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流化床冷凝工艺的应用及操作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聚乙烯流化床冷凝工艺的应用及操作优化

葛东伟

大庆石化公司聚烯烃部全密度联合装置区

摘要:对聚乙烯流化床凝结工艺特性进行研究,以及对各运行参数间的互相影响的分析,提出聚乙烯流化床凝结过程中各运行参数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实践证明,在凝结工况下,必须明确各个工艺参数的安全运行范围,凝结过程的进出要尽可能快。在启动过程中,要对原料和回收液体(气体)进行采样并进行检测,使其达到合格状态。在进入冷却方式下,原种床粉必须彻底清除,以避免发生爆炸。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原料质量的监测,对精炼床的精制效果进行监测。

关键词流化床;聚乙烯;聚合工艺;

本文主要阐述了聚乙烯流化床的凝结运行方式的特征,研究了凝结过程中各主要因素对生产负荷、反应温度、压力、循环气成分和冷凝剂浓度的影响;为解决装置启动初期出现的静电堵塞等问题,以及避免在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爆炸现象,对操作条件进行了优化。

1聚乙烯流化床冷凝运行方式特征

冷凝运行方式指的是将易汽化凝结的正戊烷、异戊烷、己烷等液态物质,添加到聚合反应体系中的运行工况。在这种方式下,利用再循环燃气加热(显热)与凝结液(潜热)相结合的方式将聚合反应热从反应器中带走,使得聚合装置的吸热性能较“干”法有了显著提升。如果在循环气体中长碳链烯烃的质量分数较低,则无法实现自然的冷凝运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诱导凝结”方法,即在该过程中,将大量的饱和碳氢化合物注入到该反应器中,从而实现对该过程的有效控制。

2冷凝式聚合反应的控制

2.1产量控制

凝结态运行后,反应器的时间和空间产量显著增加,需要更高的工艺负荷控制。在冷凝方式下,根据循环气体冷却器对反应器的最大放热容量(假设反应器内换热容量足够)来决定最大负荷。由冷却水温度来确定反应器所能达到的最低工作温度;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品牌产品的反应温度、压力、循环气成分及流速,确定了采用循环气温差去除显热所对应的最大负荷;然后,依据凝结过程中所需的液态比例(W)(通常是15%-20%)来决定,从而使其在汽化过程中所需的冷凝水的最大负载。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两个最大负载的叠加,与最大负载的理论最大负载相比较,来判断其可行性,从而确定各等级的最大负载控制量。

2.2反应釜的控温

相对于无凝结操作,凝结过程中含有液相,反应器温度可调节性较大,因此,若再循环气体中的冷凝剂浓度能够稳定地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则不会出现反应器温度失控的危险。然而,在该过程中,如添加冷凝剂、回收系统中烯烃与烷烃冷凝液回流、催化剂进料平滑度、冷却水温度、循环气流化气速、树脂流化松密度、树脂密度及熔体流动指数等因素的改变,都会对反应器温度产生影响。与“干”式运行方式相比,凝结方式运行条件下的温度变化规律更为复杂。在冷凝运行方式下,反应器的最低运行温度不能低于80℃,否则会导致系统的回热容量降低,且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上,需要更多的冷凝液体加入量。

2.3 冷凝剂的加入和液态比例的调控

聚合反应器在凝结态运行条件下,既有液相的汽化,也有液相的分散、混合和流动,也有聚合反应的放热。在分布板下面,凝结水在分布板上的区域必须完全汽化,以保证液相的均匀分布,防止粉末颗粒粘壁,影响流化状态。冷却剂用量及进口液比例要控制在一定的安全值之内,否则将引起流化床的混乱,导致反应的爆聚。

