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土地整理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探究

李娅

 沙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河北 沙河  054100

摘要: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性在于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提升农民生活水平,通过整理农村土地,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土地开发整理还能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然而,土地开发整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重视生态保护,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土地整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TS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建设时期,需要充分结合国家战略目标,对农村土地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充分利用土地,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为此,我国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土地资源宏观调控的政策,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但是,在具体规划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类型因素的影响,会导致管理中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反而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并对土地造成严重破坏。为此,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提高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质量的应对措施,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1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1.1 生态资源被破坏

首先,水土流失是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当农村土地进行开发整理时,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导致土壤暴露在风雨的侵蚀之下,进而引发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农田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还会造成土壤侵蚀,进而导致水体的淤积和河道的淤塞,甚至可能引发洪灾。

其次,植被破坏是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另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植被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稳定土壤,调节气候,保持水源。然而,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大量的植被被清除,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植被破坏会导致土壤暴露在阳光下,使得土壤温度升高,水分蒸发加剧,进而导致土壤干燥和水源减少。此外,植被破坏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破坏生态平衡。

1.2 生态系统恶化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的恶化,其中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水质和空气污染。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工业园区、农田、住宅区等,原有的植被被清除或者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破碎化。这种生态环境变化对许多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胁,导致物种数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农村地区原本独特的生态景观逐渐消失,特有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对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还带来了水质和空气污染问题。在开发过程中,大量的化学农药、化肥和其它污染物被使用,这些物质有可能通过水体和土壤渗透进入地下水和河流,从而导致水质污染,这不仅对人类健康和饮水安全构成威胁,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同时,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如工地施工过程中的粉尘和排放物,这些废气和尾气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空气污染,从而给周边居民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2土地整理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2.1推行生态补偿机制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是推行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和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建立生态补偿基金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法。生态补偿基金可以通过对土地开发企业征收费用来筹集资金,用于补偿生态环境的损失,这些资金可以用于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区、改善水体质量、植树造林等。通过建立生态补偿基金,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生态补偿基金的机制,对土地开发企业进行激励和监管,促使其在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实施生态修复项目也是解决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生态修复项目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草地保护等方式进行。例如,可以在开发区域周边或受到破坏的地方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以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源保护等。同时,还可以对受到破坏的湿地进行恢复工作,修复湿地的生态功能,提高水质、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此外,还可以采取草地保护措施,避免过度放牧和土地退化。

在推行生态补偿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例如,需要制定生态补偿基金的使用标准和管理办法,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和透明度。同时,还需要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对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民和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宣传,提高群众对生态补偿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2.2强化生态保护与恢复,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国家战略,它涉及到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前途。国土整治要根据生态文明的要求,统筹规划生态环境风险,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整治,强化国土生态建设与保护,促进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

2.3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区域发展提升

建立村域长期有效的引导策略、实施平台和法制政策,建设集体土地调配、出让和出让平台,做好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权益平衡,制定集体经营性用地和宅基地收益分配机制,引导村庄建设用地在合理范围进行有效流转,推动建设用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保障农户利益,支持农户共同富裕;合理优化村庄聚落结构,科学划定农村主要居民点发展范围;加强中心村、主要居民点规划与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资力度,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加强三大产业融合用地布局,支持农村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和电商产业发展,实现农村经济产业多样化发展,让农村自然资源收益更多的分配给农户,改善主要居民点生产、生活环境及面貌,提升农村主要居民点凝聚力;按照生产、生活便利的原则,合理引导村庄住宅建设,逐步推进“空心村”整治与改造,鼓励农户将闲置宅基地腾空,推动边缘村落搬迁撤并和零星居民点集聚,对农村闲置宅基地进行适度减量和复垦,引导分散式村庄聚集发展,保护和恢复特色村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4 加强环境监管,提高执法力度

在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为了保护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监管与执法是至关重要的。加大执法力度是解决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土地开发项目的审批和监督,确保项目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监测与评估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和评估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为决策者提供依据。第一,应建立全面的环境监测网络,覆盖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的各个环节和区域,实时监测环境状况。第二,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对土地开发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项目批准和监管的重要依据。此外,评估结果还应及时向公众公开,增加透明度,促进社会监督。

结束语

通过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广西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总之,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为气候变化和生态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杨晔,王琰,王龙飞,等.国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J].环境影响评价,2023,45(2):31-34.

[2]游勇.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优化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22(21):121-123.

[3]魏斌,黄明祥,郝千婷,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思路与发展重点[J].环境保护,2022,50(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