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共生发展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共生发展路径

李杰

河北外国语学院 051132

摘要:在高校艺术教育中融入地方传统文化,能切实丰富专业教育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共生极具现实意义,对学生专业课学习、基础课学习和毕业创作都意义重大。文章基于此展开研究,进一步探讨二者共生的意义以及发展路径,仅供参考。

引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共生;路径

引言: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能为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带来正向引导,规范其行为,使其建设起良好的道德体系。高校是教育的关键传播窗口艺术,教育属于高校的重要教育内容。在教育中,教师积极渗透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可在循序渐进中涵养学生文化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使其自觉传承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技艺,培养出更多优质的新时代人才。

一、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共生发展意义

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之间的共生关系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能丰富和深化艺术教育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体验。在这此共生模式下,地方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能为艺术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学生在学习和实践地方传统艺术的过程中,可深入了解和体会到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创作能力,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进而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活动中。

除此之外,高校艺术教育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课程教学、科研项目、艺术创作和社会实践过程中,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和艺术素养,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传播,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教育的共同发展目标。可见,探索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共生发展路径,对促进文化多样性保护与发展意义重大,可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1]

二、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共生发展路径

(一)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基础课程共生

若想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基础课程的共生发展,则需采取有效策略。

一方面,在课程内容融合上进行创新。例如,在高校艺术教育基础绘画课程中引入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元素,学生在学习传统素描、色彩时,进一步掌握地方民间剪纸、泥塑技法,切实提升基础艺术技能,深入了解和体会到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及魅力。如此一来,即可丰富学生艺术表达手段,促进地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另一方面,学校可组织地方文化考察和艺术实践活动。例如,音乐学院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具有丰富音乐文化遗产的地区,进行为期一周的民间音乐采风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学习当地的民歌、器乐等传统音乐形式。在与当地艺术家的交流和合作中,学生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将这些传统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此种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可加深学生对于地方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效果,激发起创新性的艺术表达灵感。目前,如何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艺术教育基础课程中尤为必要。唯有科学融入,才能保证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专业性和系统性,为其增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活力,有效地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2]

(二)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专业课程共生

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专业课程的共生策略主要体现在将地方文化的元素、理念及实践方法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印象,提升学生艺术创造能力[3]

例如,高校开设专门的课程,讲解地方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音乐教育专业可以开设地方民族音乐课程,指导学生学习极具地方特色的乐器演奏、民歌演唱。美术教育专业则可以设置地方传统绘画或雕塑技艺的课程,教学水墨画、泥塑等,使学生能直接学习和实践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又如,教师引领学生参与地方传统文化研究项目中。设计专业学生可以参与到传统手工艺品的现代化设计项目中,学习传统工艺,探索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起来,创造出既有传统美感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作品。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地方文化节、工艺展、民俗活动等,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和实践地方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学校也可以邀请地方的艺术家、手工艺人进入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或设立工作坊和实习基地,加强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实践体验。通过上述策略,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专业课程即可共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艺术教育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毕业创作共生

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在专业毕业创作中的共生过程中,学生深入地方文化实践,走进具有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地区进行现场学习和调研。例如,绘画专业学生可以前往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镇或村落,学习当地建筑风格、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毕业创作中。音乐专业学生可以学习地方民族音乐,探索其音乐形式和演奏技巧,并尝试将这些音乐元素融入到作曲或演奏中。此外,艺术专业学生可与历史、文学、民族学等其他专业的学生合作,共同开展以地方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创作项目,确保艺术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更为深入全面的文化背景知识,促使其从不同角度和视角表现传统文化。又如,学生可以围绕某一地区的传统节日或习俗开展项目,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方式收集素材,以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表达对该地区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解读。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探索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共生发展路径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这不仅是一种教育创新的形式,也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为此,高校需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毕业创作中融入地方传统文化元素,促进艺术教育多样化发展,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提供新动力和平台。

参考文献:

[1]许秀芳,周梦华.高校艺术教育的时代价值以及实施策略研究[J].艺术教育,2024,(02):275-278.

[2]王林琳.文化创意理念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研究[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4,(02):120-122.

[3]刘一峰,宋刘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高校艺术教育的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24,(01):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