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疼痛护理模式对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6
/ 2

强化疼痛护理模式对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

左俊李

  保山市人民医院 急诊外科  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对强化疼痛护理模式对四肢创伤性骨折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在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间收治的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共计94例,采取随机双盲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内各4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强化疼痛护理,就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就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VAS评分展开对比,发现干预前2组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均较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就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展开对比,发现观察组数据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6.6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疼痛护理模式能够大大降低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疼痛感受,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强化疼痛护理;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已成为许多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手术治疗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患者疼痛,特别是在手术后的恢复期间,患者可能会面临着长期的疼痛问题。对于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而言,手术后的疼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这类疾病往往伴随着高强度的疼痛感受和长期的康复期。针对这一问题,强化疼痛护理模式应运而生,目的是提高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控制,从而减轻疼痛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患者康复[1]
本文将对强化疼痛护理模式在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在2022年10月-2023年10月间收治的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共计94例,采取随机双盲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内各47例,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以签署知情同意书为准。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在26-73岁之间,均值为(42.86±5.29)岁;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在27-72岁之间,均值为(43.12±5.41)岁。基于2组一般资料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为患者做好包扎工作,完成血常规检验,并给予常规药物镇痛。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强化疼痛护理,内容如下:(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疼痛的重要手段之一。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类型、程度和病情的需要,合理选用药物,如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抗炎消痛药、氯胺酮等,确保药物的使用足够有效,同时减少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2)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行为治疗两类。物理治疗包括局部冷敷、热敷、按摩、理疗等,行为治疗包括放松训练、音乐疗法、认知行为治疗等。(3)心理支持:心理支持是疼痛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通过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如情感支持、咨询服务等,帮助患者克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缓解疼痛感受。(4)健康教育: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及治疗了解的越全面,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在疼痛管理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护士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患者教育,让患者了解疼痛的原因、管理策略和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于疼痛管理的自我认知水平,使其积极参与治疗。

1.3观察指标

(1)分别于干预前后对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统计。(2)由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满分计为100分的问卷,分为0-59分、60-79分及80-100分,分别对应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以SPSS 25.0系统为主要手段,其中以(X±s)表示的为计量资料,行t值检验,以(n,%)表示的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当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

  1. 结果
    1. 疼痛评分

就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VAS评分展开对比,发现干预前2组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均较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VAS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观察组

47

7.39±2.33

3.18±0.54

6.257

<0.05

对照组

47

7.42±2.45

4.85±0.89

5.359

<0.05

t值

0.187

6.338

P值

>0.05

<0.05

2.2护理满意度

就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展开对比,发现观察组数据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6.60%,组间差异显著(P<0.05)。

  1. 讨论

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疼痛问题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伤口部位、手术方法、个体差异、疾病状态等。在手术中,不同的手术方式也会对患者的疼痛问题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切开式手术会在伤口周围引起更多的疼痛,而内固定手术则可能对伤口周围产生更少的影响。此外,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疾病史等也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疼痛感受。心理影响因素也是疼痛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影响他们对治疗的认可和合作

[2]

强化疼痛护理模式是一种以个性化、全面、综合、连续为原则的护理模式,其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快速恢复健康。其中,个性化是指根据患者的身体特点、病情、需求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全面是指对疼痛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干预,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等;综合是指护理措施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可以同时进行多种措施以达到最佳效果;连续是指护理措施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可以随时调整、监测和评估,保证患者得到持续的护理[3]。研究结果显示,就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VAS评分展开对比,发现干预前2组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均较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就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展开对比,发现观察组数据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6.60%,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强化疼痛护理模式能够大大降低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疼痛感受,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崔倩,刘苗,徐文杰,等. 针对性心理护理结合系统性疼痛控制在四肢创伤性骨折患儿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5):100-102.

[2] 齐俊丽. 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0):38-41.

[3] 王菲,魏金莹,张睿. 康复干预联合细节护理在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影响观察 [J]. 中国伤残医学,2023,31(5):67-6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