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模式建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模式建构对策

包庆莉  

西宁城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BIM技术在土木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并提出了基于BIM技术构建现场管理模式的对策。BIM技术通过可视化协同、信息集成共享和过程模拟与优化等功能,能够有效提高现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了充分发挥BIM技术在现场管理中的作用,需要进行BIM模型的创建及应用、BIM协作平台的搭建、BIM技能培训以及配套管理制度的制定。

关键词:BIM技术;现场管理;可视化协同;信息集成共享;过程模拟优化

引言:随着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集成了工程项目全部信息的数字化模型,BIM技术为现场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BIM技术优化现场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BIM技术在现场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1.1 可视化协同

BIM模型集成了工程项目的三维几何信息和各类属性数据,可以清晰直观地呈现工程全貌。通过BIM模型,项目参与各方可以直观地查看工程的三维实体结构、构件尺寸、材料属性等信息,有助于全面理解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利用BIM模型进行施工模拟,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设计缺陷和施工冲突,如管线碰撞、预留洞口尺寸不合理等问题,从而及时调整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同时,BIM模型还能作为现场施工指导,各专业人员可以基于BIM模型开展相互协作,加强跨专业的沟通协调,提高施工质量和进度管控水平。

1.2 信息集成共享

BIM作为信息集成共享平台,能够将工程项目所有相关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实现跨专业、跨阶段的信息无缝衔接。在BIM平台上,设计、施工、采购、监理等各参与方均可基于统一的数据源开展工作,避免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重复输入和数据错误。所有参与者均可基于统一的BIM模型开展各自的工作,如设计变更、施工模拟、进度计划等,大幅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和准确性。

1.3 过程模拟与优化

借助BIM平台,可以对施工工序、物资堆放、临时设施布置等进行虚拟模拟,优化施工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利用BIM模型进行4D施工模拟,可以直观展示每个施工阶段的情况,帮助现场管理人员合理安排施工计划、优化工序流程、协调劳动力、材料和设备等资源配置。同时,BIM模型还可用于质量和安全风险的分析评估,如通过碰撞检查发现管线干扰问题、通过可视化分析施工操作空间等,为现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此外,BIM模型在竣工后还可用于运维管理,为设备检修、空间规划等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2基于BIM的现场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2.1 BIM模型创建及应用

建立高质量的BIM模型需要从项目最初的设计阶段开始。设计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利用BIM软件创建包含三维几何信息、材料属性、结构参数等全面信息的BIM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单位需要与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其他参与方紧密协作,对BIM模型进行审核、完善和优化,确保模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随着项目进入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实际情况持续更新和维护BIM模型,及时反映设计变更、施工进度等现场信息,使BIM模型与工程实体保持动态一致。BIM模型的应用贯穿于现场管理的全过程。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可以利用BIM模型进行4D施工模拟,优化施工方案和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监理单位可以基于BIM模型开展质量和安全风险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现场管理人员还可以借助BIM模型进行协同沟通,实现跨专业信息共享和集成。在竣工后,BIM模型还可以作为运维管理的重要参考,为设备检修、空间规划等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因此,高质量的BIM模型创建及应用是基于BIM技术构建高效现场管理模式的关键基础。

2.2 BIM协作平台搭建

BIM协作平台作为集成了各类BIM应用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工程项目各参与方提供统一的数据交互和共享环境,实现高效的协同工作。搭建BIM协作平台需要先行规划平台的总体框架和功能模块,包括模型查看、编辑、审核、模拟分析等核心功能,以及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资源管理等辅助功能模块。同时,平台还应当支持移动端访问,便于现场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查阅和更新相关信息。在确定平台框架后,需要针对性地开发或集成相应的软件系统,并对硬件设施如服务器、网络设备等进行配置和部署。BIM协作平台的建设还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交换规范,以规范各参与方的信息交换流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平台上线后,需要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让所有参与者熟悉协作平台的使用方式和操作流程。此外,还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对平台访问权限、数据备份等进行严格管控,确保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BIM协作平台的顺利搭建和高效运转,将为各参与方在同一数字化环境下开展紧密协作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从而有效提升现场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3 BIM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应当覆盖BIM理论知识、软件操作技能、BIM协作流程等多个方面。首先需要系统讲解BIM技术的基本理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基础知识,帮助学员理解BIM技术的本质和重要性,培养BIM意识。其次,针对常用BIM软件工具进行实操培训,包括三维建模、属性数据绑定、模型检查碰撞等功能的使用,确保学员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技能。再次,需要介绍BIM在工程项目各阶段的应用方式和流程,如设计阶段的BIM协同设计、施工阶段的施工模拟和进度管理、运维阶段的设备管理等,使学员了解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此外,针对已搭建的BIM协作平台进行专门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平台功能模块介绍、数据标准和交换规范解读、操作流程演示等内容,确保学员熟练掌握协作平台的使用方式。同时,培训还需要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分享成功应用的经验教训,加深学员对BIM技术在现场管理中应用的理解。培训形式可以采取现场授课、在线课程、企业内训等多种方式,并通过考核测试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只有组织系统全面的BIM技能培训,现场管理人员才能全面掌握BIM理论和操作技能,为BIM技术在现场管理中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4 配套管理制度

制定配套的BIM实施管理制度是基于BIM技术构建现场管理新模式的重要保障。首先需要明确各参与方在BIM协作过程中的职责分工,如业主方需负责制定BIM实施目标和考核标准,设计单位负责BIM模型创建和设计优化,施工单位负责BIM模型更新维护和施工管理应用,监理单位负责BIM模型审核和质量安全管理等。其次需要规范BIM协作流程,对各阶段的信息交换时间节点、成果交付内容、审查反馈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以确保BIM应用的高效有序推进。此外,还应当制定统一的BIM数据标准,规范模型构建、属性命名、文件格式等,实现跨专业、跨阶段的信息无缝对接。除了主体流程外,BIM实施管理制度还需要覆盖人员培训、软硬件配置、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如对BIM人员的职责要求、岗位培训制度等作出规定,确保BIM团队的专业能力;对BIM软硬件平台建设有明确的技术标准和验收流程;对BIM数据访问权限、备份要求等有明确管控措施等。BIM实施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当由各参与方共同参与,充分考虑各方诉求,达成共识。通过配套的管理制度作为指导,能够为BIM技术在现场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制度保障,促进BIM技术的高效实施,从而助力现场管理模式的成功创新。

结束语:BIM技术为土木工程项目现场管理带来了诸多优势,通过可视化协同、信息集成共享和过程模拟优化等功能,有望极大提高现场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然而,要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作用,需要制定系统的对策,包括BIM模型创建及应用、BIM协作平台搭建、BIM技能培训以及配套管理制度的制定,从而构建基于BIM技术的高效现场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虎明.BIM技术在土木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的运用[J].中华建设,2023,(09):61-63.

[2]李艳玲.土木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BIM技术的实践应用分析[J].居舍,2018,(36):59.

[3]郭天虎.土木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