根据热力平衡方程、热量平衡方程及生产实践经验,确定各牌号的运行规律,为控制凝结剂掺量及进口凝结水比例提供科学依据。

3装置操作优化

3.1开车工艺的控制要点

本项目的开工程序和工艺要点如下:1)对反应器、循环气压缩机进行清洗,对 PE粉末进行外观、熔融度等各项性能进行分析,并将其送入反应器中,作为开启式种子床;在循环空气压缩机的作用下,种子层处于流化状态,同时进行了水、氧的脱除。如果种床层的氧化变质、反应体系的清洗不够彻底,则会造成反应无法进行或静电沉积等问题。2)在聚合体系循环气体的水分、氧气含量低于5×10-6的情况下,添加微量的三乙基铝使滴定钝化,除去循环气及晶种床粉末粉末中残余的杂质。如果反应器内有残留的自由水,且需要较长的脱水时间,可以通过将乙烯进料注入循环气体中,然后排出乙烯来除去其中的杂质。3)将乙烯、共聚烯烃和氢气等原料经检测纯度符合要求后,导入到聚合体系中,调节反应器内的压力等条件,投入催化剂,使其投入生产。水、氧是聚合过程中的有毒物质,若将其带入体系中,将引起剧烈的静电脉动,使反应器壁产生结块现象。如果催化剂投入后,静电、壁面温度、反应温度等出现较大的波动,应及时降低催化剂加入量,并对原料及催化剂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并在向排放体系及聚合体系中导入回收气体及回收液体时,实时监测反应体系静电变化情况。实践证明,在启动初期,在启动过程中加入少量的冷凝剂,可以有效地解决静电问题。

3.2机组平稳运行优化

为了确保设备的平稳运行,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1)对聚合反应进行异常检测。通过静电脉动、催化剂活性降低、粉料中微细颗粒含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反应器内壁温度的改变,可以判定氧气、水分等杂质能否进入反应体系。对于不正常的反应,尤其是正向静电,反应器的壁面、分布板的温度有较大的波动时,要立即采取措施,减少操作负荷,控制床层的高度,防止反应器工况的恶化。除了对原料进行常规的检测和检测,还可以单独调整乙烯、1-丁烯等各种原料的进料数量,观察其静电对应的变化,直到找出问题为止。2) 原材料中的杂质的管理。改进生产计划和管理程序,对上游设备的波动引起的原料品质问题进行通知,并制订实施方案;对进界区的乙烯、丁烯等进料进行在线检测,并对其进行了水、氧的检测;改进原料、氮和氢精制床的进、出口分析方法,确保分析频率,对进口和出口杂质浓度相近的精制床进行了预处理。3)对每个设备的换热器进行监测。对原料、聚合、回收等单元换热器出水的原料水量进行检测,防止换热器漏液引起的循环水污染。若丁烯原料泵出流不正常,则应注意丁烯脱气塔中凝结水有可能漏入,防止过多的水流入反应体系而导致爆聚停机。

4结论

1) 凝结运行方式显著改善了反应器的时-空收率,提高了运行的稳定性,缩短了品牌转换时间。

2) 在冷凝运行方式下,牌号切换和工艺条件优化,掌握反应温度、冷凝剂含量、液相率等工艺参数对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明确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安全运行区间,解决反应器易堵塞、过热、产物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凝结过程的进出要尽可能快。

3)在设备启动阶段,要对导入到聚合反应和排放系统中的原料、回收液体(气体)进行采样并进行分析,使其达到要求,在投入催化剂后,如果产生较大的静电波动,则要将杂质排除在外,在进入冷却工作方式时,将原种床粉清除干净,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授权,以增强对循环气压缩机异常、反应器壁温度异常、静电异常等情况的判断和处理速度。

4) 针对聚乙烯生产过程中,原料杂质含量监测是影响其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强原料品质波动监测、日常维护、杂质微量分析等监测,针对因原料品质波动大而造成精炼能力降低的原料精炼床,需及时检测并替换。

参考文献:

[1]杨荆泉,陈伟,阳永荣,等. 聚乙烯冷凝模式操作的模拟研究:Ⅰ. 反应器运行状态的分析[J]. 化学学报,2001,52(10):877 - 884.

[2]曾芳勇. 国产新型铬系SLH-211催化剂冷凝态工业化应用研究[J]. 石油化工,2013,42(11):1272 - 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