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诗”,书写孩子的成长——促进孩子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七步”成“诗”,书写孩子的成长——促进孩子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郑海娜

桥头胡中心小学

摘要:“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特别是稚气未脱的小学生,犯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关键是他们犯了错误之后怎么办?我们如何看待它,怎样对待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发现学生犯错后又错误地去看待,甚至错误地去处理。老师们太看重他们犯错的负面效应,面对小学生犯错时,在失望、无奈之余大都是生气和指责。然而教师们忘记了“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比起改正错误,学会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要。所以笔者在进行班主任工作中我用“七步”成“诗”这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犯错;认识和处理问题;能力

我们常说“人生要少走弯路,人要少犯错误。”这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但就小学生的成长来讲,犯错是他走到正确之前的练习,是学生趋向正确的关键一步,是一种学习资源,它不该浪费也不能浪费。学生们所经历的每一次犯错,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他们通过对所犯错误的感悟和体验,学会从困境中爬出来,从而不再重蹈覆辙的经历,远比教师们干巴巴地说教深刻得多。

一、让人头疼的“他”

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班里的孩子听话,学习努力、积极向上。但恰恰相反,调皮捣蛋、违反课堂纪律、隔三差五就惹祸的学生,总有那么几个。笔者以前就生活在这样水深火热之中,这不,又有人来告状了:

“郑老师,小陈把小豪弄哭了!”

“郑老师,小陈把小斌的书包扔进垃圾桶了,他们打起来了!”

“郑老师,小陈……”不用说一定又是他欺负哪位同学了,这样的告状声每天都会在我耳边响起,天哪!

每当把小陈叫到办公室,他总是低着头,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般地说教,小陈立马就承认了错误,也做了保证,但往往不出两天,绝对会故伎重演。

“官司”告过来了,教师怎么能坐视不理呢?多数教师的做法通常是和笔者一样:将“被告”和“原告”叫到一起,苦口婆心地说教一番,然后让孩子做个保证。但是这样的效果微乎其微。

二、获得认可的“他”

道德,是人作为社会营生时人际关系交流的基本规则和准则,人在降生瞬间就已经置身于所属社会共同拥有的道德意识——社会习惯(习俗)之中。因此,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是非观念和规矩、制度概念。但他们的道德判断正处于从他律到自律的阶段,所以需要教师的外部调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教师要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用深入浅出的办法引导学生认识和处理问题,所以教师最重要的是积极倾听、体会感受、了解需求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笔者之前在公众号中看到一篇育儿文章——《别再打孩子了,孩子犯错家长只需要说着七句话就够了》,我打算按照文章里的步骤试试:

在办公室里,我又叫来了小陈。这次笔者一改从前并没有责骂他,也没有对他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先向他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笔者知道,小斌只是因为小陈的书包没按要求摆放,为了让小陈长长记性所做的,而且书包只是放在了垃圾桶边上。

笔者继续按照公众号文章里七句话的方法让小陈体会自己的书包被别的同学扔掉的感受。看到小陈激动地样子,笔者知道,他已经深刻感受到因为被扔书包而带来的不好的感受了。

“所以你打算怎么做?”笔者追问道。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扔回来再说。”小陈抬着头回答。

“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呢?”笔者让小陈自己分析事情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我把他的书包扔了。”小陈仔细回想了一下,“他也很生气……还把我的桌子推翻了……”他的语速逐渐平缓下来,“我就更恼火了,所以……我们打起来了。”他开始变得磕磕绊绊。“我们可能会受伤……会被老师批评,回家还要被爸妈暴揍。”说完这话,面前的孩子低着头,右手不停地搓着左手手指,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你说得真好,现在你决定怎么做了吗?”

小陈依旧低着头,忸怩不安地说:“老师,我知道了……以暴制暴只会带来更多伤害。我应该将我的书包按照要求放好,不能影响其他同学通行。”

果然,经过这次的谈话之后,班级里关于小陈的劣迹斑斑的报告减少了很多。他本就是个聪明的孩子,经过这次事件以后,他不但做事能三思而后行,而且还能主动调解其他同学的矛盾。

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自我分析问题、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机会、条件,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和信心,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分析,总结出解决办法。

在处理小陈事件中,笔者耐下心来先积极倾听不评判,帮助他发现问题,体会自己当时的感受,小陈看笔者没有生气,他也有了自信,很快就能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且还能在笔者的引导下找到解决问题,这比苦口婆心的教导有用多了。

三、改变头疼的“它”

马卡连曾说过:“认识与行为之间有一道鸿沟,要用实践来填平……”教师在将解决问题的准则落到具体的行动上时,要借助相对明确的步骤和要求,笔者看这个方法还挺有效果,就将那日的七个问题编成“七步诗”,这样还可以给其他同学提供一个解决矛盾的办法,经过思考,笔者将七个问题编成了一首“七步诗”。

一步发生什么事?

二步感受怎么样?

  三步准备怎么做?

四步后果会怎样?

五步决定怎么做?

六步寻求谁帮助?

  最后问问我自己,以后我该怎么做?

还把它做成一张海报,张贴在教室显眼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191121235502笔者在解决学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就运用了“七步”成“诗”的方法,让孩子们有法可依,并且还用海报这种具象的形式让孩子们强化这一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四、成为“法官”的他们

可塑造性强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模仿是他们最常用的学习方式,周围的人和事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为了让这首“七步诗”走进孩子们的生活,笔者还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发生矛盾怎么办?”。为他们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好的引导。

在班会上,笔者决定先“委任”小陈当班级的首位“小法官”试试水,让他利用这“七步诗”帮着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笔者还专门利用下课时间对小陈进行一次培训,我们还商定,要是同学们最后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成,那就给他们发一个小奖章。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我发现,爱涌进办公室告状的孩子减少了很多。于是我就试着让孩子轮流当班级的小法官,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管理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等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这不,小陈正在处理两个同学的矛盾呢!

“你来说说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小陈一本正经地问。

   “小志打我的。”轩轩回答。

“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我很生气……为什么要打我!”轩轩迟疑了一下,似乎在回忆什么。

   “你准备怎么做呢?”小陈追问。

   “我当然打回来,不能吃亏……”轩轩停了好一会儿说,“不对,四步后果怎么样,五步决定怎么做,我知道了,我不能先说小志的不是,这样会将矛盾升级,最后两半俱伤的。‘法官’,我知道了该怎么做了。”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高段,儿童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态度。他们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迅速发展起来,进入了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上升期,他们更倾向于依靠内化了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灌输式、控制式的教育最容易导致孩子的厌恶与反感。因此我认为将事情的主动权交到孩子的手中,引导他们逐渐发展出认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促进孩子的成长的良药。

教育真正的意义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杜绝下次再犯的可能。所以运用这七句话,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给他们一个内化的机会,将真善美真正走进他们的行为,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平道理。

参考文献:

[1]杨梅. 小学生在犯错中成长的对策[J].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05):146-149.

[2]王陈斌. 如何应对小学生爱打小报告的行为[J]. 读写算,2019(25):187.

[3]马静. 浅谈班主任如何处理学生中的矛盾事件[J]. 课程教育研究,2015(30):193-194.

[4]周盈丹. 农村初中校园霸凌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7.

[5]高颖. 芬兰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