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车过桥记——倾听儿童助推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滚筒车过桥记——倾听儿童助推成长

俞津津

上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浙江  绍兴  312300

一、案例背景

这几天,我们中班的孩子对滚筒游戏很感兴趣。一天,康康在一对一倾听环节中介绍着他们组的游戏新玩法:“今天我和舟舟坐在滚筒里玩,但是前面用垫子铺成了草地我们就过不去了。我请来歪歪帮忙,他在外面帮我们推,终于过了草地!”游戏分享中大家看着视频,被他们的游戏吸引了。唯有小王投来不屑的眼神:“这有什么难的,坡度这么小,我可以挑战更难的,让滚筒车过桥呢!”大家“哇哇”发出惊叹:“真的吗?”大部分孩子半信半疑,只有许正和泽泽赞同了小王的意见,决定组成一组挑战。于是滚筒车过桥记的游戏探索拉开了序幕。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1.滚筒车为什么滚不上桥?

第二天,小王先召集了组员开始照着计划搭桥:首先搬来四把长凳两两并列摆放在一起做桥面,再搬来四块木板分别架在长凳两侧做引桥。场地布置完毕后,许正和泽泽一屁股坐进了滚筒,小王站在滚筒后,试图将滚筒车从一侧的木板底端向上推。小王紧紧地咬着牙齿,屏着呼吸,嘴里发出“嗯,嗯”的声音。可是不论小王怎么用力,滚筒车依旧纹丝不动,滚不上桥。小王指了指木板说:“推上去一点就掉下去了。”四个孩子试了好几次,围着滚筒大眼瞪小眼。回到教室的游戏倾听分享中,根据这组孩子的介绍我将相应的照片与视频播放给全班孩子们看,并问道:“外面的小朋友很用力,可就是推不上桥怎么办呢?”歪歪说:“推的人还不够多,力气不够大。”康康说:“里面的小朋友可以用手往下压一起帮忙推。”班里有的孩子支持歪歪的想法,有的孩子赞同康康,我说:“这两种方法都试一试吧。”

        

方法1:找其他小朋友在外面推      方法2:里面小朋友一起帮忙推

孩子们带着自己梳理的方法回到游戏现场再次进行尝试。歪歪找来了哲哲帮忙一起推,“嘿,还是有点推不动。”康康一边比划一边说:“试试我的办法,泽泽你和我一起在里面推。” 滚筒往前了一点,但还是滚不上桥。泽泽和康康在滚筒里“扑哧扑哧”地翻滚着,这时,歪歪和哲哲也赶来一起帮忙。不一会儿,大家一起使劲往前推了下去,终于滚上了桥。孩子们惊喜地大喊道:“成功啦,两个方法一起用就成功啦!”

思考与支持:

首次挑战,幼儿遇到了推不动的困难,考虑到四个孩子多次尝试仍旧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便把孩子们的游戏拍了下来,在游戏分享时引发集体讨论,借助同伴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当孩子们有不同的想法时,我也不急着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幼儿在实践中获得了内外合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2.滚筒车为什么在桥面上歪了?

滚筒车在大家的合作下成功滚上了桥,在桥面上继续向前进,突然滚筒车卡住动不了了。站在外面的小王大声说:“怎么不动了,里面的人快推呀!”滚筒里传来了泽泽和康康的声音:“我们一直在用力推呀!”

突然,许正站到了长凳的另一侧望了望滚筒车,又急忙跑回原处一边使劲将滚筒往右边拉,一边着急地说:“滚筒歪了动不了了。”飞飞和小王走到旁边一看:“真的歪啦!”我提出问题:“滚筒为什么歪啦?”许正说:“不平衡了。”我追问: “为什么会不平衡的呢?”孩子们答不上来。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们来说有点难,于是我便把刚刚拍下的视频,用慢镜头播放给孩子们看。果然倾听分享中这组孩子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我播放视频在一遍遍回放中许正率先指向滚筒左侧:“这边先歪了。”我问:“为什么这边会先歪?”小王说:“歪歪的力气太大了,两边的力气得一样!”孩子们纷纷应和。“那你们赶紧按照自己的想法调整一下试试吧。”

