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评估的层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影响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基于风险评估的层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影响探讨

李红丽

宜城市人民医院 44140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风险评估的层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基于风险评估的层级护理,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症状体征管理、并发症预防、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基于风险评估的层级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风险评估;层级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目前,临床上最理想的血管通路就是动静脉内瘘,其特点就是并发症少、创伤小等[1]。但是,动静脉内瘘时常由于血栓形成或者内瘘狭窄而导致不良情况的发生,如功能丧失等,不但会降低血液透析的效果,还影响病人的预后效果[2]。本文通过探讨基于风险评估的层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基于风险评估的层级护理,两组各40例。其中,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69岁,均值(55.38±3.38)岁;在实验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70岁,均值(55.42±3.3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基于风险评估的层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组建风险评估层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带领组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风险评估的培训。2、低风险护理:做好健康教育与情绪管理,帮助病人学习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动静脉内瘘术,控制好自身的情绪状态;加强病人的观察,动态监测病人的各项体征以及做好内瘘管理;嘱咐病人不要使用内瘘侧手臂提重物、戴首饰等;指导病人采用正确的体位进行睡眠,提高睡眠质量。3、高风险护理:悬挂高风险的标志,加强对病人的监测;造瘘术后,多活动患肢;透析过程中,要加强病人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尤其是血压变化,一旦血压降低,需要立即暂停超滤,减缓血流量;监测血液黏度,查看各项指标,如血液黏度、血红蛋白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立即告知医生;注意内瘘血流量,若血流量减少,则需要进行超声检查,查看是否出现血栓或者狭窄,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1.3 观察指标

(1)ASBHD-AVF评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行为量表)。(2)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7.4,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ASBHD-AVF评分

两组对比,在ASBHD-AVF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各项指标评分差异小,统计学无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症状体征管理、并发症预防、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ASBHD-AVF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症状体征管理

并发症预防

总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0

18.14±2.58

24.21±3.02

13.13±2.04

17.37±2.84

31.25±4.73

40.47±5.32

对照组

40

18.11±2.62

20.12±3.37

13.11±2.06

15.28±3.02

31.22±4.76

34.51±5.05

t值

-

0.051

5.716

0.043

3.188

0.028

5.138

P值

-

0.959

0.000

0.965

0.002

0.977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对比,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总发生率5.00%(2/40),对照组总发生率27.50%(11/4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血栓形成

出血

感染

水肿

循环障碍

总发生率

实验组

40

0

1

0

1

0

2(5.00)

对照组

40

1

4

2

2

2

11(27.50)

X2

-

-

-

-

-

-

7.439

P值

-

-

-

-

-

-

0.006

3.讨论

尿毒症阶段的肾病病人,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能有效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3]。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前,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血流量获取充足,而这也是提高病人预后效果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关键[4]。所以,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做好血管通路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动静脉内瘘过程中,病人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血栓等,所以,为了提高治疗效果,保障病人的预后效果,加强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5]

结果显示:在ASBHD-AVF评分方面,护理后,实验组的症状体征管理、并发症预防、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基于风险评估的层级护理,其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汤文琴,冯素娟,耿丹. 风险分级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对其动静脉内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3,30(17):127-130.

[2] 付媛媛,李娜.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7):3128-3131.

[3] 李倩,林雪妹,李天恩. 风险分级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7):106-108.

[4] 黄建璇,赵柔莲,翁祥花. 微课联合工作坊健康教育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7):147-149.

[5] 肖容,谢鑫,袁云华,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行为及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影响因素评价[J]. 西部医学,2021,33(8):1239-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