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方俊武

衢州市柯城区中医医院  骨伤科   324000

摘要:目的(Objective):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四肢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其管理机制。通过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分析患者的基本特征、疼痛评估结果以及疼痛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Methods):严格遵循科学研究的规范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系统描述了患者的基本特征和疼痛评估结果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通过回归分析确定了影响术后疼痛的主要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疼痛管理策略提供了依据。结果(Results):手术方式、术后用药情况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术后疼痛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采用微创技术的患者疼痛程度较低,术后使用镇痛药物能有效减轻疼痛,而焦虑程度较高的患者疼痛程度往往更高。结论(Conclusions):本研究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探讨了四肢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其管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手术方式、术后用药和患者心理状态是影响术后疼痛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四肢骨折;术后疼痛;影响因素;疼痛管理

前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疼痛管理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术后疼痛的研究。不同的研究者在研究方法、样本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研究结果缺乏一致性和可比较性。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全面系统地探讨四肢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其管理机制。

一、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某知名医院成功接受四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深入探究的对象。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设定了严格的纳入标准。患者必须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确保他们的生理机能相对健全;同时患者必须已明确诊断为四肢骨折并已接受手术治疗,确保研究对象的同质性。术后患者需保持意识清醒,能够配合我们进行疼痛评估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然而为确保研究的纯净性也设定了相应的排除标准。那些曾患有精神病史或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予以排除以免他们的特殊情况对研究结果造成干扰。同时对于那些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或在术前已存在慢性疼痛的患者也进行了排除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这一严谨的筛选过程力求确保研究对象的代表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论的得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数据收集方法

1.基本信息收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等基本信息。

2.疼痛评估: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疼痛进行评估,分别在术后1天、3天、7天进行。

3.影响因素收集:记录患者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后用药情况、是否使用镇痛泵、心理状态(通过焦虑自评量表评估)等可能影响术后疼痛的因素。

(三)数据分析方法

在此次研究中充分利用SPSS统计软件这一强大工具,对数据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处理与分析。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全面而系统地描绘出了患者的基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体重等生理指标,以及骨折部位、类型等病情信息[1]。同时也对术后疼痛评估结果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分析,通过数据直观地展现了患者疼痛的变化趋势。随后进一步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术后疼痛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计算相关性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初步揭示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后用药情况等因素与术后疼痛之间的潜在联系。为了确定影响术后疼痛的主要因素运用了回归分析这一高级统计方法。通过构建回归模型精确地量化了各因素对术后疼痛的影响程度,为后续的临床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在本研究中针对80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数据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患者年龄分布广泛,涵盖了从青壮年到中年的多个年龄段,平均年龄为45.2岁,标准差为10.3,显示出患者年龄分布的离散性。性别比例上男性患者稍多于女性患者,占比分别为55%和45%,这可能与男性在日常生活中从事更多体力劳动有关,从而增加了四肢骨折的风险。患者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患者基本信息表

序号

年龄

性别

体重(kg)

骨折部位

骨折类型

1

35

70

右肱骨

闭合性骨折

2

42

58

左股骨

开放性骨折

...

...

...

...

...

...

80

55

82

右胫骨

闭合性骨折

在疼痛评估方面采用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显示,术后1天,患者的平均VAS评分为7.3,表明此时患者疼痛程度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术后3天和7天的VAS评分逐渐下降,分别为5.1和3.2,显示出患者疼痛程度的缓解趋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患者术后疼痛持续存在,甚至有所加剧,这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术后疼痛评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术后疼痛评估表

序号

术后1天VAS评分

术后3天VAS评分

术后7天VAS评分

1

7

5

3

2

8

6

4

...

...

...

...

80

6

4

2

对患者的骨折部位、类型以及手术方式等进行了统计描述。结果显示骨折部位以四肢长骨为主,骨折类型多为闭合性骨折,手术方式则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主。这些基本信息为后续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影响因素与疼痛相关性分析如表3所示:

表3影响因素与疼痛相关性分析表

影响因素

相关性系数

显著性水平

手术方式

0.45

*

麻醉方式

0.32

*

术后用药

0.58

**

使用镇痛泵

0.65

***

心理状态

0.49

**

(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相关性分析中探讨了术后疼痛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相关性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发现术后疼痛与多个因素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手术方式、术后用药情况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术后疼痛的相关性尤为突出。具体来说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术后疼痛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2]。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方式采用微创技术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这可能与微创技术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有关。此外术后用药情况也对疼痛程度产生显著影响。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相比未使用的患者,其疼痛程度明显降低。这进一步证实了镇痛药物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术后疼痛的相关性也不容忽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发现焦虑程度较高的患者往往疼痛程度也较高。这提示在临床实践中除了关注患者的生理疼痛外还应重视其心理健康,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有助于缓解疼痛。

(三)回归分析结果

为了进一步确定影响术后疼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在回归模型中纳入了手术方式、术后用药情况、心理状态等多个自变量,以术后疼痛程度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均是影响术后疼痛的主要因素。其中手术方式的选择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采用微创技术的患者相比传统手术方式的患者,其疼痛程度降低了约30%。此外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也能有效减轻疼痛程度,其贡献率约为20%。而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疼痛程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焦虑程度较高的患者疼痛程度往往更高。

三、讨论

(一)解释研究结果的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四肢骨折术后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得出了若干重要的结论。这些结果不仅深化了对术后疼痛机制的理解,而且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发现手术方式、术后用药情况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术后疼痛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意味着在术后的疼痛管理中医生应当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缓解方案。

(二)提出建议

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医生在术后疼痛管理中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缓解方案。医院应加强对医生疼痛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3]。此外还建议开展更多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探讨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和有效干预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张磊.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

[2] 赵成龙.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发生因素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 47(7):2.

[3] 阚文茹.综合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C]//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研讨会综合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