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管理尺度,倾注教育温度——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把握管理尺度,倾注教育温度——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策略

徐丹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   402260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时代的转变,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一定改变,权威式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格局,需要班主任教师在管理中注重把握管理尺度,倾注教育温度,以此为小学生营造和谐温馨的班级成长环境。为此,小学班主任教师需用新时代教育思想,通过制定灵活多样的管理规则、构建积极的师生互动模式以及实施情感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促进管理尺度与温度的协同化。本文是针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路径;策略研究

前言:小学阶段是学生素质养成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不仅承担着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也要作为良好的引导者,在严格执行班级管理规章的同时,深刻把握管理的尺度与温度,使小学生既能遵循教师所制定的行为守则,也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与呵护,以此抚慰心灵,支持优质素养和高尚品格的形成。然而,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管理尺度与温度的失衡,需要教师深入分析问题,以提出相应优化策略。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就目前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而言,存在一些较为显著的管理问题,导致管理尺度与管理温度出现失衡状态,难以维系良好的班级环境,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性格培育造成一定负面影响[1]。其中关于管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管理规则较为刻板,缺乏一定灵活性。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活跃度旺盛的时期,很难受到班级管理规章的限制。但班主任教师在设定班级管理规章的过程中,却未能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利用管理规章压制学生天性,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性格特点灵活落实规章制度,导致班级管理规章失去权威性,也无法支持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其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使二者之间逐渐产生距离感,影响和谐班级环境的建构。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思维的限制,为更好约束学生行为,在开展班级管理时,教师会与学生保持一定物理距离,但也在无形中拉开了彼此的情感距离,使学生对教师的感情敬畏多于敬重,无法维系良好的情感温度。

其三,在班级管理中,过于重视对班级规则和班级秩序的维护,相对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态,导致部分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未能得到及时心理干预和疏导,影响班级管理质量。

二、加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优化实施策略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管理规则,兼顾公平与个性化需求

维持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尺度和温度的有效方法,是兼顾班级管理的公平性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结合小学生实际性格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灵活多样的管理规则[2]。如在保持班级管理规则多样性和公平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给予其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其在遵循班级管理大方向的前提下,也能有更多的自主空间。为此,小学班主任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性格差异,适当调整管理规则,既充分体现班级管理的公平性和权威性,也有效支持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制定班级管理规则时,需要设立一些学生必须执行的行为规范,如不迟到、不早退、不说脏话、不打架斗殴以及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等,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并在执行时对每一位同学平等对待,以维持班级管理的公平性。此外,针对一些不涉及管理原则的行为,则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适当放宽管理力度,灵活调整管理规则,以有效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在课堂纪律管理中,如有的学生喜静,喜欢自主完成学习活动,在教师要求的合作学习中没有做到踊跃发言。对于这一方面课堂管理,班主任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适当放宽管理力度,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其以更加舒适的方式完成学习,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构建积极的师生互动模式,增强学生参与和归属感

一个班级的组成人员包括班主任教师和学生[3]。而学生不只是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管理对象,更是需要倾注更多爱心和耐心的呵护对象,使其能够在班级生活期间感受到教师关注和热情,以此增强在班级中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认识到自身是班级中的重要组成人员,共同维护良好的班级环境与成长氛围。而这一教育效果,可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加以实现。在班级管理中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意识,可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被动局面得到切实颠覆,以此营造生态的班级环境。

例如:班主任教师可在设定班级管理内容时,以召开班会的形式组织学生共同探讨,如班级卫生的打扫、班级纪律的维系以及对班级集体活动的建设等,引领小学生参与到对一些基础班级管理内容的组织和实施中,有效激发其在班级生活中的归属感。同时在班级管理方面,教师也可设置一些职责岗位,以每周一轮岗的方式,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执行教师所规划的班级管理规章,并向教师汇报每日的工作情况,从被动地遵循者到规则的执行者,有效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三)实施情感与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情感温度的体现不只是人性化管理规则的设定,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其在成长中的情感需求,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如此方能更好体现班级管理的温度。

为此,小学班主任教师应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实施情感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予以相应的情感和心理教育。如在小学考试前后,教师可关注学生是否对考试产生一定心理变化,在发现有学生产生明显心理压力和负担时,需要给予其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让其放松对考试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能够更加从容不迫地面对。

结论:综上所述,班级是学生长期生活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思维建构和性格养成可产生深远影响。在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下,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开展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在强调管理规则的同时,保持管理的尺度和管理的温度,使尺度与温度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既能给学生行为起到良好约束和限制的作用,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以此形成良好的班级环境和成长氛围,增强小学生在班级内的参与感与归属感,形成阳光学习心态,满足新时代的育人要求。

参考文献:

[1]鲍承玉.网络环境下优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研究[J].科幻画报,2023(06):85-86.

[2]欧金兰.网络环境下优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2(32):17-19.

[3]高翔.优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25):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