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以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以及防治措施

王海峰

152634197706300017

摘要: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行车舒适性和保护交通设施的基础工作之一。长期以来,公路受日晒雨淋、温差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加上车辆大量经过引起的磨损,容易导致路基路面出现差异沉降、龟裂、坑洞、沥青表面老化等病害,及时对病害进行治理,能够修复路基路面使用性能,保障公众的出行需求,也有利于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

引言

公路路基路面在风吹日晒以及车辆荷载的影响下,会出现病害问题。对病害问题及时予以养护治理,有利于恢复路基路面结构运行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山西省某公路针对路基路面病害采取路基边坡加固、完善排水设施、裂缝灌浆、坑槽及车辙修补、冻胀翻浆换填等治理措施,有效提高了公路使用性能,延长了公路使用寿命。

1、路基和路面病害的特点

公路工程中,路基和路面病害是常见的问题,它们对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产生重要影响。路基病害主要指路基土质出现塌陷、软化、侧滑等现象,而路面病害通常包括路面龟裂、坑槽、松散等。

路基病害的特点:路基发生局部或大面积塌陷,导致路面凹陷,危及道路交通安全。路基土壤因受水分影响而软化,失去支撑力,使得路基变得不稳定。路基出现侧向移动,可能会导致路基坡面失稳,增加边坡崩塌风险。路基病害会导致路面变形、沉陷,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对道路使用和通行造成严重影响。

路面病害的特点:路面出现沥青或混凝土龟裂、网裂,使得路面失去平整度,增加行车颠簸和损坏风险。路面出现凹陷或凸起的坑槽,影响行车平顺性,加剧车辆磨损以及行车安全隐患。路面表层材料松散,容易产生碎石飞溅,对行车造成伤害并缩短路面使用寿命。路面病害影响道路的平整度和抗压能力,加速路面老化,直接危害行车安全和道路使用寿命。

2、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情况及成因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其种类繁多、成因复杂。

路基病害情况及成因:路基土质松软、水分过多、地基沉降、违规施工等原因可能导致路基发生塌陷。山区多雨季节易出现泥土软化现象,也可能由于设计不当、施工工艺问题引发。自然坡度太大、水土流失严重、路基护岸损坏等都可能造成路基侧滑问题。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排水管道堵塞、积水未及时排除等都会导致路基排水问题。

路面病害情况及成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路面材料质量差、基础层变形等是路面龟裂的常见成因。车辆频繁行驶、超载车辆、路基沉降等都容易导致路面出现坑槽。长时间使用、车辆频繁通行、胎压不足等因素会加速路面的磨损和剥落。未经充分压实、施工工艺不当、材料老化等都可能使路面表层材料松散开裂。

3、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

3.1加强预防性维护

加强预防性维护是公路工程中重要的管理策略之一,它旨在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道路设施中的隐患,预防病害的发生和扩大,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预防性维护需要建立健全的巡视检查制度,明确检查频次和内容,对道路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及时发现裂缝、凹坑、松散等问题。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维护方案,包括修补、加固、清理等措施,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道路设施的缺陷。加强预防性维护还需要做好记录和监测工作,建立维护档案,跟踪维护效果,及时调整维护计划,提高维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加强预防性维护,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提高道路的运行质量,为公路交通安全和畅通做出贡献。

3.2提高材料质量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高质量路基、路面材料,如优质碎石、沥青混凝土等,可有效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原材料的筛选、搅拌和铺装,确保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从源头上杜绝因材料原因导致的路基路面病害。加强对材料的抽样检测和质量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保证施工所用材料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可引入新型环保材料、高技术含量材料等,提高公路建设材料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提高道路的抗病害能力和服务寿命。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采购合同和供货质量检测制度,确保供货材料符合标准要求。通过提高材料质量,可以大幅降低路基路面病害的发生率,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

3.3合理施工工艺

对于路基工程,应根据地质条件、设计要求等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土方开挖、填筑、压实等工艺控制,确保路基的均匀性、密实性和稳定性。在路面铺装方面,应加强材料的选用与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摊铺、压实、养护等操作,确保道路平整度和耐久性。在施工工艺中,要合理控制施工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采取科学的施工工序,避免出现龟裂、变形等问题。另外,对于特殊路段,如陡坡、弯道等,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特殊施工技术和工艺措施,确保道路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和地域特点合理调整工艺参数,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加强现场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对施工工艺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规范和要求。通过合理施工工艺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路基路面病害的风险,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

3.4排水改善措施

应进行全面的水文地质勘察,充分了解道路所经过区域的降雨情况、地下水位和土壤渗透性等信息,以科学依据指导排水系统的设计。在排水系统设计中,应综合考虑降雨量、道路横坡、地形地貌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排水结构和设施,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雨水篦子等,在保证排水畅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小对路基路面的冲刷和侵蚀,提高道路的抗病害能力。加强对排水系统的维护管理,保持排水系统通畅,清理排水沟、雨篦等设施,及时修复和更换老化损坏的排水管道和设备,确保雨水及时快速排走,防止积水对路基路面的损害。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已有的排水设施,避免施工过程中对原有排水系统的破坏,以免引发新的排水问题。结合当地的气候情况和自然环境,可采取生态工程手段,如绿化、湿地建设等,提高道路周边的地表渗透性,减少地表径流,有助于改善道路的排水情况。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智能化排水监测装置,实时监测雨量、水位等参数,对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及时分析和调整,提高排水系统的管理水平和反应速度。通过以上排水改善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道路的排水效果,降低因积水等问题导致的路基路面病害发生的风险,保障道路的安全性和保养管理的可持续性。

结束语

在公路工程中,路基路面病害常常是一项重要的挑战,而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则至关重要。通过加强预防性维护,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道路设施中的隐患,预防病害的发生和扩大,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青玉,刘红梅.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检测问题与措施分析[J].装饰装修,2022(24):61-63.

[2]桑鹏鹏.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施工治理技术[J].砖瓦世界,2021(18):210+213.

[3]任礼姝.公路混凝土路基路面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J].经理世界,2023(12):138-140.

[4]陈嵘.路基路面病害问题及处理对策研究[J].工程科技,2023(2):101-104.

[5]蒋名星.公路养护中路基路面病害的处治措施[J].交通世界,2023(16):113-115.