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35kV及以下农网配电线路跳闸率的措施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降低35kV及以下农网配电线路跳闸率的措施探析

何灿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清新供电局,广东 清远 511800

摘要:为了实现城乡均衡并推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优化农村地区的资源分配战略显得尤为关键。电力作为驱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石,其有效供应和利用对于电力配置和供电公司的职责至关重要。然而,农村地域特性显著,其基础设施规划与改善尚存不足,这导致电网构建和线路设备的稳定运用面临挑战。特别地,农村地区35KV及以下的配电网频现故障,如频繁停电,局部农网的断电问题时有发生,这对乡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产生了显著干扰。因此,亟待对农村电力网络进行深度优化和强化管理。

关键词:35kV及以下;农网配电线;路跳闸率;降低措施

135kV及以下农网配电线路跳闸原因分析

1.1常规原因分析

农网配电线路的频繁断电通常由多种因素诱发,包括自然现象、技术缺陷、用户责任以及一些未明原因。首先,雷电引发的故障主要源于天气波动,在雷暴频发的地区尤为突出,它通过破坏电路稳定性导致跳闸。其次,设备故障是安装阶段的关键问题,低质量的设备可能导致运行中的电力系统故障,进而触发整个配电网的中断。用户设备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缺乏有效的用户端设备管理可能导致用户电网内部故障,间接触发线路跳闸。此外,管理漏洞、恶意破坏和环境影响(如污闪)等非典型原因也可能造成配电线路的意外跳闸。这些多元化的因素共同作用,加大了对农网稳定性的挑战。

1.2分月分类原因分析

在深入剖析农村电网配电线路故障根源的同时,一项关键的任务是系统性地搜集和分析最近发生的故障信息,特别是着重梳理那些导致停电的跳闸事件。对这些数据进行细致的筛选和整合,按时间序列和故障原因进行分类整理,进一步实施详尽的统计和定量分析,从而生成有深度的分析资料。在此基础上,经验丰富的维修专家会对这些数据进行严谨的审查,提炼出引发农网配电线路频繁跳闸的核心因素,并特别关注因季节变换而可能引发的雷击等自然因素,以提升故障原因分析的精确性和实际指导价值。

1.3跳闸总体原因分析

通过深入剖析农村电网配电线路频繁跳闸的现象及其相关数据,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全面的故障模式总结,揭示出引发跳闸的关键驱动因素。针对跳闸时间及频率的规律性变化,我们能够展开有针对性的周期性问题探讨。在形成整体故障原因的详尽报告后,紧随其后的关键步骤是寻找针对具体问题的改进策略。鉴于部分农村地区的配电线路维护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别需要聚焦于线路的设计和建设方案,进行深度研究并寻求优化路径,以期提出切实可行的线路改进计划。

2影响35kV及以下农网配电线路跳闸的因素

2.1绝缘子串发生闪络放电

绝缘子串的放电现象可能源自四个关键因素,它们分别是气象条件影响、线路内部的独特事件、设备自身的局限以及长时间使用的自然损耗。当大气中的环境条件引发大气过电压时,虽然这种冲击短暂,但其电压峰值足以对电力线路构成显著损害。另一方面,如果配电线路的一相出现非预期的金属短路,将导致电压瞬间飙升,进而触发系统的故障响应。绝缘子串性能的瑕疵可能导致线路与地面之间产生异常放电,形成高压差,对线路构成破坏性影响。最后,由于持续的户外暴露,配电线路的老化问题不容忽视,它常常引发突发性的故障,迫使断路器跳闸以保障系统安全。

2.2保护定值过小造成保护动作频繁

农网配电线路的跳闸本质上是对电气系统过载的自我防护机制,旨在通过断电手段减轻对线路的潜在破坏,从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配电网络中实施了双重保护策略,即一段保护和二段保护。一段保护基于线路内部金属短路电流的阈值设定,而二段保护则针对线路的最大承载电流。一旦电流超过预设极限,线路便会自动跳闸以中断电流流经。若一段和二段保护未能有效防止过载,紧急断电措施会立即启动,以确保电路安全。

3降低35kV及以下农网配电线路跳闸率的措施

3.1提升设备质量和防雷水平

电力分配网络的线路经常面临雷暴天气引发的突发断电问题,为了减弱雷击对电力传输的影响,关键在于提升各类设备对雷击的防护性能。在电网改造进程中,首要步骤是对整个网络体系进行前瞻性的设计规划,对农村电网的设施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优化升级和质量强化。同时,特别关注线路组件和导线的修复工作,以增强其抗雷性能。通过增设避雷器,并实施专门的防雷维护项目,我们旨在推行一套切实可行的防雷策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3.2加强用户端设备管理

配电线路的农村网络构建目标在于电力自发电力公司源头传输至终端用户,然而,终端用户的管理往往处于监督真空状态,这凸显了强化用户端设备管控的紧迫性。首要关注点在于用户接入线路后对电力分配系统产生的潜在影响,对于频繁引发断路问题的用户,应立即实施有效隔离措施。同时,必须着重教育用户正确操作配电设备,以减少因人为失误导致的频繁跳闸现象。另外,用户跳闸对配电站的运行稳定性也构成挑战,需定期监控并优化设备运行环境,确保其高效稳定运行。

3.3提升配电线管理水平

确保农村电网配电线路的稳定运行是提升整体可靠性的关键环节,强化其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对于预防和解决线路问题具有决定性作用。对配电线路的管理应采取策略性的方法,根据线路的专业等级和特性进行分阶段的维护和改进。同时,系统性地搜集各类故障模式和长期的故障记录,特别聚焦于频繁跳闸的线路,深化对其运行设备的深度检测,这是防止突发故障的关键步骤。

3.4加强电力设备防护宣传

农村电网的配电设施广泛分布于开放环境之中,其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管往往引发一系列问题,如盗窃和设备老化,这些都对电力系统的正常使用构成威胁。尽管我国法律体系对这类侵权行为有所约束,然而公众教育的力度尚显不足。因此,强化电力设施的保护宣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宣传语,提升大众对于保护配电设施的认知度和责任感。政府部门应积极投身这一宣传行动,共同营造全社会关注并尊重配电设备的良好氛围。

3.5加强用户侧设备管理

①着重进行客户工程接入性审核,特别关注设备接入电网后的潜在影响,包括可能引发的电网波动和故障时的冲击效应,以及客户防雷措施的完备性。一旦发现问题,务必迅速执行隔离策略以确保电网安全。②密切关注因客户人员操作失误、无意触碰或误操作可能带来的电网干扰,同时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纠正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③在设备接入后,高度关注其对其他用户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确保所有用户的正常使用不受干扰。④保持对移动、电信、联通基站线路设备的动态管理,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以便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维护对策。

结论

在偏远农村,35KV以下的电力配送线路频繁遭遇断电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这种现象源于多元的故障根源,既包括电路内部的技术缺陷,也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显著影响。农村电网线路的地理跨度广泛,往往缺乏有效的监控,这就使得它们特别容易受到诸如雷暴等自然现象的冲击,从而引发供电中断。

参考文献:

[1]徐瑞军,张双宝,周朝阳等.降低配电线路跳闸率提高供电可靠性[J].电力设备管理,2021(06):53-54+120.

[2]齐飞.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率的新见解[J].南方农机,2021,49(14):194.

[3]贾志刚.输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率治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26):54-55.

[4]严鸿艳,杨东升.从生产管理角度谈农配网线路跳闸率超标原因[J].低碳世界,2021(25):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