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解析

赵宏杰

浙江宁围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200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高速发展下,园林绿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绿意,亲近自然,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拥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都在追求精神品质的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整洁干净的环境,还要有绿色植物,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保证居住环境中的空气质量。为了满足居民的这一要求,各城市都在积极开展绿色园林种植活动。绿色园林不仅能够维护城市生态的平衡稳定,提高环境质量,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但有植物的地方就难免会存在病虫害,病虫害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无形之中增加园林绿化工程的成本,还会威胁到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养护技术;管理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日益关注,园林绿化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作为园林绿化行业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植物成活率、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植物选择不当、土壤处理不规范、灌溉施肥不足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植物的生长效果,也制约了园林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园林绿化种植与病虫害养护的重要性

1.1保护居民健康

城市的发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维护居民的生活环境,保护居民的身体健康。对于园林绿化工程而言,加强绿色植物的种植,注重病虫害防治,可以保护居民的身体健康。园林绿化工程有助于保护水资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还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众所周知,植物的根系能够保护水资源,而大量的土壤也可以将雨水引入地下水层,减缓城市洪水和干旱的影响。此外,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调节气候,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我国地幅辽阔,不同城市的气候差异较大若想打造适应人类居住和生活的气候条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园林绿化工程来实现。借助植物的叶片,减少太阳辐射直接照射地面,调节局部气候。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在如今的城市内部,私家车随处可见。而汽车尾气会增加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而绿色植物可以吸收这些有害物质,同时释放氧气,有助于净化城市内部的空气,避免居民受到有害气体的侵蚀。除此之外,绿色植物有降低噪音的功效,植物的叶片和枝干可以吸收和反射噪音,减轻噪音污染,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缓解生活压力和焦虑情绪,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

1.2调节气候

园林绿化植物在调节气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同时,植物还能遮挡太阳辐射、降低城市温度、减少能源消耗。此外,植物还能起到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有助于维护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

2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的提高策略

2.1创造良好生长环境,提高观赏性

做好园林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可在保证园林绿植质量的条件下延长绿植的生长寿命。首先,保证园林绿植具备充足的水源。绿植的生长离不开水源,不同的园林绿植对于水源有着不同的需求,工作人员应当根据绿植的生长习性定期浇水,在园林绿植周围还要设有排水管道,方便排出多余的水及降雨造成的积水。其次,做好园林绿植的树形管理工作。工作人员要按照设计图纸定期对其进行修剪,但要注意避免伤害到绿植的根部和树干。最后,及时处理园林绿植周边生长的杂草。杂草的生长不仅会影响园林绿化的美观,还会从土壤中吸取养分,从而影响园林绿化植物的生长。

2.2重视植物养护管理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而言,若想凸显其社会性职能,首先要做的就是重视对植物的养护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相关部门要结合不同种类的植物,制定恰当的管理措施,保证管理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开展植物养护和管理工作时,要从浇水、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和濒危植物保护等方面着手。相关部门需要根据植物的种类、生长情况、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浇水量和浇水频率,并合理安排浇水时间。在修剪时,则要关注植物的平衡与对称,避免过度修剪对植物本身造成伤害。施肥也是植物养护管理的关键性措施。要慎重选择施肥的种类,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利用肥料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并定期检查植物的生产情况,保证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并有效处理。为了维护地方生物的多样性,要做好对植物的保护,防止人为破坏,避免自然灾害和生物危害,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对于地方存在的濒危植物,做好养护管理也是重中之重。可通过建立濒危植物保护区,加强宣传和教育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濒危植物的重要性,促进濒危植物的生存和繁衍,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

2.3加强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

针对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问题,应加强对园林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第一,建立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环节。课程内容应涵盖园林绿化植物的种植技术、养护技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环节,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能。第二,邀请专业人士授课。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园林绿化专家授课,确保学员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可以组织学员到实地参观学习,了解园林绿化植物的实际情况和养护措施。第三,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操作训练,让学员亲自动手参与种植和养护工作。通过实践操作,学员可以更好地掌握技能,提高操作水平。第四,定期开展交流与分享活动。定期组织学员开展交流与分享活动,让学员分享自己在园林绿化工作中的经验和技术心得。通过交流与分享,学员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高综合素质。

2.4植物种类合理搭配

城市开展园林绿化工程,要想营造美观的城市环境,促进地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植物种类的合理搭配,保障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要根据植物的颜色做好色彩搭配,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的美观性。同时,也要根据植物的生长条件、地域气候、季节变化等因素,做好植物种类的合理选择与搭配工作。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适应能力、观赏特点,结合地方气候、土壤环境条件合理选择,必须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环境的植物,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存活率,避免工程成本的增加。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对提升城市形象以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在园林绿化的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工作上仍然存在着资金不足、水平欠缺、设备落后、制度不全等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工作,需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施肥等工作,提高园林绿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并保证其能熟练操作相关专业设备。

参考文献

[1]程爱玲.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与生态防治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22,54(04):107-109.

[2]李宝霞.浅谈园林绿化树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7):80-82+86.

[3]牛俊春.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技术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1):43-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