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消毒供应室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阮静

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省大理市  671003

【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的消毒供应室工作日志、不良事件报告等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将2019—2020年定为对照组,2021—2022年定为干预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消毒供应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共分析4年492份工作日志和126份不良事件报告。消毒供应室潜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人员培训不足、工作量饱和、设备老化、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4.637, 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不良事件;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承担着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消毒灭菌物品的重任,在切断感染途径、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但由于消毒供应工作专业性强、流程复杂、涉及环节多,如管理不善就容易滋生各类风险隐患,给医疗安全和感染防控带来严峻挑战[2]。当前,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所面临的外部形势和内部压力愈加严峻:一方面,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对消毒供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另一方面,社会对医疗质量安全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消毒灭菌效果的要求也随之提升[3]。在此背景下,消毒供应中心只有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严控风险源头,优化关键环节,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国内外研究表明,消毒供应中心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既有人为因素,如人员技能欠缺、违规操作等;也有物的因素,如设备故障、质量不合格等;还有管理因素,如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可见,做好消毒供应风险防控,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制度、技术、人员、设施等方面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为此,本研究拟对我院消毒供应室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以期为同行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日志、不良事件报告、人员培训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9—2020年189份工作日志和65份不良事件报告纳入对照组,2021—2022年303份工作日志和61份不良事件报告纳入干预组。两组在人员构成、日常工作量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医院原有管理模式开展消毒供应工作。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下干预措施:

(1)加强人员培训。组织消毒供应室全体工作人员每月至少1次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聘请院内外专家授课,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和操作规范性。

(2)优化工作流程。绘制并张贴各岗位工作流程图,细化关键控制点,做到风险防控有章可循。

(3)强化设备管理。及时淘汰老化设备,定期进行预防性维护,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4)完善规章制度。修订消毒供应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切实提高风险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消毒供应不良事件发生例次,计算发生率。不良事件定义为:消毒灭菌效果不达标、器械包破损、无菌物品污染等可能危及医疗安全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发生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消毒供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²=4.637,P<0.05)。

表1 两组消毒供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工作日志数

不良事件例次

发生率(%)

对照组

189

9

4.9

干预组

303

4

1.3

x²值

4.637

P值

<0.05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我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日志、不良事件报告等资料,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结果发现,人员培训不足、工作量饱和、设备老化、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与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中提出的风险评估重点基本吻合。追根溯源,上述问题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内在原因。

首先,消毒供应工作专业性强,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要求较高,而目前我院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人员能力与岗位需求不相匹配。其次,消毒供应工作量大、任务重、压力大,现有人力难以完全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人员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容易因疲劳而发生差错。再次,消毒供应设备多为大型精密仪器,使用时间长,且缺乏有效的预防性维护,导致设备性能逐渐下降,时有故障发生,难以持续保证消毒灭菌效果。最后,规章制度建设还存在短板,尚未完全覆盖各个业务环节,部分制度要么过于笼统,要么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应有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针对我院消毒供应室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本研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干预对策。首先,高度重视人员培训,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技能训练,不断提升消毒供应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研究显示,良好的培训可以显著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操作规范性,从而将人为失误引发的不良事件概率降到最低[4]。其次,着力优化工作流程,通过绘制并张贴各岗位操作流程图,细化关键控制点,使每一步操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保障。再次,加大设备管理力度,及时淘汰老旧设备,定期开展预防性维护,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消毒灭菌质量事故风险[5]。最后,注重健全规章制度,通过修订完善消毒供应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使风险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切实提升了风险防控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6]。

实践证明,上述一系列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我院消毒供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力保障了医疗安全与质量。这充分说明,消毒供应风险管理必须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从人、机、料、法、环等多个维度出发,采取系统化、精细化管理策略。只有综合运用培训、优化流程、加强设备管理、健全规章制度等措施,才能构筑起消毒供应风险防控的铜墙铁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消毒供应室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部门,加强其风险管理刻不容缓。在实践中,要立足自身实际,系统分析风险因素,有的放矢地制定干预策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经验。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消毒供应质量,维护患者安全,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鲁娜,肖丽敏,张亮红.消毒供应室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探讨[J].现代医院, 2022(002):022.

[2] 白音胡.消毒供应室日常工作高危因素控制与分析[J].健康之友, 2021, 000(001):140.

[3] 陈汝云,杨晓娥,杨萍,等.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J].医药卫生(全文版), 2022(11).

[4] 王丽英.消毒供应室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6):4.

[5] 孙玉霞.消毒供应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

[6] 吴小凌江妙玲何腾辉吕凤兰.消毒供应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2, 29(4):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