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洁

身份证号:654325198707140029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逐渐成为提升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的关键手段。然而,当前在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的提升,也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以下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引言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对于提升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限制,当前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原则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原则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提高建筑工程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应当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保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严谨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杜绝任何违规行为,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公正公平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应当公正、公平、透明,不偏袒任何一方利益,保障各方合法权益,维护建筑市场秩序的公平竞争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施工、节能减排,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标准体系不完善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所遵循的标准体系并不完善,对于不同级别的建筑工程,缺乏合理可行的标准规范,尤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更为突出,导致建筑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种不完善的标准体系不仅会引发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而且会间接带来诸如建筑安全等重要问题。例如,在施工时没有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指导,施工人员的行为可能会因为缺乏监督和约束,变得越来越低质量,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同时,规范缺失也不利于监管部门的行政执法,难以对建筑企业和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监管。

2.2执行力度不够

即使已经有了一定的标准体系,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中执行力度不够,则也不满足要求,因为只有在有效的执行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当前,一些施工单位对于质量标准的执行可能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工期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可能会采用快速便捷的办法来完成工程,违规行为的发生率随之上升。二是某些施工单位并没有做好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缺乏必要的了解,因而会出现误用现象。这些都会直接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

2.3监管机制不健全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中监管机制不健全也是一个相对突出的问题。由于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和利益,因此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机制来保证其质量。但目前,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如资金、人力供给不足等方面,监管机制并不完善,难以达到应有的监管效果,重新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显得尤为急迫。监管机制不健全以及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会损害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信誉,恶性事件的发生与处理增加政府的负担,同时也会导致施工单位的信用降低,给企业发展、工程实施带来严重影响,给社会的整体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对策

3.1完善标准体系

要解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标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完善相关标准体系,确保其科学性和针对性。这需要政府部门与建筑行业的共同努力,通过广泛调研和专家讨论,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科学可行的标准规范。对于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建筑工程,应当制定相应的标准,从而提高标准体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建立健全标准的修订机制也至关重要。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标准体系应当具有动态调整的能力,及时修订和更新相关标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实践。这样才能保证标准体系的及时性和前瞻性,更好地指导和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在完善标准体系的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考虑国际经验和先进理念,借鉴国际标准,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通过与国际接轨,可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国际化水平,提升我国在全球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力,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2强化执行力度

应当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施工单位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对于严重违法违规的企业要依法追究责任,对其进行处罚并公示,形成强烈的震慑效应。同时,建立施工单位信用档案,对执行情况良好的企业给予奖励和优惠政策,激励其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施工人员是质量管理的执行者,他们的素质和技能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因此,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使其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施工,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还可以通过建立奖惩机制来强化执行力度。对于执行标准良好、质量稳定的施工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荣誉,提高他们的执行意识和积极性。

3.3健全监管机制

只有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才能有效监督和管理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应当加强监管部门的力量和能力建设。监管部门应当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监督力量,能够深入到现场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同时,监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不同监管部门之间应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避免信息孤岛所带来的监管盲区。监管部门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估,提高监管效能和精准度。加强社会监督与参与也是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举报渠道和公示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和群众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同时,加强对相关行业协会和组织的监督,促使其履行行业自律管理职责,共同维护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社会监督的加强可以有效弥补监管部门力量的不足,提高监管的全面性和效果性。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在提升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我们从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执行力度、健全监管机制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日益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艳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06):69-71.

[2]郭慧慧,王永亮,高冠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标准化,2023,(12):165-167.

[3]王永坤.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标准与监督管理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2,(15):12-14.

[4]姜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现状及对策分析[J].船舶职业教育,2019,7(02):68-69+75.

[5]康兆.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浅述[J].居舍,2018,(2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