孩子们控制着力气再次尝试,可是滚筒车又开始倾斜歪掉了,孩子们抱怨声连连,我上前问道:“为什么外面调整了,但滚筒又歪了呢?”许正说:“这次我们外面力气一样大。”歪歪转了转自己的小眼珠,说:“老师再给我们看看放慢的镜头吧。”孩子们仔细地看着慢镜头,突然小王对着坐在滚筒里的小朋友说:“你们里面不能坐在一起,要一人一边才可以保持平衡!”“看,滚筒两边露出来一样长就是平衡的。”许正一边指着视频一边说:“我有一个好主意,我在前面看方向提醒你们吧!”孩子们纷纷表示同意,先是让康康和泽泽从滚筒里钻出来,再是重新调整了滚筒车的位置——两边露出一样长,最后请康康和泽泽一人一边坐了上去。许正的视线追随着滚筒车,一边说道:“左边再用力一点,歪了,右边要加油,左,左...... ”没过多久,滚筒车终于在大家的合作努力下晃晃悠悠地经过了桥面。

思考与支持:

幼儿在前一次游戏分享讨论后有了内外发力合作的意识,但是在推滚筒时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然而游戏一瞬即逝,幼儿看不到自己的游戏,我通过慢镜头这一方式将游戏过程重现在幼儿眼前,更清晰地将问题展现在幼儿眼前,让幼儿透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在合作探索中解决不平衡的问题。

3.哎呀,滚筒车怎么掉下坡了?

    解决滚筒车平衡问题后,孩子们的信心受到了大大的鼓舞,士气满满地准备推滚筒车下坡。突然,“噗通”一声,连人带筒从“桥面”上掉了下去。孩子们大惊失色,喊道:“哎呀,我们的滚筒怎么掉啦?”“就差一点啦!”小王失落地说道。站在前方的许正连忙说:“可是刚刚我们的滚筒没有歪,是平衡的呀!”“再来一次吧!”康康说。

孩子们重振旗鼓,再次把木板架在长凳上,从起点重新开始。这一次,又是在临近下坡处掉了下去。我上前故作神秘地说:“哪里出了问题呢?”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不出来。小王走到我面前:“俞老师给我们看看视频,我们就知道哪里有问题了。”于是孩子们一遍遍认真地回放研究着刚刚录的视频。不一会儿,歪歪跑向木板旁惊喜地说道:“我知道了,木板会碰到滚筒。”飞飞说:“对,木板太高也一起掉下来了。”康康说:“为什么?”孩子们意识到了问题,却没明白背后的缘由。我见状建议:“今天的游戏时间差不多了,咱们回教室试试搭建模型寻找原因吧。”吃完饭,孩子们在搭建时也调整留意了木板和长凳的连接处,坡度变得更小。这一次,孩子们轻松地将滚筒推到了长凳上,又小心翼翼地扶着滚筒顺利过了桥。

思考与支持: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精力是分散的,我将幼儿从游戏现场转化为实验模型,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模拟发现了积木摆放位置会影响纸筒的滚动,继而迁移经验解决游戏实际问题,调整两侧木板摆放高度避免滚筒车的掉落,确保成功过桥。

三、案例反思

1.呵护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热情

滚筒车过桥是幼儿自主自发地游戏,从主题、玩法、材料都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思考、创造、调整。当幼儿提出更难挑战的游戏玩法时,我信任幼儿的游戏能力,支持并放手让幼儿实践探索。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我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鼓励其大胆尝试,不断激发孩子创造并探索游戏的热情。

2. 不同的问题给予不同的支持

在游戏中幼儿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教师要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科学地支持幼儿解决问题。起初,当孩子们遇到推不上的问题时我没有急着介入解决,而是选择晚一步,通过视频的方式激发幼儿思考,借助集体的智慧经验一起解决困难;其次,利用慢镜头的技术方式将游戏过程放慢,引导幼儿自主发现并思考问题;最后,将置身于游戏中的孩子转移至旁观者的角度审视问题,借助模型这一支架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将经验内化转移至游戏过程中,不断助推幼儿游戏的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