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BIM装配式建筑的可视化建模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浅谈基于BIM装配式建筑的可视化建模方法

徐钶航  张彬峰

身份证号码510184199803170315    身份证号码622627199704080012

摘要:BIM(建筑信息建模)技术和装配式建筑是当今建筑行业的两大趋势,它们的结合可以提高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效率。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的可视化建模方法,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可视化建模,能利用参数化建模方法,对预制构件进行系统建模,显著解决效率低下等问题,并严格控制参数变化,满足项目预期。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的可视化建模方法,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可视化建模

一、基于BIM装配式建筑的可视化建模技术

(一)BIM技术

BIM技术是工程项目的功能特性和设施功能数字化的综合表达,即为全面完善的信息模型,能够贯穿建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综合各项数据、资源,对其工程对象予以系统描述,可被建设项目的各参与方普遍使用。BIM工程数据源单一,能够有效解决分布式、异构工程数据之间的全局共享问题,并支持对该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进行动态化工程信息的创建、管理及共享。完整的BIM模型具备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参数化性等特点。一是可视化性。CAD图纸是工程基本,它是线条所绘制的二维建筑构建信息,后期整体模型框架需要相关施工人员自行想象,利用BIM技术可以将二维的CAD数据信息呈现出三维立体图形,让施工更加顺畅。二是协调性。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各个专业的设计师会因为交流不够到位而引起各专业问题碰撞,通过BIM建筑模型就能充分协调各个专业问题,有效消除各专业冲突。三是模拟性。在BIM建筑模型中不仅能将真实的建筑结构模拟出来,还能模拟各项施工流程和施工状态。四是参数化性。在BIM建筑模型中,各构件具备足够清晰的参数属性信息,对其参数进行修改,同其相关联的构件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从而构成全新的模型。

(二)Revit平台

Revit是当前较为主流的BIM软件,能够针对建筑实现三维建模,在建模方式上与CAD建模区别极大,它能提供不同类别的参数化构件,以此来构建综合模型,并将模型由二维转变为三维建模,能够有效提高建筑模型的直观立体性。Revit模型中,模型图元是其基础图元,模型图元的层次结构依次为类别、族、类型及实例。类别是对建筑构件的统称,同其大小和形状没有关系,可适用于建筑建模信息录入。族,即为其中一种类别中图元的类,图元是依据三种情况将其分组形成族,第一种情况是在共用相同参数或是属性集,第二种情况是使用方面相同,第三种情况则是图形相似。因此,族中的属性可以有不同值,但其所代表的含义或是名称则一定相同。同一族可以拥有不同数量类型,族的特定尺寸即为一种类型,样式也是一种类型。族实例是建筑模型或是图纸中存在的具体位置,将其放置在该模型中适合的单个图元中。Revit的核心特性在于对构件图元施以参数化的建模,并且Revit中的大部分构件都有明确的参数信息,一旦构件参数发生变化,相应的构件形状、属性也会随参数变动发生变化。参数组是Revit设计中所有建筑构件的基础。在Revit中,构件是建筑模型的重要组成,可以通过参数化特性进行构思绘制,并依据其设计想法逐步完善,创建相应构件。

二、基于BIM装配式建筑的可视化建模方法

(一)预制构件分类

预制构件在装配式建筑中属于基础元素,更是装配式建筑中的核心组成,直接影响建筑模型的信息质量。预制构件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若是预制构件的种类丰富、样式复杂,其生产难度也会相对较高,将直接影响批量化生产,难以表现出建筑工业化优势。本文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建模方法研究,其中预制构件是重要组成,因此需要依据我国颁布的相关标准科学分类建筑预制构件,并施以参数化的建模操作。通过对预制构件的分类,可供设计者建立相应模型时使用,能够有效减少人工建模的时间。

(二)预制构件参数化建模

参数化建模就是剖析各个对象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其抽象剥离出来,建立成系统模型。模型中的各个构件是动态联系的,若是其中某个对象的参数发生变化,将会严重影响到关联的对象,从而对整个模型造成影响。参数化建模是通过控制公式、数值、逻辑语言来改变对象属性,促使对象得到可控的变化来满足相关需求,比人工建模的模糊调整更为准确。此外,参数化建模还能通过调整参数构建多个建模方案,提高建模效率。

(三)常规构件的建模

常规构件是预制构件的一种,进行参数化建模就需要分析相应的构件参数,参数值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模型整体效果。不同的常规构件类型,其对应的参数也有所不同。参数确立完成后,需对其常规构件进行参数化建模,以预制阳台板的构建为例,其创建思路如下。依据族载入项目时的特征,常规模型将作为组样板进行构建。具体规划主要参照标高的工作面及前立面,进行预制阳台板截面轮廓的绘制,同时添加相应的参数及约束标签,将其锁定,实现联动效应。通过调试阳台板的各项参数值,保证构件会随数值的变化发生联动效应,同时检验相关设计是否满足模型构件需求。若不满足,则要及时修改构件轮廓、参数,直至满足预期标准。构件参数化建模完成后,将其纳入项目中进行测试。通过对常规构件中的其他构建模型施以相应的绘制创建,方可保证每个构件都能随参数值的变化而发生联动效应,促使其得以正常投入到建筑项目中应用。

三、推进BIM装配式建筑的可视化建模方法研究

(一)健全规范标准

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水平能够综合反映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完善程度。分析我国装配式建造标准的制定,可以发现其并不完善,设计出来的构件尺寸大小难以统一,且预制构件在实际生产中,其台座、模板和其他生产工具很难得到通用,导致规模化生产困难。因此,健全相关规范标准极为重要。一是要组织专家学者积极投身于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的制定中,同时逐步形成适用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相关规范要求;二是要鼓励VR技术、BIM技术大胆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循序推进装配式建筑成为智慧化建筑,建造形成智慧城市;三是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本企业标准,高于国家、行业标准,成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总而言之,通过健全规范标准,能够为我国BIM装配式建筑可视化建模的推进夯实基础,建立规范保障。

(二)实现自我生产创新

技术发展的前提在于科研创新。为了能够使我国装配式建筑可视化建模得以更高效地发展,就必须要鼓励相关科研团队,结合生产一线所面临的困难,攻坚克难,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数据丢失、信息不匹配、软件不稳定等问题。针对具有突出贡献的企业或个人,国家要及时给与相应的政策补贴,并尽量减少税收负担。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仍然存在颇多的施工技术问题,导致其发展停滞不前,为了能够尽快突破瓶颈,必须要实现自我创新,无论是设计单位还是生产、施工单位,都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本单位的技术能力,只有让自身技术行走于行业前列,才能在市场中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三)建立装配式建筑实训建模基地实现人才培养

装配式建筑可视化建模主要依赖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等,需要熟练相关建模软件方可有效投入使用。因此,加强建模效率的首要方式就在于,面向相关专业学生,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效率,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联合企业和院校建立起建筑实训建模基地,将BIM技术、Revit技术、云计算、物联网、虚拟技术都大胆地投入到教学中,深度推广装配式建筑教育模式。学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型人才,而企业拥有高校尚不具备的良好资源和实践机会,应该强化同高校的合作,实现资源、技术、教育的三方面融合,促进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葆琪.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策略[J].居舍,2022(21)140-143.

[2]李洪,周尚奭,何煜.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以柳州某装配式项目为例[J].项目管理技术,2022,20(7):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