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参与式护理对骨折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患者参与式护理对骨折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

周太芬

泸州市妇幼保健院(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

【摘要】目的:分析患者参与式护理对骨折患者压力性损伤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3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骨折患者96例,采用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患者参与式护理,比较组间压疮发生情况、股静脉血流速度峰值、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峰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参与式护理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减轻严重程度,提升股静脉血流速度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患者参与式护理;骨折;压力性损伤

在骨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压力性损伤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能够造成严重不利影响。传统护理方式多依靠于护理人员的主导作用,而患者参与度不足[1]。近年来,患者参与式护理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其核心是激发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其在护理过程中更加积极。本研究旨在探讨患者参与式护理对骨折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研究数据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3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骨折患者96例,采用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0-76岁,年龄平均(46.25±5.95)岁;受伤原因:车祸26例,摔跌伤15例,击打伤7例。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0-78岁,年龄平均(46.62±5.71)岁;受伤原因:车祸23例,摔跌伤17例,击打伤8例。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明确骨折诊断;认知正常,沟通顺畅;无凝血障碍;无免疫功能障碍;无陈旧性骨折;知情同意,自愿参与。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1)术前采取常规健康宣教方案,采用心理疏导措施,做好体位护理及体温护理.(2)术后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其下肢肿胀程度,并且予以常规用药及饮食指导,管路护理,创口护理,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康复锻炼计划,若发现任何异常,及时进行对症处置方法。

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患者参与式护理方案:(1)术前护患交流,制定患者个人偏好及实际需求的饮食计划。(2)术前1d,护士巡视病房,患者配合护理人员完成皮肤评估及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评估,填写评估表,共同制定防控措施。(3)患者与医护人员做好关于手术方案的沟通,鼓励患者表达其感受,特别是不适感。(4)待其返回病房,再次共同评估皮肤状况,若发现压疮,及时处理,跟踪观察处置记录。(5)护患沟通术后康复锻炼、饮食计划,当患者在护理期间有负面情绪,或者对手术内容有疑问,可主动与医护人员联络,询问清楚。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组间压疮发生情况比较,按照NPUAP评估压疮等级:I期,皮肤受压后变红、肤色不恢复;II期,皮肤受压后出现红肿,局部有硬结,皮肤变暗红或紫红,部分伴有水泡;III期,创面潮湿且比较红润,皮肤水泡发生破溃,伴有黄色渗出液;IV期,创面组织坏死,发黑,创面深达真皮层/肌肉层,甚至骨骼;统计并比较压疮发生情况。(2)组间股静脉血流速度峰值比较,检测股静脉血流速度,统计血流峰值,比较数据差异。(3)组间护理满意度,采取自拟问卷调查表分析,统计结果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统计非常满意及一般满意总和的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组间压疮发生情况比较[n(%)]

分组

I期

II期

III期

IV期

总发生

观察组(n=48)

1(2.08)

0(0.00)

0(0.00)

0(0.00)

1(2.08)

对照组(n=48)

3(6.25)

2(4.17)

2(4.17)

0(0.00)

7(14.58)

4.909

P

0.027

2.2组间股静脉血流速度峰值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峰值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组间股静脉血流速度峰值比较(cm/s,

分组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48)

27.94±4.38

53.67±6.87*

对照组(n=48)

28.40±5.95

50.94±6.52*

t

0.299

0.299

P

0.767

0.767

注:与干预前比较,*表示P<0.05。

2.3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n(%)]

分组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n=48)

31(64.58)

15(31.25)

2(4.17)

46(95.83)

对照组(n=48)

26(54.17)

13(27.08)

9(18.75)

39(81.25)

5.031

P

0.025

3.讨论

压力性损伤多发生在术后活动受限需长时间卧床时,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红斑、按压不褪色、皮肤水泡、组织坏死、感染等,特别严重者甚至可引起皮肤及下层组织发黑、坏死。常规护理能够满足骨折患者术后基础护理需求,但存在护理个性化调整有限,与患者的沟通也可能不足,缺乏对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的系统性评估等不足之处,故需改进护理方案,减少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2]

患者参与式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强调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护理决策和护理实践[3]。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其与医护人员的有效沟通,从而达到改善护理效果的目的。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压疮发生率、股静脉血流速度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患者参与式护理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提升股静脉血流速度,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樊文娜,曾丽芬,黄文婷. 患者参与式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J]. 吉林医学,2023,44(9):2693-2696.

[2] 林名云,肖映珠,马佩燕,等. 固定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护理在老年卧床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 上海护理,2019,19(1):39-42.

[3] 陈凤,李红,林娟,等. 患者参与式护理方案在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效果[J]. 中国护理管理,2021,21(12):1865-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