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外科手术适应症及手术选择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外科手术适应症及手术选择的临床分析

邱桂锋

   魏县中医医院河北省邯郸市魏县056800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最常见的颅内出血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本研究对神经外科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临床分析。研究对象为诊断后接受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手术前的病情评估、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手术后的疗效评价,临床结果显示:对于病情轻微的患者,经内镜手术对其治疗效果优于开颅手术,并且产生的并发症较少;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开颅手术的疗效明显高于经内镜手术。本研究表明,患者的脑出血量、脑出血部位、患者年龄以及基础疾病等因素,都对神经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影响。此项研究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外科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以及手术方式的选取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外科手术; 疗效评价; 手术方式选择; 临床依据;

引言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最常见的颅内疾病之一,极大地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治疗上采用神经外科手术是当前主打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神经外科手术虽有显著的疗效,但并非对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都适用,需要对患者的脑出血量、部位、年龄以及基础疾病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1、高血压脑出血病因及临床表现

1.1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一种临床常见而又具有重要治疗价值的疾病,其病因主要与慢性高血压导致的小动脉硬化病变密切相关[1]。患者持续的高血压状态使得血管承受超过正常范围内的压力,从而引发脑动脉壁的硬化[2]。当脑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无法维持其正常功能,最终导致脑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另外,高血压会诱发血管壁内中膜和外膜间的血肿,进一步促进小动脉病变,造成血管破裂[3]。慢性高血压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病因。在临床实践中,还需警惕其他引起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例如吸烟、酗酒等,他们同样能加速血管硬化的进程,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1.2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如何精确地识别和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是有效治疗的关键。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急性偏瘫、偏盲、言语障碍、昏迷等。在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为突发性头痛,而在部分严重的脑出血病例中,可能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生命危险的症状。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为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目前,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标准方法为头部CT扫描或MR扫描。CT扫描能清晰地显示出脑组织内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为治疗和手术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门诊病人如有高血压病史,突发头痛、偏瘫、偏盲、意识模糊或昏迷等症状,应怀疑是脑出血。应进行血压监测、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部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2、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适应症的临床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导致血管失去正常弹性, 破裂出血形成血肿的一种疾病,临床常见,对患者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需要详细评估其手术适应症,才能进行最佳的手术治疗。

评估手术适应症的第一步是对患者的血肿量、出血位置、年龄和基础疾病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高血压引起的出血范围从小型血肿到大型血肿都有可能,血肿量是决定手术适应症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小范围的出血通常可以选择保守治疗,而在出血量过大、颅内压增高以及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下,手术治疗通常是必要的。出血的位置也是评估手术适应症的重要因素,例如,出血较表皮、剥离较为容易的场所,有利于手术处理,适应症较强;而一些较深、靠近重要神经结构的出血部位,手术风险较高,适应症较弱[4]。评估患者的年龄和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及存在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需要谨慎考虑手术治疗。

在详细评估了患者的血肿量、出血位置、年龄和基础疾病等因素后,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就变得清晰起来。有的患者面临众多的术后并发症风险,手术不一定能给予他们更好的预后,这些患者可能并不适合手术。反之,对于那些出血量大、颅内压增高以及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手术是有效的,必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在评估手术适应症时,除了详细评估患者的临床状况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手术的优点和风险。

高血压脑出血在诊断和治疗中都显得非常复杂,需要对每个患者进行适宜的治疗选择,其中手术适应症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症的认识和评价,直接影响到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而影响到患者的预后[5]。仔细、全面地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是神经外科医生制定合理、有效治疗方案的必要步骤。

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评价

3.1选择手术方式的临床分析

在医学实践中,主要有两种被广泛应用的手术方式,即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手术。经内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其特点是微创、准确,术后恢复迅速;开颅手术则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对于大面积出血,或者位于脑深部的出血效果明显。

经内镜手术较少引发手术相关并发症,能在清醒状态下通过脑室内窥镜视导下进行,可以准确地定位出血灶并排除血块,设备携带方便,可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实施,手术创伤小,利于患者恢复。该手术方式对神经外科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对出血患者的血块硬度有一定要求,否则可能无法完全清除血块。

开颅手术可直接溶解并排除血块,对血块硬度没有要求,但因具有创伤性,可能会对患者带来一定的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由于需要全麻,不适合一些不能耐受全麻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3.2 手术方式对疗效影响的临床评估

无论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尽可能地控制出血,保护脑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具有初级高血压脑出血、血块体积相对较小、年龄较轻、没有明显并发症的患者,选择经内镜手术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于大面积出血、或者位于脑深部的出血、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开颅手术效果更佳。

尽管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由许多复杂的细节组成,但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是每一个神经外科医生在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者时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选择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时,除了要综合评估病人的出血部位,出血程度,年龄,病情稳定性等诸多因素,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手术后的恢复状况,及时对病情进行跟踪,以确保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了神经外科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结果表明,患者的脑出血量、脑出血部位、患者年龄以及基础疾病等因素,都对神经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显着影响。对于病情轻微的患者,经内镜手术效果优于开颅手术;而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开颅手术的疗效较好。此研究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关于手术方式选择的依据,以期能有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崔领库徐志杰.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8).

[2]包双喜,王张立,吴晓旭,包春艳,王凯.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07).

[3]周妙兵.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A0).

[4]郑晓磊,成毅,王光明,李满强,郑义亮.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5).

[5]张超李豆豆.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