虑其心、肾两脏外,还应考虑三焦腑,和解少阳,调畅三焦,如温胆汤、黄连温胆汤等。

2.2.2  从脾胃论治  周春霞等从脾胃位置及功能来阐释其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的重要性,脾胃居于全身气机的中枢地位;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为脏,属阴;胃为腑,属阳。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一升一降,相互配合,为阴阳升降的枢纽。心肾两者斡旋阴阳,阴阳相合,则卧能寐。如果脾胃因各种原因升降不利,则阴阳交通受阻,致肾阴不能上济,心阳不能下助,导致心肾不交型不寐。赵沁慧,邹烈寰[19]认为失眠是由于胃不和所引起,同时提出脾胃升降失序,心肾相交道路受阻,则发不寐,主张运用辛开苦降法来转运中焦,沟通上下。

3  结语

从古至今失眠一直困扰着人类,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与日俱增,社会关系矛盾冲突使人精神紧绷、情绪变化反复呈现加重的趋势,这使得人类不断探索和研究失眠的治疗方法。期间有大量的人服用各种安眠药,安眠药的发展[20]第一代前巴比妥类从19 世纪初开始,一直到21世纪初第五代安眠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食欲素受体阻断剂上市,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安眠药为苯二氮卓类,此类药物对于失眠症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会引起白天的嗜睡、困倦和疲劳感,身心疲惫状况得不到改善,久服对药物产生耐受及依赖性而弱化疗效。因此在失眠的治疗上,找到一种毒副作用小、对机体损害轻的方法迫在眉睫。针灸是中医外治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一项基于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显示:针灸疗法在治疗原发性、顽固性、老年性失眠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失眠时优于口服安眠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1]。但在临床治疗上仍有不足之处,首先,中医是在辨证的指导下,探求疾病的本质;论治是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部分研究对失眠的辨证方式描述不清,大多依靠其临床经验,并没有科学严谨地叙述其病理机制,降低其试验的准确性。再者,现存的研究多针对已然发生的失眠,通过诊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但忽略了疾病的预防,对预防失眠发生的治疗方式研究较少。最后,部分研究随访不积极,对于疾病是否复发,疗效时间持续的长短没有针对性的研究,以至于支持针刺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证据不够充分。

失眠和脏腑的关系,是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指导下[22],得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一方面要靠各个脏腑组织自身功能作用的正常发挥,另一方面则要靠脏腑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失眠主要病位在心,但是从整体出发,从肝胆、三焦、脾胃论治的主张也有很多。结合患者的病史,所表现的不同症状,分症施治,可以发挥更精准的疗效,给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Kaur H, Spurling B C, Bollu P C. Chronic insomnia[J]. StatPearls [Internet], 2021.

[2]丁宇坤;高雅;郭建波;王辉;何庆勇,11640例失眠症证候要素及靶位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7,40-42,40-42

[3]王峰;刘国伟;张晓琳,心肾相交与心肾不交探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75-76,75-76

[4]孟莉莉. 吕景山安神复眠对穴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8.

[5]程艳婷.对穴在失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举隅[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06):71-72.

[6]傅兰萍,周枫.灵龟八法开穴为主针灸治疗老年性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24):32-34.

[7]卢美静,赵彩娇,蒋云芳,黄逸珠.灵龟八法配合雀啄灸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01):15-18.

[8]吴银霞,朱方擎,吴庆荣,冯赵慧子,幸小玲.泻南补北针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39(10):1028-1031.

[9]杨欣鹏,倪国忠,张韧,赵军.应用四水穴-泻南补北针法为主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经验[J].黑龙江医学,2014,38(04):404-405.

[10]陆文娇. 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对心肾不交型失眠多导睡眠图的影响[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4.

[11]温玉洁.《内经》豹文刺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20.DOI:10.27282/d.cnki.gsdzu.2020.000822.

[12]姜少鹏. 坎中求阳针法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13]刘波.揿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06):629-632.

[14]曹承萍. 腹针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15]李嗣祺,王鹏琴.彭氏眼针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4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05):112-113.DOI:10.13729/j.issn.1671-7813.2016.05.46.

[16]刘悦,海英.眼针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对照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01):136-137.

[17]薛亚静,田青,杨歆科.浅析陈士铎从肝胆论治心肾不交型不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02):83-85.DOI:10.13593/j.cnki.51-1501/r.2018.02.083.

[18]周春霞,苏冠宇,樊小农. 论三焦及脾胃在心肾不交所致失眠中的重要性[J]. 吉林中医药,2013,06:542-543.

[19]赵沁慧,邹烈寰.调脾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探讨[J].山西中医,2019,35(04):4-5.

[20]芮茗,韩娜.近代安眠药的研究与开发简史[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21,31(06):460-469.DOI:10.14142/j.cnki.cn21-1313/r.2021.06.008.

[21]孙继飞,王智,陈丽梅,郭春蕾,何家恺,高德强,方继良.针灸治疗失眠 的临床研究进展[J/OL].世界中医药.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5529.R.20211122.1805.002.htm

[22]常怡勇. 头痛医脚,见怪不怪——趣谈中医治疗中整体观念的奥秘_常怡勇[J]. 健康生活, 2017, (2):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